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攻克盐碱地改良方案,让荒地变粮仓

最近,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传出一个好消息,该研究所的王志春研究团队在开发盐碱地精准改良新技术,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这个研究成果已经在东北的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开始推广应用。

中科院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攻克盐碱地改良方案,让荒地变粮仓

众所周知,盐碱地一直是让世界人民都无可奈何的难题,土壤中富含大量的盐分,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全世界一共有9.5438亿公顷的盐碱地,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的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这些盐碱地慢慢都变成了不毛之地,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治理盐碱地方面,传统方法是通过引水灌溉冲洗降低盐度的方法,无法保证前期作物取得经济产量,特别是我们的东北松嫩平原西部5595万亩盐碱地,土壤碱化度高,而且盐碱度空间差异显著,难以实现大面积治理利用,如果统一采用同一种改良措施,会导致生产投入加大,造成资源浪费。

中科院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攻克盐碱地改良方案,让荒地变粮仓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志春研究团队从2009年起开展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建立土壤盐碱化程度定量诊断和定位分区方法,开发基于土壤盐碱空间差异的“苏打盐渍土精准改良技术”,获得了2019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团队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脱碱1号”,目前已经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累计示范推广110万亩,实现水稻年增产2500万公斤。

不仅能解决盐碱地的难题,还降低了改良的成本,缩短改良的周期,实现土地质量整体提升。接下来进行深入研究降低盐碱对养分有效性抑制作用,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导水性能。

中科院研究团队,用十年时间攻克盐碱地改良方案,让荒地变粮仓

因为中国有15亿亩(约1亿公顷)的盐碱地,国内科研工作者也在纷纷寻求解决的办法,其中大家所熟知的袁隆平院士研究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让我们约两亿亩的土地能种植水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要祝贺王志春科研团队,敢想敢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在盐碱地的研究上能取得更多的突破,攻克这个难题,让我们的耕地不再紧张。

会议推荐:

第二届生物质资源化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将于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会议旨在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有关生物质资源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创新和工业化的信息,让专家、学者、官员、投资者可以通过该论坛传播思想,并为可持续的未来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于创新卓越,致力于加强合作,将提供机会并吸引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对生物质资源的创新和产业化以及再利用产生积极影响。本次会议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始了,想要参会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报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