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CFR的全稱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該組織是美國政府最重要的智囊團,是美國的戰略規劃和共識形成機構,自成立以來一直追求一項跨越全球的霸權計劃。CFR同時是美國政府的人才儲備庫,對政府決策有深刻影響。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CFR部分成員)


早期階段

CFR於1921年在紐約成立,最初的核心成員均為有政府背景的華爾街人士,如曾任職羅斯福政府國務卿的“老錢”律師魯特(Elihu Root)。CFR還成立了自己的宣傳陣地《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他們在華盛頓和華爾街的“旋轉門”之間穿梭。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CFR)

成立伊始,CFR就持續組織了一系列會議和學習項目,其中包括以非正式形式接待各國政府領導人,第一次會議中有法國前首相剋裡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出席。1921年至1938年期間,每一任美國國務卿都在CFR發表了至少一次演講。


二戰期間,CFR在制定美國外交政策和戰爭目標方面的工作量達到新高。他們創建了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名為“戰爭-和平研究”(War-Peace Studies)的特別小組,在1939年至1945年間,向包括美國總統、國務院和其他政府部門編寫了682份備忘錄。


戰爭結束後,CFR成了“冷戰”政策的重要滋生地,《外交事務》發表了至少248篇以遏制蘇聯主題的文章。曾任中情局局長的傳奇間諜艾倫·杜勒斯(Allen Dulles)從1927年至1969年去世期間一直是CFR成員,而他的親哥哥、曾任美國國務卿的約翰·杜勒斯(John Dulles)則是冷戰初期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且同樣也是CFR成員。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左至右:艾倫·杜勒斯,約翰·杜勒斯)

到了60年代末,CFR遇到了第一次內部改革。那時該組織已是擁有一千多名會員的龐大組織,許多關鍵董事和成員都已是高齡人士。為順應時代,他們開始吸收年輕成員,且首次接納女性加入。


另外,二戰後的繁榮經濟催生了一批“暴發戶”,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美國百萬富翁的數量增加了十倍。這些人成了CFR的“老錢階級”必須團結的力量。不過CFR的核心高層位置,依然由美國最古老的富豪家族牢牢把控,以1970年為例,那年的CFR年報有洛克菲勒、摩根、杜邦、梅隆、範德比爾特、羅斯福等等家族的成員名字。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外交事務》封面)

新老富豪融合後,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統治集團,CFR成了他們維持和擴大美國富豪階層的財富和權力的陣地。CFR的人員成分也基本確定為資本主義商界領袖、政府領導人、精英知識分子這三類。

知名成員

第一階段的變革領導人是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他在1970年至1985年間任職CFR董事會主席。他和弟弟納爾遜(Nelson Rockefeller)是第一類成員的典型代表,他們所在的洛克菲勒家族常年位列CFR捐獻榜前列。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大衛·洛克菲勒)

CFR給洛克菲勒家族帶來的好處,不止有商業機會,還有順暢的仕途。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卡特都是CFR成員,他們都曾力邀大衛任職美國財務部長,但都被後者拒絕了。


接替了洛克菲勒主席職位的,是美國金融巨鱷彼得森(Peter Peterson)。1971年,他加入CFR,次年,他被任命為尼克松政府的商務部長,並藉此和CFR成員基辛格成為好友。1985年,彼得森和CFR成員蘇世民(Steven Schwarzman)共同創辦了美國最大上市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CFR的內部人脈,讓彼得森這類人在華盛頓和華爾街之間往來無阻。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彼得森)

彼得森和前任洛克菲勒的關係自然也是緊密的,他在多個洛克菲勒家族主導的組織裡,任職董事會成員或受託人,其中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中心地產公司等等。


接替彼得森主席之位的是魯賓(Robert Rubin)。他1981年加入CFR,1990年成為高盛董事會主席。他在高盛工作的幾十年裡,與民主黨往來密切,並最終成為該黨關鍵資助人之一。1995年至1999年期間,他被任命為克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這個任命也離不開CFR的關係:克林頓是CFR成員(他的女兒切爾西后來也加入了CFR)。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左至右:魯賓、克林頓)

1999年魯賓卸任財長後,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門生、同為CFR成員的薩默斯(Larry Summers)。重回商界的魯賓後來成了私募股權公司Centerview的顧問。該公司在2012年被媒體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聘為財務顧問。默多克的兒子也是CFR成員。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左至右:奧巴馬、薩默斯)

奧巴馬當選總統後,CFR網絡也依舊在發揮作用。魯賓是奧巴馬的重要幕後顧問,他的兩個門生薩默斯和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CFR成員)也分別任職顧問和財長。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左至右:魯賓、蓋特納)

與魯賓共同擔任CFR聯合主席的西爾斯(Carla Hills)出身顯赫,在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均曾任職。


魯賓和西爾斯的繼任者是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魯賓斯坦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公司之一的凱雷集團的聯合創始人,2004年加入CFR。


除上文列舉的資本家外,CFR還注重學術界精英成員的引進,該組織藉此發展和實施用來增強階級統治的舉措和戰略。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表現出色的學者會得到階級躍升的機會。


除個人成員外,CFR還吸納企業成員,知名企業成員包括高盛、谷歌、Facebook、美國銀行、雪佛龍、埃克森美孚、摩根斯坦利、黑石集團、戴爾、麥肯錫、殼牌等等。這些企業不僅構成了CFR的重要收入來源,還研究了許多議題,如擴大美國公司的海外盈利、削弱阻礙公司發展的美國政府等等。

內部規則

CFR的成員規模如今已達五千餘人,這些人在政商界的利益往來無法盡數。不過在CFR內部,這些成員的地位有高下之分。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董事會成員,他們不僅有管理權,還通過精心設計的“選舉制度”,來確保只有他們認可的“自己人”才能進入董事會。


1985年之前,CFR的董事會成員提名是由全體成員共同投票選出的,對已在任的董事會成員來說,這個情況“過於民主”了。因此,他們從1985年開始修改了提名規則,使現有的董事會擁有決定提名人選的權力,其他普通成員只能投票是否同意。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這個規則不斷經歷微調,如今董事會幾乎完全掌握了任命權。這也導致普通CFR成員的投票熱情逐年降低。


CFR對申請人的要求是有時間、有興趣、有外交資歷、能負擔會費的美國公民,且由一名CFR成員推薦,但能否入會的最終決定權在董事會。正式成員根據其年齡、居住地、職業的不同,需要繳納250美元至3610美元不等的年費。


為了迎合時代發展,CFR也在增加成員多樣化方面做了調整,且在投入後看到了成果,最典型的例子是賴斯(Condoleezza Rice)。她在80年代加入CFR,並在1988年被任命為該機構少數裔特別工作組負責人。此後幾十年裡,CFR的關係不僅幫助她加入了多家大公司的董事會,也在她成為國務卿之路上不斷助力。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賴斯)

為影響美國內外的公共政策議程,CFR在出版方面也有持續的產出。從九十年代至今,CFR出版了近200本書、近2000篇論文、近5000篇評論文章,其他形式的報告不計其數。


CFR的影響力還體現在該組織與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直接聯繫上,而這種接觸通常是非正式的。2013年9月,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會面前,已與CFR總裁哈斯(Richard Haass)開過兩次會。這也從側面表明,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對CFR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美國政府最強大智囊團CFR:壟斷資本家集團的私人組織

(CFR總裁哈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