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相城6名援疆教師開啟疫情之下“第一課”

“疫情阻擋不了我們追夢的步伐……”4月20日,經過短暫的隔離休整,來自蘇州相城區的6名援疆教師終於重回“三尺”講臺,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開啟了疫情下的“第一課”。

作為相城區第二批“出征”新疆,開展對口教學支援的團隊,援疆老師們於3月31日晚順利抵達克州阿圖什市,並分別被安排在新疆阿圖什市一中和阿圖什市硝魯克中學兩所學校,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他們中有“90後”亦有“60後”,分別來自區內6所不同的中學,擅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教育。

蘇州相城6名援疆教師開啟疫情之下“第一課”

和以往支教行程不太一樣的是,今年援疆老師們到達目的地後,第一件事便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開展“14+7”天的觀察隔離。事實上,21天的健康休整期,相城援疆老師們並沒有閒下來。他們一邊向援疆前輩們“取經”,一邊苦練內功,強化授課要點,為接下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作準備。“短暫的休整,恰巧為更好地出發充電蓄能。”援疆教師張建中說道。

張建中是相城區黃橋中學校長,是此次相城區第二批援疆支教團的組長,同時也是此次出征隊伍中最年長的一位,目前在阿圖什市硝魯克中學擔任校長一職,主要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及校園管理相關工作。張建中說,接下來,他會更加深入地去熟悉和了解當地學生以及原有的教育模式,然後逐步把蘇州一些好的經驗、做法應用到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按照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原則,助力蘇州教育與援地教育完美融合。

蘇州相城6名援疆教師開啟疫情之下“第一課”

與張建中同在硝魯克中學支教的吳小祥,是個陽光風趣的“大男孩”,目前在該校教授初二四個班的物理。當天,第一節課剛結束,吳小祥就被同學們包圍住了,原來是他講課時隨身佩戴的智能翻頁筆、無線麥克風等現代化設備,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他也趁機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建立了友誼。“真沒想到這些在蘇州習以為常的教學裝備,竟然成了新疆孩子們眼裡的‘稀奇’。”吳小祥說,孩子們求知慾很強,但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接下來他打算儘可能地降低語速,放慢節奏,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聽懂。“拖下來的進度,我打算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時間給補上。”

在距離硝魯克中學不遠處的阿圖什市一中,顧明、周燕萍等四位老師也相繼開始了在新學校的支教生活。和在蘇州時一樣,黃埭中學教師顧明依然教授高三畢業班語文。閒暇時,他翻看學生們的往期語文試卷時發現,很多學生遇到文言文翻譯和詩歌鑑賞題都會空著。“這是他們最薄弱的環節,我打算先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再多傳授一些文言文解讀技巧,幫助他們早日改變現狀。”顧明說道。

蘇州相城6名援疆教師開啟疫情之下“第一課”

周燕萍是此次援疆支教隊伍中唯一的一位女教師,此前她在相城區東橋中學任教英語。在阿圖什市一中上的“第一課”,她便憑藉樂天、機敏的性格,以及女性特有的柔軟和愛心,實力“圈粉”。課後,班級裡的女孩子還給她送來了親手炒制的麵食。“挺意外的,很欣慰,炒麵也很好吃。”周燕萍說,新疆人的熱情果然名不虛傳,而此次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堂支教課,也讓她印象深刻,收穫滿滿。她說:“一年半的時間裡,將和孩子們一同成長,共同進步。”

阿圖什市是克州首府,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譽。早在2018年8月,相城區就曾積極響應教育部“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首次派出了6名優秀教師前往阿圖什崑山第二小學,開啟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事業,並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認可。“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完成新一輪的支教任務,不辜負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相城援疆老師們一致表示,在未來的500天裡,他們將堅守在三尺講臺上,以傳播知識為使命,用手中的粉筆勾勒出新疆孩子們的美好未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黃玉琴 通訊員黃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