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

我爱福州


主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一点我老婆做的很好,她会让他自己穿衣服,捡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子的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并且能够做到不耐其烦的教导。而我不行,总是包办粗犷,使得孩子有依赖性,残酷的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说是帮他其实是害他。对于孩子一定要言传身教,最近发现儿子的好的生活习惯都是跟我们学的,而我们本身没有教过他。比如说擦桌子,把垃圾捡到垃圾桶,帮奶奶捶背等等。爱孩子就是授之以渔而非鱼,做人道理最重要,其他的后天都可以学习。


我和你无边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家庭家族做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所有志士共同追求进步的人生目标。一个人想要立足于社会,首先要搞好自身修养,要治好家才能有所作为,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是齐家的一项最为关键的问题:对于孩子怎样教?怎么爱?如何给他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涉及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一个家庭的兴旺传承,一个家族的沿袭和强大,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民生。

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在一些名人大家的基础家教中,其中一些经验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仍然有深远的借鉴作用,除了言传身教,他们有些独特的方法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环境中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你我,比如家书。他们的这些家书,有很深的思想见地,尤其在论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哲理和经验,有许多格言和警句,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从古至今,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中国自古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金榜题名,一夜成名天下知,鲤鱼跳龙门,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没有那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垃圾成为人渣。

那么家庭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智的磨炼,思维的判断,能力的扩展有着扭转乾坤之功效。对孩子不要溺爱,要培养他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心性的培养,要三观正,心理健康,体格健壮,要有自己独立的东西,有志有恒有见识。说得难听点,即使培养不出来一个成功品,也不要培养出一个废品,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社会上这样的家长太多了,这样的孩子也不少。

你能生下孩子,也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孩子,孩子的人生最终还要靠他自己走下去,你不能全权大包大揽。你生下了他的人,也要尽量培养他的心,给他最好的教育,给他最好的保障,扶他骑上马,在助他一程,帮他看好方向,能做到这些,我认为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家长,给他的已经足够了。至于剩下的就是孩子表演的舞台了,你可以远观,可以鼓掌👏,可以哭可以笑了。我是汉水江哥,与大家共勉。


汉水江哥


孩子会被宠坏吗?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不会宠坏,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够的。该宠还是不宠,都有支持各自观点的无数案例。家长们认为,宠爱没有问题,但补偿之爱有一点点不妥。

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在内心酬赏自己?

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在补偿愧疚之情?

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替孩子思考?

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爱我们自己的梦想?

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

偏执之爱:该给他最好的吗

小BB的妈妈,有点偏执,她抱怨自己的婆婆,居然给小孩子用一张旧的毛巾洗澡,她说,自己和孩子的爸爸从孩子一出生就打定出意,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当时,她一看到毛巾是旧的,眼泪就哗啦啦地流出来了,就觉得孩子受委屈了。为此,她和婆婆吵了一架,婆婆说,谁没养过孩子,毛巾旧点有什么关系。

问:新妈妈坚持要给孩子最好的,她和婆婆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给孩子好的应该,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毛巾只要干净柔软就行了,未必一定是新的。新妈妈有时候觉得对孩子好,是对自己怀孕辛苦的补偿,其实也不用太偏执了。

二、新妈妈的方法不对。可以对婆婆说,买了一条新毛巾,给孩子用吧。我用这条旧的就行了。这样可能她就接受了。没必要争执。相信奶奶也想给孩子好的,只是从她的角度来说,已经够好了而已。

是孩子需要,还是自己需要

当然给孩子好的绝对没错。

有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孩子需要,还是我们自己需要,我们需要自己感激自己,为孩子尽了全力。妈妈在这样的想法的激励下容易变得盲目,也爱得盲目。

要记得还有很多可以给孩子。平和的心境,对生活的态度,有关爱的教育,都重要。不要争一时半刻。

补偿之爱:答应他的要求对不对

三岁的女孩子,上了半年的幼儿园,全托,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哭起来悲切得感天动地。周六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带她出去玩,走过小区的商业区,路过一家玩具店,每次都要买一个小汽车,虽然是女孩子,但从小和男孩子一样,就是喜欢小汽车。姑姑每次到广州,总是送一个巨型车。爷爷奶奶也是一样,知道送她车最开心,索性也送车作为礼物。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平时难得给孩子买东西,既然买,就买她喜欢的。

但爸爸妈妈感觉有问题,比如每次路过玩具店都买一个小汽车,如果不买,她就会大哭,哭到你买为止。

问:父母觉得,全托的孩子,父母已经有点愧疚了,孩子这点要求再不满足就过意不去了,但她的每个要求都满足,应该吗?

一、应该。小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也许在她看来都是合理的,在她不理解这是个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你拒绝她就是伤害了她。可以慢慢让她选择,是想买一辆车还是要买一块上幼儿园用的小手帕。

二、应该。与其让她哭闹达到目的,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她,你这星期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好,妈妈可以奖励你一个小玩具。

三、买不买在其次,关键是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习惯,什么情况下可以买玩具。比如可以教育她,一个星期可以买一次玩具车,而不是每次路过玩具店都要买。在规则内满足她的要求,超过规则就要严格控制。

孩子会宠坏吗?

孩子会被宠坏吗?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不会宠坏,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够的。该宠还是不宠,都有支持各自观点的无数案例。家长们认为,宠爱没有问题,但补偿之爱有一点点不妥。主要是不能破坏规则。比如说,平时不随便买玩具,到周末就可以随便买,这就破坏了规则,容易破坏孩子的生活习惯。

结论是,宠爱可以,溺爱不行。但别尝试用物质的方法去爱孩子。

“圈养”之爱:能让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吗

孩子两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保姆每天都带孩子去院子里面玩,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学会了许多坏毛病,比如吐口水,比如踢人。家里没有人教孩子这些,发现院子里有很多孩子是这样,所以“是在外面学坏了”。让保姆减少带孩子出去的次数。有人提议,应该搬家到“高尚社区”。

问:古代孟母择邻而居,今天需要这样吗?

一、不需要。关键是父母要多跟孩子在一起,告诉孩子对错。

二、不需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学到坏毛病,但不能因此就不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有时候孩子学吐口水等,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倒不见得是“学坏了”。你不去强调,反而没事。

三、不需要。不赞成从小让孩子把人分类。更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与“坏人”。这样的想法比坏的行为习惯更坏。

“圈养”还是“放养”

参加讨论的一位父亲介绍自己教子经验,他的儿子很聪明,对文字敏感,两岁的时候,尝试教他认字,一天教几个,全部可以记住。但让孩子学习认字目的是什么呢,自己也说不出来。所以放弃了这个“教学计划”。

他开始让孩子在外面野,还有一年送到老家乡下去“野”,打架,扔泥巴,爱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学会乡下骂人的土话,他们也不在意。现在孩子上学了,没有学坏,既不打架,也不骂人,仍旧是很爱学习的小神童。更重要的是,可以感觉到,他的心灵很健康。

这位父亲的看法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可以解释,但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教育孩子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