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獅子頭故事多

龍山獅子頭故事多

龍城獅子頭。

文/圖 黎代華

獅子頭,龍山縣城東4公里興隆街道境內,由一高一矮兩座丹霞孤山組成。因獅子頭東側崖壁上的嘴形穴、眼睛圖案和北側形如臥獸而被龍城人稱為“獅子頭”。

民清時,獅子頭因“獅頭聳秀”之名與龍城“古井泉香、東皋書聲、長橋臥波、楓林古剎、茶亭晚涼、魚洞春波、松崗煙雨”共稱龍城八景。

相傳,獅子是龍王第五子,名狻猊,形為獅狀。狻猊威猛無比,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吉祥物、守護神的化身。狻猊不但在民間有著極其尊崇的地位,在上層更是得到了王侯將相們的喜愛。為此,對獅塑像成了中國宮殿宗廟、瓷器香爐、皇家園陵、王侯陵寢的固配,凜然鎮護著門庭樞紐。

古來今往,若在某地發現形似、神似獅子及其身體部位的山,都會被當地人視若聖山,並以尊崇的方式供奉滋養。

傳說增添了獅子頭的神秘、肅穆。

亙古時代,虎、狼、豹、象等群獸為禍龍城。它們混戰廝殺,攪天震地,驚動玉皇。

玉皇派狻猊下凡龍城,平息戰亂。

狻猊到龍城後三日內便降服群獸。隨後,圈分群獸,各有領地,群獸鹹服。

此時,狻猊欲返天宮覆命。欲離龍城時,群獸跪祈,俯首稱臣,擁狻猊為王。玉皇聞訊大喜,遂賜狻猊為龍城王,節制天下萬獸。

於是,狻猊名聲大振,愛慕者無數。

後與雌性金獅婚戀,共坐龍城,護衛天下安寧。

若干年後,龍城洪魔施虐,狻猊激戰洪魔。為疏導洪水,狻猊身化群山。獅身逶迤北展,獅頭昂首東顧,是為獅子頭。

於是,鱉水生,洪魔退。

金獅見狻猊成山,悲痛不已,淚流成河,是為鑼鼓潭;哭掉右眼,是為“睛框巖”;身體化為山,是為雷音山。用行動兌現了與狻猊生死與共的誓約。

如今,雷音山北崖壁“睛框巖”,相傳為金獅之眼。

後來,獅子頭就有了山藏“金獅”的傳說。

晚清時,“金獅”傳說引來洋人注目,欲重金購買。

龍城人不為利動,嚴詞拒絕。

如今,龍城人視獅子頭為神,認為“尾向西,窩龍山”,是“富龍山”之舉。

這兩座神似“獅子頭”的獅子山在龍城人心中享受著“守護神”的待遇。每到可祭祀之時,龍城人在獅子頭的樹上掛紅,在巖底的巖龕祭祀……獅子頭儼然成了龍城人的“辟邪獅子”,“鎮邪”之物。

站在獅子頭上四方眺望,極目之內,徒生“一覽眾山小”“方內唯我高”“萬峰來朝”的感覺。

西側樓宇聳立,龍鳳盆地入眼簾。北側丹霞逶迤,紅綠輝映。南側群山傲立,丹霞、喀斯特次第。

朝觀日出,金球嫵媚,霞霧噴色,身居仙閣。

夜賞冷月,銀盤含黛,星月爭輝,心倚神庭。

西觀夕輝,陽躍樓宇,如盤如珠。

獅子頭就這樣如夢如幻般的存於龍城人心中。

“獅子山,在縣東十里,如狻猊蹲踞狀。草木蒙,被氈魅卷然。首北向有洞穴如獅張口者,穴容數十人,中有碓磨跡。相傳為前人避兵所遺。咸豐十一年,粵寇犯境,里人砦其上,寇不能攻,望而去。山極崇峻,城鄉。四周以此為冠頂”(光緒版《龍山縣誌·山水》)。

在土地革命時期,賀龍帶領紅二、六軍團經常在獅子頭一帶活動。目前,在獅子頭周圍還有紅軍戰壕遺址。在1935年6月23日至8月27日,紅二、六軍團“圍城打援”期間,紅二軍團指揮部就設在新城坳財主李子軒家,供給部、保衛局設在雞公寨。獅子頭下的民宅都駐紮著紅軍。如今還流傳著“賀龍踢炸彈”“賀龍釣魚”的故事。曾在這裡發現紅軍木板標語“國民黨狗”“帝國主義”組字畫和“紅軍綱領”。

獅子頭的“紅”不但是因為紅軍的福賜,更在於獅子頭本身的“紅”。獅子頭的“紅”讓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傾倒。

清時文人以《獅山晚照》為題唱出了“綠添雲外樹,紅上水邊樓(鄭 蘭)”;“樹添晴氣象,石露碧孱顏(王朝綸)”;“江翻石壁明如洗,天為秋晴晚更殷。照眼丹浮青嶂外,回頭紅到翠微灣(劉森樹)”絕唱,也唱出了獅子頭的“紅”:丹霞“紅”。

人文傳說、故事讓獅子頭擁有了強大的精神內涵,同時獅子頭的地質故事讓龍城可追溯到億萬年前……

獅子頭,一南一北,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兩座丹霞孤峰,峰頂均高於周圍丹霞山,相距30餘米。大者如母獅臥俯,頭東尾西。峰高50餘米,長100餘米,頂寬10餘米不等,宛如睡獅。峰頂無喬、灌木本植物,茅草眾生,覆蓋峰頂,宛如獅毛披身,形神逼真,故稱“獅子頭。”小者靜臥於北,頭南尾北,呈飲吸態。

根據學者對“丹崖”高度大於10米,坡度滿足55°至90°之間的紅砂岩懸崖坡為丹霞地貌的規定,太平山、獅子頭、尖巖、雷音山歸屬丹霞地貌。

同時,龍城城區是丹霞的孿生——紅層地貌:紅盆地。

龍城喀斯特地貌誕生於2億1千萬年前到6500萬年間即中生代三疊紀末到白堊紀時期的“燕山運動”,丹霞地貌孕育於1.4億年至7000萬年間即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可見,和喀斯特相比,丹霞是年輕的地貌種群。

龍城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發育廣泛。獅子頭、太平山、尖巖、雷音山丹霞景觀共同塑造了龍城奇觀——紅盆地、丹霞山、紅峽谷、紅丘崗、紅沖田、紅壺穴、紅河床、紅巷谷、紅赤壁、紅石牆、紅石窗、紅石橋、紅溶溝、紅溶洞、紅錦石、紅方山、紅龍脊(龍脊嶺),這些紅砂岩共同形成了觀賞價很高的景光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