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讀博期間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230,一作論文7篇,IF均超過10

“能夠博士畢業的人,都是有大毅力的人!”這句話已經記不起是誰說的了,但是在我們身邊,都會有這麼一兩位在學業上表現突出的人,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樣一位小夥,他在讀博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7篇論文,影響因子都超過了10,以第二作者和共同作者的身份在16篇雜誌上發表SCI總影響因子高達230,還獲得了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學三好學生”、2017-2018年度“材料學院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稱號。

他讀博期間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230,一作論文7篇,IF均超過10

他就是張凱,他的研究生是在北京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與傳感技術研究中心讀的,博士轉到了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與工程專業,在導師的指導下,他迅速就完成了角色的轉換,開始刻苦學習,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他讀博期間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230,一作論文7篇,IF均超過10

在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和部分選修課程之餘,他選擇去圖書館,學習期刊文獻資料,積極參加科技、社科等方面的講座,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教授的指導下,他廣泛的閱讀課題相關的國內外期刊文獻,認真鑽研擬定實驗方案,他提到在科研生活中要多動手、多動腦、多交流,只有動手做出來的結果,而沒有等出來的結果;要多看文獻,捕獲最新進展,擴展視野,站在偉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碰到難題,他也不畏困難,反覆嘗試,經過他的努力,在楊洲教授,董海峰教授兩位老師指導下以第一作者發表Adv. Funct. Mater(1區), Biomaterials(1區), Anal. Chem(1區), J. Electroanal, Chem(2區). Mater. Chem. Front,以共同作者在ACS Nano, Chem. Sci等發表SCI十餘篇。還參與了兩位教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他讀博期間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230,一作論文7篇,IF均超過10

他認為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奇心,因為人類的科技的進步就是來源於對自然的好奇,所以,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時刻對科研工作的細枝末節保持關注,對實驗現象耐心細緻地觀察分析,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

他讀博期間論文總影響因子高達230,一作論文7篇,IF均超過10

對於自己獲得的榮譽,張凱表示:“成功屬於過去,面對未知的未來,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全面發展,爭取為社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做一個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人!”

推薦會議:

第二屆生物質資源化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將於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提供有關生物質資源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創新和工業化的信息,讓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可以通過該論壇傳播思想,併為可持續的未來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於創新卓越,致力於加強合作,將提供機會並吸引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對生物質資源的創新和產業化以及再利用產生積極影響。本次會議的報名通道已經開始了,想要參會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報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