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韩信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战神”级人物。

早些年,抑郁不得志。二十郎当的大小伙子整天不干正事,同龄人都勤勤恳恳地种地娶妻生子,唯独韩信整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还抱着一把破剑,游荡在街头。

世人起初觉得韩信是个怪人。能不怪嘛,正常人谁不干点正事养活自己,还有心思怀抱利剑冒充侠客。

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觉得此人不过如此。人家故意嘲笑他,问他这是作何。

韩信不屑搭理这些人,都是一群没有文化的人。我听说,有个叫陈胜吴广的人,此二人有句名言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韩信便是那鸿鹄,你们这些人都是叽叽喳喳的燕雀。

有个淮阴镇上有个屠户听说后,心想吆喝,韩信这小子口气不小呀。竟然敢大言不惭把自己比作鸿鹄,瞧我给他点颜色看看。

屠户便带着一帮小弟找到韩信,问他说,我听说你自比鸿鹄,我们都是麻雀。

韩信不搭理他们,懒得跟这号人瞎掰。

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屠户说,听说你的宝剑很厉害,今天老子倒想见识一下,到底是你的宝剑锋利,还是我的杀猪刀锋利。要不你一剑刺死我,要不乖乖给老子认错,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韩信本来就是个穷苦人家出身的人,在淮阴镇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这些吃瓜的群众也都看热闹不嫌事大,跟着瞎起哄说,捅他捅他。

韩信想了想,我真是干大事的人,今天要是捅了他,明天就要面对秦国的律令惩罚。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钻裤裆就钻裤裆吧。

随后,便乖乖地从屠户的裤裆钻过去。屠户和众人哈哈大笑,估计韩信的大宝剑是木头做的吧,还冒充侠客,连我都不敢捅。

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韩信也确实富有阿Q精神,面对众人的嘲笑,丝毫不当回事,你们喜欢笑就笑,我韩信想的事跟你们不在一个频道。

可是自打钻裤裆之后,韩信在淮阴镇彻底待不下去了。只好选择投军。

当时天下谁的胳膊最粗,当然是项羽。像我韩信这样的大才,肯定是要找个实力大的人才能彰显出自己的才能,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韩信继而投奔项羽而去。

韩信投靠项羽的路上,心里一直盘算。像我这样经天纬地的人才,项将军自然会对我刮目相待。

哪成想,来到项营以后。项羽压根没拿他当回事。

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项羽是何许人也。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人家可是名门之后。从小接受的都是贵族式教育,上下打量一下韩信,穿得破破烂烂,个头也不高,除了手里那把破宝剑,丝毫看不出一丝将者的风范。

项羽呢,也就没拿他当回事,随便给他安排一个小兵小将的职务干。后来,听说韩信这小子此前还钻过人家的裤裆,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屠户。唉,想到这里项羽真是后悔,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与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名相匹配。

随即,更加不待见韩信。

韩信在项羽手底下做了没多久,感觉与自己预期的期望相差太大,原本想着怎么不也得封自己个将军统领一些兵马,现在可好成了小兵卒子。

跟随项羽不对进入咸阳后,韩信向项羽进言说,不要惊动秦朝旧民,安置好咸阳百姓。

项羽根本不听,老子跟秦国的仇不是一天两天,我爷爷项燕就是死于秦国,今天终于灭掉秦国,老子盼望这天已久,赶紧地把咸阳城搜刮一空,一把火给烧了。

戏说韩信,莫欺少年穷,裤裆里钻出来的“楚汉战争”

韩信说,将军千万不要离开秦朝天险之地。

项羽说,你懂啥。老子打下天下,想得就是要衣锦还乡,你却劝我不要回去,我要是不衣锦还乡,父老乡亲怎么知道我混出个人样。

韩信听罢,心都凉了半截,这种人怎么能共事。

后来鸿门宴,韩信作为执戟郎中陪伴左右。看到酒席宴上,项羽的种种表现后,韩信觉得项羽这老小子,如此胡闹下去早晚得出事,我还是另投高明吧。

​随后,经过萧何慧眼识才,一封介绍信把韩信引荐到刘邦帐下,才开启属于韩信的楚汉战争时代。

若不是,当年饱受钻裤裆的胯下之辱,想必韩信也不会下定决心投身军营。更不会有后来与萧何的偶遇,甚至可以说,“楚汉战争”完全是韩信从屠户裤裆里钻出来的。

要是淮阴屠户不侮辱韩信,要是项羽能够放下一己之见接纳韩信,或许整个中华历史会得到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