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文|一迪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太宰治《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作品,這本書從出版之日起直到今天,一直都飽受爭議。有人說它是傑作,有人說它其實就是在自嗨。

莎翁通過《哈姆雷特》告訴我們“千人千面”的道理,儘管《人間失格》跟《哈姆雷特》沒有可比之處,但“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也是適用於《人間失格》的。

不評價這本書是否傑作,出於對生活的熱愛,我從《人間失格》中看到了美好的東西。

《人間失格》以三張照片開篇,描述了大庭葉藏幼年、青年和中年之後三個時期的外貌,這其實是對變化的一種表現。“變化”的對立面是“不變”,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其實就是通過“改變”和“不變”的東西之間的對比,突出“不變”的珍貴——這就是這本書裡傳遞的正能量,是我從中看到的美好的東西。

從葉藏成長的三個時期,便可以看出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純潔世界的追求。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人間失格》

幼年時期

幼年就開始與周圍格格不入,哪怕家人也無法得到他的信任。也正因如此,他沒什麼朋友。他不理解世人的諸多行為,並且對他們的很多行為感到厭惡,他不願意和他們一樣做同樣的事情,卻也不好太過反常,所以他就搞怪耍寶逗弄旁人,不讓他們發現自己內心的隱秘,以此來保護自己,看似是葉藏自己古怪,其實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內心的純真。

高中時候網絡上流行一句話:沒有人堅強,都是在逞強,你所見的鐵壁銅牆,都只是為了一顆柔軟的心不受傷。大抵是這個意思。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

青年時期

青年時期的葉藏依舊在對著人們演戲,直到遇到了他這一輩子唯一的朋友——竹一。朋友有很多種,但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理解你,竹一就是這樣的朋友。

竹一瞭解他到什麼地步?對他的未來做出預言,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希望他成為那樣的人。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完全理解自己。我們真正的朋友,其實只有自己,所以要學會跟自己相處。

竹一其實是作者對青年時期葉藏追求純真自我的一種象徵,竹一其實就是葉藏自己,他彷彿是葉藏心底的聲音:你渴望愛,渴望理想的事業——所謂理想的事業,就是葉藏通過畫作表現自己的古怪,這是他對真理的堅持。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大庭葉藏

中年時期

伴隨著葉藏漸漸步入社會,可怖現實與嚮往純潔的內心之間的衝突越發強烈,葉藏表現出了這個階段的迷惘和彷徨,他幼年時只是裝瘋賣傻,但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假裝與世俗同流合汙。

堀木正雄並從來就不是他真正的朋友,而只是他用來象徵自己融入這個社會的外衣,同時也是那個時候葉藏給自己的一個支點——人在迷惘到驚慌失措的地步的時候,會抓住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來充當自己一時的信仰,支撐自己度過那段難熬的時期。

而葉藏最熟悉的東西,除了內心的純潔世界,就是自己與之對抗了多年的邪惡了,在內心的純潔動搖的情況下,他自然而然的只能選擇另外一個熟悉的東西,那就是“骯髒”。

其實從幼年時期起,他就在站在兩種勢力之間左右為難,但那個時候,“骯髒”的東西力量遠沒強大到令他招架不住的地步。

但步入社會之後,這個“純潔”和“骯髒”的天平開始向力量較強的一方傾斜。葉藏勢單力孤,只能眼睜睜看著“骯髒”把自己的“純潔”一點點蠶食。

事實上蠶食剛開始的時候,葉藏就已經無法忍受,他不允許自己受到一丁點兒的玷汙,所以一開始他就做出了選擇——和恆子一起殉情。沒有成功只是因為造化弄人。

葉藏的極度“放縱”是對他自己極度“自律”之後的觸底反彈葉藏彷彿以一人之力與整個世界對抗,結果可想而知。但這是他的堅持,他畢竟努力過,正如太宰治借葉藏之口在書中說: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太宰治

《人間失格》是“對比產生美”的作品

其實每個人身上普遍的毛病,是人類共有的弊端,作者越發嚮往美好,就對這些醜陋的東西越發敏感恐懼,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為了這種小事“大驚小怪”的。

