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提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敬佩他一統六合八荒的功績,也會惋惜他晚年的殘酷剛愎,以至於秦二世而亡。其實秦始皇早年間還是十分稱職的,甚至於堪稱完美的,幼年繼位,而後逐漸掌握朝政,後來又剷除嫪毐、呂不韋,掃清政治障礙,大權在握。最為關鍵的是,秦始皇能夠任用賢臣,敢於讓他們施展拳腳,才有了後來的統一六國。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在秦始皇在位時,武將有殺神白起,平三晉的王翦、王卉,北拒匈奴的蒙恬;文臣有識人相面的尉繚,機敏過人的李斯。在這其中,李斯的經歷較為傳奇,沒有刀頭舔血的步步殺機,卻又在平淡之中隱藏著常人難以窺見的劫難。

李斯並不是秦國人,而是汝南人(今河南),他的少年時期平平無奇,並沒有什麼偉人的徵兆,像大多數人一樣娶妻生子,在縣衙的糧倉裡當個小吏,如果沒有意外,他可能一輩子都會這樣過去,直到他看見一隻老鼠,準確來說是在外逃竄的老鼠,他發現野外的老鼠總是很寂靜,時刻注意身邊的危險,吃的面黃肌瘦,而平日裡糧倉中的老鼠卻是肥頭大耳,見人不怕不躲。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這一件事點醒了李斯,《史記》有載: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他覺得自己不能再做糧倉裡的老鼠,應該去外面闖蕩一番。他告訴了妻子自己的決定,並得到支持,便辭官離開,跟隨當時的大賢——荀子,學習一段時間後便打算離開,結巴貴族韓非的出現讓他又多呆了三年,他也肯定想不到,此刻有多麼賞識韓非,後來的歲月裡就多麼想殺了韓非。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李斯最終離開了,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他離開了老師荀子,隻身來到秦國,當時的秦王尚且年幼,宰相呂不韋總攬大權,門前賓客絡繹不絕,略施小計後成功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向呂不韋推薦了嫪毐後便離開了,因為在他眼裡呂不韋早晚要倒黴。一些人推測,呂不韋的少庶子甘羅便是因送嫪毐進宮而死,這件事本來是讓李斯去做的,但是他巧妙地拒絕了,躲過了這場殺劫。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李斯迅速的脫離了呂不韋,並且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賞識。李斯向秦王講述了自己的謀劃,如何去離間六國君臣,如何控制國內局勢,秦王認為他有大才,就厚禮聘請他做長史,暗地裡派遣人手去各國遊說、離間,言語搞不定的就花錢刺殺、暗算。

在滅六國時,李斯向秦王建議,先滅韓國,讓其它國家恐懼,韓國為了自保,就讓韓非做使者,而秦王嬴政見到韓非的著作後感覺這個人才華橫溢,想要重用,李斯便說,韓非是韓國人,不是秦國人,不會真心為秦國賣命,不可重用,但是放他回去又可能影響吞併韓國的計劃,便關在牢裡,李斯讓人給韓非送毒藥自殺,秦王后悔之後卻發現韓非已死,此事不了了之。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李斯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成為秦國宰相,同時也是他寫了傳國玉璽上的八個大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但也是他提議焚書,導致中國文化受到傷害。而這都沒有影響他在秦朝的地位,一直到秦始皇死,秦二世繼位,他依舊是宰相,可是很快他就被趙高打倒,腰斬於鬧市,夷三族。

從已經掌握的史實來看,李斯的死與他的諸多選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是與趙高同流合汙,作假遺詔傳位年幼的胡亥,賜死太子扶蘇。作為當時最有能力力挽狂瀾的皇長子扶蘇,為人寬厚,素有賢明,而且已經和當時的大將蒙恬學習兵法,發喪加繼位,本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利得到鞏固,所以立更容易掌控的胡亥,為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筆。

從糧倉小吏到一國宰相,卻死在太監手裡,李斯為何落得這般田地?

其次,低估了趙高與胡亥,在李斯的眼中,胡亥是自己捧上去的,總要念及舊情,而趙高只是一個太監,雖然有野心,但是難以成事。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李斯萬萬沒想到,趙高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拿下,迅速下獄,腰斬之前,李斯還要求見胡亥,希望秦二世救他,但是為時晚矣。

筆者以為,可以用太史公的那句話總結李斯的一生: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成名遂。置酒咸陽,人臣極位。一夫誑惑,變易神器。國喪身誅,本同末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