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引文:

婚变的挫折其实就是爱的挫折,每一个丧失的背后,无一不在展现着世事无常和众生皆苦

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天猫CEO出轨事件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相信各位瓜吃的也差不多了,不需要我再概述了吧?

又是一起原配打小三的事件,太阳底下也就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实在算不上新鲜。

只是昨晚突然在朋友圈中看见一篇同行写的心理学文章,看完之后实在觉得傻逼,让我突然有了更文(吐槽)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自称提供各种心理干货的号的傻逼观点。

文章开头做了一个事件陈述,并拉出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作对比:同样是婚变,同样是女人,你看俞渝多厉害,这位“董花花”明显段位就不够高,怎么就不知道学习学习俞渝呢。渍渍渍。


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接着他提出观点,一个女性“除了自己的爸爸没人会养你一辈子”,嗯,单看这句话似乎也没啥可喷的,接着他提出“女性得独立”,似乎也啥问题,可是细看内容怎么就这么膈应人呢?

文章写道:当总裁夫人决定在微博上声讨小三时,其实就已经暴露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她已经决定原谅出轨的丈夫。

What???这是什么逻辑?试问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发现自己的伴侣出轨时,此刻他不应该愤怒,不能发声声讨吗?难道声讨一下就是掉价的吗?

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作者接着又说:“翻看这位夫人的微博,呈现出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料理、烹饪、美妆,连卖山寨的小三看过去都比她有事业心。”

哇,此处破案了呢,原来岁月静好,晒烹饪、料理,美妆才是导致婚变的关键,主要还是没有小三有事业心呢。拜托,全篇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理论支撑就算了,该不会连“人格面具”“人设”这些词都没有听过吧?光一个微博就看透了一切?

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女性要独立”之后,文章接着就给出了女性独立的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1就是:读书。

挺励志,挺正能量的吧?嗯,我也觉得。

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网红张大奕

为什么呢,文章给出了原因:俞渝是纽约大学MBA学位,邓文迪也耶鲁大学硕士,但是吴佩慈呢?华冈艺校毕业。

看出什么了吗?牛逼的作者仅凭这三个女人的经历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撼的结论:事实证明,越是高学历女性,她们人越聪明,社会地位也越强,反之也可成立。

嗯,俞渝学历这么高,社会地位这么强,她怎么就眼瞎嫁给了李国庆了呢?咱不懂,咱也不敢质疑。

在这个“读书”话题的基础上,作者又说,“人要懂得未雨绸缪,有一份好学历,至少能迈过门槛,哪怕被扫出家门,也不会担心饿死街头。”

我晕,这逻辑简直服气,一个简单的婚变事件,现在变成了原配的错,按作者的逻辑如果原配有事业心,有自己的工作,是高学历,那么就不会给小三可乘之机。什么傻逼玩意儿。

除了读书,作者说女性还要必须得有一份工作,听起来没啥毛病,可是你怎么知道这位“花花董花花”人家就没有工作呢?

最后,作者再次呼吁女性千万千万得独立,他说“当你感受过做大女人的洒脱,那么你再也不会想做一个娇滴滴的小女人。如果你担心丈夫出轨,那么你就该走出舒适区,尝试靠自己活下去。”


天猫CEO疑似出轨网红张大奕:又是因为女性不够独立吗?


看到这里我真的快吐了。如果这真是一个心理学人写出的文章,那么只能说这位作者脑子中有太多的妄念,因为整篇文章感觉就一篇空洞的臆想和自我的投射。

似乎在他心中,女性永远都处于虚弱无力,依靠男性,在家带娃,没有话语权的状态。

不止这一篇文章,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吊诡的是,网络上总是有大把大把的情感导师在教女性如何维系家庭,维持婚姻,但却很少教男性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似乎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婚姻中两个人的事,说到最后居然变成了女性自己的问题,都怪女性不够独立。似乎只要女性独立了所有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说到底,其实还是成功学的变异和泛滥。

一个人的成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他可能是读过很多书,也可能是他确实很努力,但是有没有可能是他偶遇了一个贵人?有没有可能他刚好赶上了时代的风口?或者有没有可能他背地里干了些不为人知的勾当?

成功学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因果的倒置,放在养育儿童身上,按现在的育儿文章逻辑来看就是:若一个孩子他心理出现了问题或者自杀,那么他的原因一定是在于父母的控制或者没有给他无条件的爱。

可是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控制孩子,并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甚至给他支持,给他鼓励,那么请问,谁能拍胸脯百分百保证这样的孩子就一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一定不会成为杀人罪犯?

同理,婚姻中也是如此,婚变就是产生了,没有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

众览现今的情感文,一眼望去几乎全都是教导女性要“独立”之类的云云,在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包括“metoo”运动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的结点上,“女性得独立”似乎早已经变成了政治正确

一个乐意结婚当家庭主妇的女性会遭受到不少来自晚婚,甚至不婚女性主义者的讽刺和嘲笑,认为这是在展现女性的柔弱,展现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这种极端气息近年来越发浓重,不少人在对女权主义进行讨论时总会不约而同的提到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写的《厌女》一书。不少学者表示,女权主义的流行正在加剧社会的“厌女症”倾向。

在《厌女》一书中上野千鹤子指出:有时,女性对于自己和同性可能更加苛刻。排斥传统女性气质,并不是“厌女”的例外,而恰恰是认同男性社会价值,认为男性是更高等的群体表现。

这样的描述不禁让人想到《木兰辞》中男扮女装的花木兰,豫剧中的花木兰最著名的就是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当时的年代这一句吟唱可谓是石破惊天,直至今日这样的“女强人”角色依然是流行而不过时,甚至这种英勇坚强敢于追求成功的当代花木兰,还带给了不少父母骄傲和神气的资本:“看,我们家女儿比你们家儿子都强。”

这样的情景似乎和不断呼吁女性必须要独立的声音有些相似,那就是:女人你要独立,你要战胜男性。

可是,如果一个女孩,一个女性的个人价值要通过击败男孩,击败男性才能得到实现,那么,这个女孩子,这个女性她本身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