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女子,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她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是蘇軾的學生,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一起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是當時著名學者和文學家,藏書甚富,工於詞章;母親出身官宦,是前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頗具文學才能。李清照從小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本身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少時已有詩名。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01年,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當時李清照之父為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為吏部侍郎,均是朝廷高級官吏,可謂門當戶對。

婚後的李清照和趙明誠對書畫金石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物質上的優渥、精神上的契合,夫婦倆互敬互愛、琴瑟和諧。雖然婚後趙明誠在仕途上並不一帆風順,因宋朝的帝王為了制衡文臣,不讓一方獨大,升遷和貶謫都是常事,小兩口這幾年的生活雖也有清貧,但安靜和諧,填詞吟詩,時相唱和,賞玩書畫,研究金石,日子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和歡樂。婚後一段時間,趙明誠的父親還坐上了宰相的高位。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好日子不久,在1107年,公公趙挺之因與蔡京爭權而被罷黜氣死,此後小兩口的日子也江河日下。趙明誠遭蔡京誣陷,被追奪贈官,家屬受株連,趙明誠夫婦從此幽居青州鄉里13年。在此期間,恰巧此時又碰上“靖康之恥”,災難,從此降臨這個小家庭。

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燒殺搶掠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嬪妃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此靖康之恥導致北宋首都淪陷,北宋滅亡,後雖宋室南遷,與金國南北對峙,但靖康之恥深深刺痛了漢人的心。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李清照這首《夏日絕句》就作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之時。此時,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借古諷今,抒發了李清照的悲憤情懷,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愛國之情噴湧而來,震撼人心。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後兩句詩人通過項羽寧肯一死,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蹟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僅二十個字,卻連用典故(人傑、鬼雄、項羽烏江自刎)、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整詩讀來氣勢如虹,字裡行間透出一股凜然正氣。

作為婉約詞的代表人物,她的這首詞婉約不足,英雄氣卻十足,令男性讀之都歎為觀止讚歎不已。

長期以來,李清照在很多人心中只是一個只會吟風感月、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充其量也不過是位才華出眾的女詞人而已。但通過對她這首詩的瞭解,方知她是一位氣節高尚、性格剛毅的女性。縱觀她的一生,出身於宦門,但不慕權貴,敢於發表政見。她早年不避風險,曾上詩救父;公爹趙挺之升為宰相,她也曾不以為賀反寫詩嘲諷:“炙手可熱心可寒。”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1129年2月,趙明誠罷守江寧,由於途中感染疾病,趙明誠八月竟病逝於建康,亂世中顛沛流離的李清照後來又所嫁匪人張汝舟。張汝舟覬覦她蒐集的金石文物,想人物俱佔,但這些東西李清照視如生命,而且《金石錄》還未編輯整理,怎會拱手相讓,到此他們的婚姻出現矛盾,張因不能獲得李的芳心,不能支配其行為而惱羞成怒,時而對李大打出手。李清照對命運又進行了勇敢的抗爭,她不懼當時女人和丈夫打官司,無論輸贏都要坐兩年牢的法律,也要結束與此人為伴的生活,她告發了張汝舟科舉考試作弊,結果張汝舟坐牢,自己也坐牢。因李清照的名聲,再加上朝中友人的幫助,最終李只坐了九天牢便釋放了。

她,婉約、清絕、脫俗、悽美,論才情、論勇氣,都不愧為千古流芳。

李清照的才情與剛毅——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