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在前三問中,我們得知了我國糧食產量的數據、大國糧倉的存儲情況,那這些糧全部都能進入我們的飯碗嗎?當然不能。有專家推算,從生產到消費,糧食的浪費率約在28%-30%之間。

那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都是在哪個環節損耗的呢?

01、儲存環節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從整個損耗的開端開始。糧食怕鼠害、蟲害、黴變,而這些造成了儲存環節糧食的浪費。

糧食一般儲存在哪呢?我們在第二問中介紹了我國糧食儲備體系,除了儲存在糧倉,還有大量糧食儲存在農戶的家裡。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我國農戶家庭階段性儲存的糧食每年大約2500億公斤,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尤其是雲、貴、川等地,存糧意願更強。由於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乾能力不足,缺乏技術指導服務,每年因蟲黴鼠雀造成的損失比例在8%左右,核算下來,全年糧食損失浪費大約在400億斤以上。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各地區也在不斷推行科學儲糧專項行動,教授農戶科學儲糧技術,發放標準化小型糧倉,改善儲糧條件,以此減少糧食產後的損失。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那國家存儲也會造成糧食損失嗎?答案是當然的,如果儲存在老舊倉庫,儲糧條件差、損失也會大。如2013年中儲糧林甸直屬庫“5·31”火災事故,當時過火糧食4萬餘噸,直接經濟損失為307.9萬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在運輸過程中也會造成損失,大多數糧食運輸採用傳統的包糧運輸方式,即基本採用麻袋、塑料編織袋,在儲存環節拆包散儲,到中轉和運輸環節又轉為包裝形態,這樣多次搬倒轉運的包糧在裝卸、運輸當中的拋灑以及包裝物的遺留造成的損失率高達5%以上。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但智慧的人民總是在不斷的解決問題。新中國第一代糧食人,登房頂、端雀窩,爬地壟、堵鼠洞,滅鼠保糧,蟲口奪糧,於1954年創建出:無蟲(蛀)、無黴(變)、無鼠(害)、無雀(擾)的“四無糧倉”。到今天,“四合一”儲糧也在不斷升級,綜合運用機械通風、環流燻蒸、電子測溫、穀物冷卻四項技術保管糧食,最大程度的降低糧食損耗。

02、加工環節

“吃得太講究“,也會造成糧食的浪費。有數據顯示,目前糧食的加工普遍超過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以前大米加工去殼後簡單清理就行了,但現在消費者要求“光鮮”,大多數大米都會進行拋光,甚至多次拋光。同樣數量的稻穀,拋光越多,產出的大米成品就越少,既損失糧食營養素又明顯降低出品率。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曾做過測算,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製米為例,我國每年就損失大米約80億斤,相當於近千萬畝稻田一年的產量、2000多萬人一年的口糧。數據顯示小麥加工環節損失率為1.96%,糧油加工環節損失在150億斤以上。

03、消費環節

如果說儲存和加工環節的浪費和我們個人關係不那麼緊密,那麼消費環節便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約為500億公斤,單看這個數字可能沒太大的概念,我們來簡單的算一筆賬:

1、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是6640億公斤,500億公斤已經接近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2、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各類糧食的播種總面積為174095萬畝,平均畝產約為762斤(381公斤),那麼浪費的糧食相當於13123萬畝耕地的產量

3、按前文中的計算方式,每人每天消耗主糧0.72千克,僅浪費的糧食都能夠2億人吃一年

這一數字的龐大更加警醒我們要節約糧食。如何才能減少消費環節的浪費?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在德國、瑞士等地,如果浪費糧食被人發現,會有人向相關機構進行舉報並處以罰款。我國一些地方也出臺了懲治浪費的法律法規。但節約糧食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努力。對我們個人而言,做到光盤行動,合理點餐、打包剩飯,正是每人一小步的積累才能減少糧食的浪費。

糧食增產永遠無法彌補糧食浪費的巨大黑洞。增產和減損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兩條腿,糧食的節約減損貫穿在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減少糧食浪費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現實可行的,也是最經濟合理的途徑。

糧事五問丨我國每年有多少糧食“蒸發”不見?

【參考資料】

1. cctv17節目《中國人的飯碗》

2. 《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

3. 國家統計局數據庫,http://data.stats.gov.cn/

4.每年浪費糧食達2000億元,業內呼籲促進綠色消費.新京報

5. 百度百科.四無糧倉.四合一儲糧

來源:農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