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長期以來,體育場館運營一直是令經營主體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由於運營維護成本高、功能開發難度大等原因被公認為是世界性難題。在全球,一些因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而興建的體育場館,因為賽後經營不善而導致嚴重後果的例子不勝枚舉,最典型的一例就是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為了辦好這屆奧運會,組委會開闢奧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體育場等,因為場館建設耗資巨大,賽後場館運營困難,導致蒙特利爾揹負沉重的財政負擔,並引發了多次債務危機。

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於體育的熱情不斷高漲,我國不斷舉辦或承辦大型體育活動,從2008年的奧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9年武漢軍運會,再到即將舉辦的冬奧會等,伴隨著國內外體育賽事的增多,各地體育場館建設也此起彼伏,而這些耗費巨資修建的體育場館在賽後如何能夠合理而又有效地運營成為了一個普遍的難題。

案例背景

今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佈了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體育場地有316.20萬個,體育場地面積25.94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86平方米。這與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到2035年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的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可以預見,體育場館發展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體育場館協會此前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國公共體育場所的開放度僅為44%,利用率不足30%,單個小型場館平均年收入不足萬元,全國大約70%的體育場館都處於虧損狀態,這不符合體育強國的要求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未來,行業對於體育場館運營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

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案例描述

填補中小城市體育場館運營“空白”

在行業內,人們把2015年稱之為體育產業發展元年。因為在2014年,政府提出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美好願景。但是,這對於我國體育場館運營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行業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直到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我國體育場館運營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化場館運營管理改革。鼓勵各地推進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工程。政府投資新建體育場館應委託第三方企業運營,不宜單獨設立事業單位管理。支持職業體育俱樂部主場場館優先改革。意見的出臺為體育場館運營從業人員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這個文件是有史以來把場館運營管理改革說得最明確的一次,對我們做場館運營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聯和志成(重慶)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志成體育)創始人姜蘭斌在接受《中國商界》雜誌記者採訪時說。而意見的出臺也成為姜蘭斌創立志成體育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意見出臺之前,姜蘭斌就考察了全國的很多體育場館。以西部為例,四線五線城市的體育場館,舉辦規模稍大一些的活動一年內可能只有兩三場,肯定不會超過五場。他發現,為了改變現狀,已經有一些中小城市的政府在尋求變革,嘗試讓專業的機構來運營體育場館。經過調研,他還發現,重慶、成都專業的場館運營機構非常少,特別是能夠運營大型場館的專業機構就更少了。其實,我國也不乏一些大型的體育場館運營企業,但大都集中於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這類公司反而很少,“一些大型、知名的場館運營公司人力等各方面的成本都非常高,因為覺得沒有足夠的利潤都無法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姜蘭斌說,“而縣級以上城市,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體育場館,那麼肯定有一定數量的城市有體育場館運營的需求,而且會長期存在。”

除了具備政策和市場條件外,破解場館運營難題讓場館更好地服務社會是姜蘭斌的初心所在。在姜蘭斌從事體育場館管理的初期,他通過努力,把重慶涪陵一座利用率低的場館盤活了,如今已成為當地有名的示範性場館。這不僅僅減少了政府財政負擔,還為老百姓提供了更好的體育休閒場所。姜蘭斌回憶說:“最後政府高興了,老百姓高興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事,所以我們要成立這樣一家專業的體育場館運營機構,去幫助更多的政府更好地化解公共場館閒置和老百姓體育休閒需求之間的矛盾。”

目前,志成體育的主要業務是場館運營,主要是與擁有場館的相關機構合作,把大型體育場館委託給志成體育來運營管理,盤活閒置甚至是有經濟負擔的體育場館。另外一項主要業務是諮詢,有些場館如果不願意委託給志成體育管理,可以向志成體育諮詢,比如培訓團隊、制定管理方案等。“從本質上來講,我們就是一家場館運營的服務公司,一種是直接委託,一種是提供諮詢服務。”姜蘭斌坦言。

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重慶力帆主場(涪陵體育場)

但作為一家初創公司,而且今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姜蘭斌表示,首先要有足夠的現金流保證生存,所以在後續一段時間可能還會做賽事運營、體育產業規劃、論壇的策劃與執行以及體育經營管理課程的培訓等。

據記者瞭解,僅僅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志成體育便已經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業務機會。對此,姜蘭斌認為,主要是因為市場有需求,而姜蘭斌也一直深耕場館運營領域,積累了不少人脈, 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如何破解體育場館運營難題,這也是姜蘭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破解難題之前,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會難,姜蘭斌根據自己十多年從事體育場館運營的工作經歷認為,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中國冰壺公開賽在華熙重慶場館舉辦,姜蘭斌曾經負責這裡場館運營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是場館設計,也包括建設。一般來講,大型的場館往往是因為某一場賽事而修建的,比如說奧運會、全運會等。但在設計的時候,往往只考慮了賽事功能,而沒有考慮賽後利用,那麼等賽事結束再把場館交到運營者手裡後就會發現運營起來很困難。同時,姜蘭斌也表示,在場館建設的時候也容易出問題,施工時為了節省成本,施工方常常很難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

