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時刻——假如迷信是真的

說起中國來,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五千年曆史的沉澱讓我們這個國家擁有著世界上最為豐富的文化底蘊。但是,歷史的傳承不只是給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文化財富,還有另外一些不值得當今社會發揚歌頌的思想,那便是迷信思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迷信這種思想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而且每個地方的迷信方式行為也是多種多樣。

今天突發奇想,就來說說這其中的一條吧,那就是“正月剃頭si舅舅”這個說法吧。

假如這個說法是真的,那麼有些神話故事便會變得非常有意思了。

腦洞大開時刻——假如迷信是真的


《寶蓮燈前傳》大家應該知道,二郎神的母親即玉帝的妹妹與凡人成婚,觸犯天條被壓在桃山底下,作為玉帝也想將二郎神兄妹趕盡殺絕,一路的逃難反而讓二郎神學的一身本領,最後劈山救母。終成佳話。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麼二郎神也不用躲那麼久,只要等到人間正月,以剪刀頭髮前來威脅,相信玉帝也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二郎神也不用成為神仙了。

腦洞大開時刻——假如迷信是真的


《寶蓮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沉香的母親違反天條與凡人結婚,觸犯天規,王母大怒,讓三聖母的哥哥二郎神親自下凡將其壓在山底。同樣的開局,相似的劇情,沉香被逼無奈,只能選擇剃度出家,來拯救被壓在山下的母親,法術什麼 的學了有什麼用?法力再高強也架不住有個外甥啊。

腦洞大開時刻——假如迷信是真的


那這樣的話是不是孫悟空終於可以實現自己早年間的心願了?只要抓住沉香,用他來威脅二郎神,再讓二郎神來威脅玉帝,那麼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實現當年心願,坐上玉皇大帝的寶座了,兵不血刃,豈不美哉?(突發奇想,不喜勿噴)

腦洞大開時刻——假如迷信是真的


其實在古代,這個還真是有說法的。

有一種說法認為,民間對“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是一種誤傳。拋開迷信與否不說,一來,正月理髮並不會真對舅舅有什麼不好;二來,這“死舅”原本是“思舊”的意思。在古代,漢人歷來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也就是說身體、頭髮是和生命一樣重要的東西,是父母給予的,自己無權處理,剃髮則是一種不孝行為。這一點我們在看古裝劇時一定也深有體會,大體是犯過重大過錯或者出家為僧的人才會剃髮.

  清政權為滿族人所建立,滿人入關後強迫漢人遵循滿人習俗。順治元年清軍入關,隨著兵勢日漸強大,消滅了明朝的主要抵抗力量,後統一天下。

  順治二年在盛京發佈《剃髮詔書》:

  “向來剃髮之制,不即令劃一,姑聽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乎,若不統一,終屬二心。自發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為惜發爭留,決不輕貸。”

  強迫漢人十天內一律與滿人一樣剔去外周的頭髮,僅留中間的一點兒梳成辮子。政府召集所有的剃頭匠,給每人發一根掛著聖旨的旗杆,寫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警語,剃頭匠奉旨剃頭。這個舉動引起民眾廣泛不滿,對當時的漢人來說,剃頭是對人格的莫大侮辱,此舉尤其遭到江南民眾極力反對,以致發生軍民為保衛頭髮而拼死鬥爭的事件。

  江蘇省江陰鎮明朝舊部閻應元,被百姓們推舉為守城統帥,由他指揮九萬百姓對抗剃頭令,但在抵抗八十餘天后慘敗,他臨終前一日,在城樓上留下一首絕命對聯:“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以上各種事實都表明了當時人們對清朝剃頭令的抵制心理,但大明江山由清政權取代的現實已經無法改變,弱勢的百姓只能在每年的年首,以“正月不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來寓意“正月不剃頭——思舊”,並形成習俗而廣泛流行。“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反映的恰恰是一種忠貞和氣節。

  還有一種說法是“正月不剪頭”,不過這一說法是源自於漢族“正月不動刀剪”的習俗。過去逢年過節,人們都十分注重節日的儀式感,比如“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大年三十熬漿糊貼春聯……而“正月不動刀剪”作為習俗之一,也一直被人們沿襲傳承著,而且既然不動刀剪,那也就無需理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