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盜蜂,養蜂人看完以下內容決不再困惑

最近發現很多同為養蜂的朋友被蜜蜂的偷盜行為所困擾。盜蜂其實是指進入其他蜂群的巢中搬取貯蜜的外勤工蜂。出現盜蜂的最根本原因是外界粉蜜源不足,在流蜜末期,或突然中止流蜜,或蜂群密度過大造成蜜源不足,以及蜂群巢內貯蜜不足等情況,蜂群有著強烈的採集願望,而外界又無蜜可採集,盜蜂更容易發生。盜群作盜範圍,多發生於本蜂場內。

如果蜂場之間距離過近,以及相鄰蜂場的蜂群群勢相差懸殊,也可能引起蜂場間的盜蜂。在主觀上,盜蜂發生一般都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蜂場周圍暴露有蜜、蠟、糖、脾,蜂箱破舊,開箱不當,飼餵蜂群不合理等因素都能誘發盜蜂的發生。

如果蜂場發生盜蜂,首先受害的是防禦能力較差的弱群、無王群、交尾群和病群。盜蜂對蜂群的正常飼養管理影響非常大,所以,必須認清盜蜂的危害,採取防止盜蜂的有效措施,避免和控制盜蜂。下面筆者將所有盜蜂相關知識介紹給各位蜂友。

關於盜蜂,養蜂人看完以下內容決不再困惑

一、盜蜂給蜂群帶來的危害

蜂場裡一旦發生盜蜂,輕者受害群的貯蜜被盜竊一空,重者造成工蜂大量傷亡和蜂王遭到圍殺。被盜群的貯蜜被盜,群內貯蜜缺乏,會出現"拔子"現象,同時蜂王產卵力也下降,影響蜂群的繁殖。若發現不及時,易造成中蜂逃群和意蜂整群餓死。盜蜂發生後,制止不及時,會使盜蜂越來越嚴重,發展到全場互盜,最終能使全場的蜂群毀滅,給養蜂生產造成無法彌補的慘重損失。因此,防止盜蜂是蜂群管理上極其重要的一項措施。

二、盜蜂如何識別

盜蜂的顯著特徵是身體油光發黑,飛翔迅速且翅音尖銳,作盜群比一般蜂群出勤早而收工晚。遭盜蜂攻擊的蜂群,往往蜂巢周圍秩序混亂,有一些舉止慌張的蜜蜂徘徊遊蕩於巢門或蜂箱前後,伺機從巢門或繼箱等處進入巢內。同時,由巢內鑽出的部分蜜蜂,腹部顯得充脹,起飛時先急促地下垂後,再飛向空中。蜂巢周圍的地面上,出現抱團廝殺的工蜂,並有不少腹部勾起的死蜂。

追蹤作盜群的方法:在被盜群的巢門附近撒一些甘薯粉或滑石粉,然後巡視各群動態,若發現身上沾有白粉末的蜜蜂飛入某一巢內,即可斷定該蜂群是作盜群。

關於盜蜂,養蜂人看完以下內容決不再困惑

三、防盜蜂的關鍵,重在預防

對於盜蜂,重在預防。只要措施得力,盜蜂是可以避免的。要想少發生或不發生盜蜂,關鍵在於選擇蜜源豐富的地方養蜂,並堅持常年飼養強群。此外,當外界蜜源將盡時,要抓緊合併弱群和無王群,並抽脾緊脾,留足飼料,縮小巢門,填補蜂箱縫隙。

在斷蜜期,白天不可開箱查蜂,也不可對蜂群進行飼餵或採用芳香藥物防治蜂蟎。蜂蜜、蜂蠟及巢脾,切勿在室外亂放,而要隨時入庫保管。同一場地不宜兼養中蜂和西方蜂種,必須向另外的場地遷出其一。

四、,發生盜蜂如何制止?

發生盜蜂后應及時地處理,所採取的具體止盜方法要根據盜蜂發生的程度來確定。一旦出現少量盜蜂,應立即縮小被盜群的巢門,並在巢門口放置盜蜂防禦器可造成曲折的巢門進口,或塗些石炭酸、煤油等驅避劑。

當這些方法制止無效時,應將作盜群的蜂王臨時取出,使其造成不安而消除盜性。或者在被盜群的巢門上,倒裝一個脫蜂器,使盜蜂只能進而不能出,等到傍晚再將被盜群移到2~3千米以外的地方,使潛入被盜群的盜蜂,無法再重返作盜群。與此同時,在被盜群的原址上,放一空蜂箱,箱內放一把艾草或浸有石炭酸的碎布片,對盜蜂產生忌避的條件反射,以防止其餘盜蜂再飛來作祟。再有一種處理方法,是將作盜群遷走,原址放一空蜂箱,內盛空脾數框,收集飛回的蜜蜂,由於蜂巢環境的改變,使作盜群的盜性消失。這時可撤走空箱,將作盜群遷回。如果盜蜂十分猖獗,蜂群已經大部分受害,則應立即遷移場址。

關於盜蜂,養蜂人看完以下內容決不再困惑

總結:防盜蜂的重中之重就是預防,所以缺蜜時期管理蜂場一定要給蜂群留足蜂蜜,巢門口也要適時調整,蜂箱要嚴密,少開蜂箱,蜜脾不外露。特別是傍晚餵養蜂群時,一定不可把蜜水滴在箱外。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廣大蜂友解決蜂場的盜蜂問題,從而規避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文章來源:蜂博士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