很多人都只覺得《人間失格》陰暗潮溼和不堪卒讀,甚至覺得大庭葉藏活得悲催窩囊,他的生活經歷壓抑又沉重。換個角度,愛有多深痛就有多深,正如他所說這是他對人類最後的求愛,事實上,他比任何人都向往美好的人性,比任何人都期待美好世界。

我覺得大庭葉藏應該是生活在共產主義社會的人,他在他們那個時代拍了一部叫做《回到過去》的電視劇,沒想到拍劇的時候真穿越了,回到21世紀後,這裡絲毫不純樸的民風讓他一分鐘都過不下去,他覺得這裡的人都很噁心,小時候,自殺是沒有勇氣的,直到長大成人,他再也無法容忍自己繼續活在這樣的世界上。於是屢次自殺,最終幸福的死去。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人間失格》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因為作者的寫作技巧,代入感異常強烈,所以很多人看完很壓抑,彷彿都跟著大庭葉藏經歷了他的一生。

書如果寫的越壓抑和黑暗,其實讀者的反彈就越嚴重,從書中回過神來後,就會越發明白,那是自己討厭的生活,那是自己討厭的人,那麼潛意識裡你會怎麼做呢?會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醜陋越極端可怖,美好就越極致和令人神往。這是作者在用生命的代價作示範,給我們傳遞過來的正能量。

高中生可以看《人間失格》這樣的書嗎?

我看過兩次《人間失格》,第一次好巧不巧也是在高中。

當時看《人間失格》是帶著目的性的,我喜歡上了一個文科的女孩子,多方打聽了解到了該女生喜歡陳坤那樣具有憂鬱氣質的男生。於是我就去問我鐵哥們兒——我的歷史老師,什麼書比較憂鬱?他告訴我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於是我就去看了。

實話實說,因為是帶著目的看的,所以我是一目十行,只有在遇到有那麼點高深莫測意味的句段前,我才會停留片刻,摘抄記錄——用來當作寫情書時的素材。

我是這樣的,那當時其他看《人間失格》的同齡人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坦白大方的告訴你,都和我差不多,就算是想認認真真看的,能夠逼迫自己堅持看完的,也沒太看明白作者是想說個啥,還不如用手機去百度“三分鐘讓你讀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接捕捉該書的核心思想。

所以基於以上的前提,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對於高中生該不該看《人間失格》這類書的看法。

  • 對於正常的孩子,開卷一定是有益的

白巖松老師說過,人找書很難,但書找書是很容易的。你越看書越知道自己應該看什麼書,看了壞的書,再去看好的書,你心裡就有了對比,就越發明白自己應該看什麼樣的書。

所以,應該讓一個正常的孩子去看各種各樣的書,何況《人間失格》並不是一本壞書。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 開卷不一定有益,但也不一定有害

這其實是看《人間失格》最好的狀態無所謂得也無所謂失。

正如我舉的實際例子,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的閱讀,事實上對於高中生來說,很少有人能看懂太宰治在書中表露的對生活的熱愛,也很少有人會真的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因為高中生真的很忙。

如果真的能夠看完一遍然後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那麼真的要恭喜你,因為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而正如上面一個觀點,這次閱讀體驗也將成為影響你從今往後選書標準的一部分。

  • 患有抑鬱症,行為偏激,甚至有過自殺傾向,而且理解能力比較差的人不適合看

首先,不排除理解能力很強,能夠get到太宰治核心思想的抑鬱症患者通過閱讀《人間失格》,緩解自己的病情,甚至從陰霾中逐漸走出,最後重新熱愛生活,把自己給治癒。但這樣的人…大家懂的。

所以,我覺得患有抑鬱症,行為偏激,甚至有過自殺傾向,而且理解能力比較差的這類高中生,真的不應該看《人間失格》這類書,家長理當禁止,這是對孩子的保護,而不是操控。

《人間失格》黑暗又壓抑?不對,它是太宰治對這個世界的愛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總結: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寫出來的,是他對自己情感的抒發和表達,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從書中看到的不一定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但如果非要對此做一個揣度,我希望是從好的角度出發。正如太宰治先生所言,這是他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END.

我是一迪,感謝閱讀!歡迎評論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