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關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木衛二

之前分享了一些書單,這次的list是八月份到九月份的精選,每兩本書之間,都有些許關聯。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眾病之王》

悉達多·穆克吉

有膽戰心驚的不忍,也有曙光到來的告慰,最終歸於人類自身的基礎基因突變,細胞自身瘋狂增殖,它有“永生不死的慾望”。

或許,我可以先講講,我是怎麼遇到《眾病之王》這本書的。一直沒有跟關注木衛號的讀者說過,其實這一年,從去年底開始,我大半時間,都在跑醫院🏥——這也導致公眾號更新頻率嚴重下降,當然電影院閉門200天也是事實。可以說,2020年很不幸,一些親人離開了我。還有親人查出癌症,並要由我來選擇治療方案這個事——並不是因為這樣,我就去找來一些專門的醫學書來閱讀,尋求解脫。很遺憾,不是這樣的故事。因為焦慮於醫院的事情本身,導致我沒有多餘時間去想別的。

我偶然在一個朋友的主頁上,看到她貼出來一張書的照片。上面寫的是:

「疾病是生命的陰面,是一重更麻煩的公民身份。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另一則屬於疾病王國。儘管我們都只樂於使用健康王國的護照,但或遲或早,至少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被迫承認我們也是另一王國的公民。」

這位陌生朋友,是個腫瘤醫院的見習醫生。我去問了下,原來這段話來自桑特格,這本書叫《眾病之王:癌症傳》。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疾病的隱喻》

蘇珊·桑塔格

“警惕那些戰爭語言和軍事術語,因為大災難的連續劇,此時此刻就在上演”。

我當然知道桑特格,她評價貝拉塔爾的句式,我是個大學生的時候就知道了。可我也早已淡忘,她是因為癌症的接連轉移去世(不過她支撐了二十多年,比她更頑強的例子應該是大法官金斯伯格)。我也在安妮·萊博維茨的攝影集中,看到過桑特格的照片。原來她一生兜兜轉轉,最後選擇了這個女性伴侶,一起度過了漫長人生歲月。

《疾病的隱喻》並非是由我個人的一些經歷想法,得以和現實生活產生關聯。就這兩個月,香港導演陳木勝鼻咽癌、“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結腸癌、紀錄片《城市夢》導演陳為軍查出肺癌晚期……如果說電影是一個造夢的工廠,那麼,癌症所引發的生死憂慮,很容易把我們帶回殘酷的現實世界。你要接受突然的,束手無策的生離死別。

癌症與生命的共生,是我們每個人要接受的事實——至少在可眼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焚書之書》

福爾克爾·魏德曼

在豆瓣讀書停掉條目標記更新的這個九月,如果只推薦一部書,那就是它。

應該說,這本書翻譯得不是太好,有許多問題,造成閱讀障礙。但這本關於納粹焚書的詳細記錄,披露了種種讓人感慨和無奈的事情。

1933年5月,德國納粹在柏林將94名德語作家和37名非德語作家作品焚燒,並在全國展開焚書活動,數萬本書籍付諸一炬。

這份書單,來自一個無名之輩,他是個圖書館員。這就是赫爾曼名單。被燒燬著作的,有茨威格,也有下面要推薦的施尼茨勒。

離奇之處在於,有些人是站了納粹的隊,卻也被焚書。有些人在任何時代都能成功,即便遭遇重創。同樣的,也不是被燒的所有書,都有過人才華和逾越時代的價值,裡頭的平庸者不少。但焚書沉重打擊了絕大多數以文字為生的寫作者,如同在書架上,徹底清洗掉了一撥人。他們自此沉寂,流亡,難以告慰,有些走上了絕路。

而什麼都不是的人,最終將那個國家和語言都據為己有。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夢幻故事》

施尼茨勒

我在電影資料館看過一遍《大開眼界》,但沒看太懂。

在《焚書之書》中獲知,原來庫神是改編了一百年前的施尼茨勒原著(我又是以一種如此曲折的方式遇到一本書),就趕緊找來。

很薄一本書。也佐證了庫布里克的古典感影像由何而來,同樣的文明世界故事,居然可以發生在20世紀初的維也納,也可以發生在20世紀末的紐約。這大概是令我最為吃驚的地方。這似乎也說明,人性深處的一些陰霾疑雲,從未有過本質的變化。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往復書簡》

坂元裕二

幾乎不看日劇,但坂元裕二這本書顯然很有讀者緣。我在朋友圈就看到了不少人曬書,奇遇蔣社長讀過,也標記了不少段落,出來群裡分享。

從閱讀感受來說,《往復書簡》令我這種接電話恐懼症患者,感到閱讀舒適。全書都是以短信和郵件來回寫就,它不同於對話,介於經過思考的書面語表達和身心投入的聊天世界之間。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宛如蛇蠍》

向田邦子

把另外一個昭和日劇女王向田邦子的作品,讀了個七七八八。

《宛如蛇蠍》基本上還是偷情出軌的心理較量。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前往阿姆河之鄉》

羅伯特·拜倫

日不落帝國的殖民事業,催生了一次次前往世界各地的壯遊,從丘吉爾到奈保爾,英國人樹立了旅行寫作的里程碑與標杆。

羅伯特·拜倫這本書頗受好評,也是國外不少寫作者的傾慕學習對象。我本以為書中以阿富汗和中亞斯坦過為主,豈不料,還是有大半是關於伊朗。

羅伯特·拜倫在建築和藝術上頗有建樹,尤其是對比了一些如今的照片,他的整體描述和把握細節的能力,讓我感到吃驚。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緬甸小日子》

蓋·德利斯勒

本書內容,是加拿大漫畫家蓋·德利斯勒陪無國界醫生組織妻子的“仰光一年”,時間段是2005-2006年,也就是昂山素季還沒有被釋放之前,緬甸還處於軍政府統治之下。

蓋以NGO組織家屬,帶娃家庭主男,國際漫畫家,“蓋居士”等形象出現,口吻輕鬆,帶出了這一年的日常生活,如何適應在異國的吃穿住行用,發些無傷大雅的牢騷,記下緬甸的種種不可思議——像附圖所示的看報淘碟坐飛機等等。

書中有單列的小標題故事,也有無氣泡框的純漫畫分鏡頭,平衡了缺乏宏大主題的日常瑣碎感。蓋也講過平壤和耶路撒冷等地方的旅行居住見聞,甚至還來過上世紀的深圳。

還有幾本書就不作專門陳述或者之前已經有專文推過:

《幽暗國度》、《無依之地》、《在美國釣鱒魚》、《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等。

九月閱讀小結,我推薦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