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共卫生领域短板怎么补?弱项如何强?政协委员集群智出实招

陕西网讯(记者 南楠)在疫情大考中,陕西在应对重大疫情方面暴露出的短板怎么补?弱项如何强?省疾控中心“小牛拉大车”的困境咋样突破?4月22日,陕西省政府与省政协举行“树立健康理念,加强疫病防控”专题协商会议,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健全完善我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言资政。

据了解,此次专题协商是省政府与省政协今年举行的首次专题协商。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宝琴在发言中,直言不讳指出,我省在应对重大疫情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她表示,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充分暴露出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医疗救治体系还不完善、群众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亟需提升等问题。

“各级综合医院虽按常规设置了感染性疾病门诊及病房,但规模偏小、病床数量少,应急拓展空间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未设置传染病发热门诊,没有与大型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互动。”省人民医院院长宋张骏认为,从现有传染病院现状分析,难以适应疫情大暴发时的应急需求。

宋张骏的发言,引起多位政协委员、基层代表的共鸣。

省政协常委、省科技厅总工程师杨柳说,这次疫情暴露出我省应对公共卫生防疫及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不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科研投入和平台建设总量不够、公共卫生和复合型防疫人才严重缺乏、健康生活及公共卫生防疫科普力度不大等问题。

“街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薄弱、专业力量匮乏,无法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作用,缺乏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系统规范的应急指导、培训、演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对能力弱。”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锐锋结合在疫情防控一线带来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要完善公共卫生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权、责任,制度要细化,职权、责任要明晰、可操作,出现问题不乱打板子,按制度办事。”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庄贵华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出发,针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给出建议。

“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切实将中医药防控新发传染病纳入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起长期、稳固、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模式。”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许建秦建发言基于此次战“疫”中,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作出重要贡献。权威数据表明,陕西省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治疗率达93.8%。

对于政协委员和专家代表们的建议,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宝琴,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光辉,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高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崔跃民等分别作了表态回应。

马光辉表示,将全面落实中医机构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预案,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同时,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纳入疾病控制预防体系。

高巍回应称:“针对今年疫情的新情况,将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和医学高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类人才培养质量。”

崔跃民说,将加大应急药品储备资金,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将重点防疫物资纳入全省应急医药储备目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供应保障能力。

近三个小时的协商交流中,无论是省政府相关厅局代表同志,还是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或是专家学者、基层代表,都为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坦诚直言。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本次专题协商会上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省政府副省长方光华在专题协商会上作出“回应”。方光华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深入实施健康陕西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探索建立健全卫生员制度,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这样的协商会很好,面对面的协商,更能直面问题、求同化异。”走出省政协主席会议室,出席会议的省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曹文勇有感而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