第二個方面是運營機制不靈活。體育場館一般都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或者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且現在依然佔比很大,雖然現在逐漸改變為國有企業來運營場館,但這三種形式都是由體制內的機構來運營場館,往往因為機制不靈活、團隊積極性差,導致體育場館運營效果不理想。

第三個方面是團隊。姜蘭斌認為,在體育場館運營團隊裡面需要有體育、商業、物業三類專業人才,這三方面的專業人才整合起來,互相有良好的協調和配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可能把一個場館運營好。而在很多中小城市,一方面是很難找到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會提高運營成本。

找出原因之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現在有的大型場館,在設計之初就聘請了運營團隊,與設計團隊緊密合作,從運營的角度提出建議,幫助他們把場館設計好,使場館既能滿足比賽需求,又能滿足賽後運營需求。其次對於機制問題,如今在國家層面上,已經在進行相應的調整,改革機制、改造功能,自上而下推動變革,這對市場而言非常有利。最後是人才問題。對於姜蘭斌個人而言,從小到現在都是體育人,從體制內的場館運營崗位出來,也一直從事與場館運營息息相關的工作,在一二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都做過場館運營工作,同時團隊其他成員也有著豐富的場館運營經驗。姜蘭斌說:“一個好的場館運營團隊,特別是在中小城市,需要複合型人才,既懂體育,又懂商業運營,還要懂物業管理,而這也是志成體育所具備的。”

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志成體育創始人姜蘭斌

姜蘭斌認為,體育場館運營團隊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為最終運營的是國家的體育場館,在運營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追求利潤最大化,那樣遲早會出問題的。“體育場館的性質屬性首先應具備公益性,其次應具備經營性,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姜蘭斌說。

案例分析

注重團隊管理和人才培養

大量的體育公司不重視企業管理,比較重視從體育的角度去看問題。但是任何體育企業首先是企業,企業管理上不去,經營也很難上去。所以,志成體育一直很重視企業管理,但是企業管理具體怎麼做?姜蘭斌認為,首先是對人的重視、對團隊的重視,特別要重視對於團隊價值觀的管理。如果不管價值觀,不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最後導致有些人搞內鬥影響到企業的風氣,那麼再有實力的企業可能也會被這樣的人“拖後腿”。

志成體育的企業名稱——“聯和志成”其實蘊含著深意,即外部要聯合更多的人和機構來共同發展,內部要和諧、和睦,同時團隊要眾志成城才能夠把事業做成功。志成體育始終關注團隊建設,在姜蘭斌看來,經驗、技術都可以學會,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價值觀、沒有好的企業文化,所謂的經驗和技術也是很難發揮其價值的。“我們場館業屬於體育服務業,如果能夠在企業內部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給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不管是政府還是老百姓,我覺得未來的生存空間都是很大的。”姜蘭斌說。

在人才方面,志成體育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成為高校體育學院體育產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基地,滿足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需求,來志成體育實踐的學生,從大一、大二就開始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培養,並通過幾年的觀察,讓優秀的畢業學生留下來工作,這比從社會上招聘來的人才更有利於企業發展。

志成體育:破解場館運營難題 樹立體育服務品牌

姜蘭斌作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理人培訓導師與學員合影

隨著專業場館運營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為原來的場館大都運營得不好,新的場館又在建,那麼現在場館運營領域的情況就是專業的公司供不應求,而且良莠不齊,這種現象正是受到人才匱乏的制約,姜蘭斌認為,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樹立品牌 實現多方共贏

在我國的體育產業統計裡,體育製造業的佔比較大,比如體育服裝、體育器材等。而如今,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要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但體育服務業品牌卻很少。“我希望未來志成體育能夠成為中國體育服務業類別中的品牌企業。雖然一個優秀品牌很難形成,但是我覺得通過持續的努力,我們能夠為破解大型場館運營難題作出一點貢獻。”姜蘭斌說,“不僅僅是在大的城市,還能夠在小的城市把這件事做好。最後呈現一種政府、企業、老百姓共贏的局面,為一座城市注入活力、注入體育精神、營造體育氛圍。”

體育場館的運營是個普遍性難題,國內外行業中也不乏一些較為知名的體育場館運營企業能夠解決好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問題,但基本上還沒有解決中小城市的場館運營問題,像我國西部的一些小城市,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很難引起這些企業的重視。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小城市的數量和人口數量將會越來越多,這些城市市民的運動健身需求也會不斷增長。“未來在破解場館運營難題時,我們會從中小城市入手,去服務更多的城市,讓更多人享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姜蘭斌說。(文/《中國商界》雜誌記者 宋茲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