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酒店設計不能天馬行空,還需腳踏實地

酒店設計不能天馬行空,必須腳踏實地,與酒店實際運營緊密結合,還需嚴格控制投資成本。

在中檔酒店這一領域,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的把場地、品牌元素、審美等融合在一個幾千平米的物業裡面,對提升酒店的定位,獲得更好的效益,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酒店人應該更理性地看待設計這個問題。

首先,不要迷信設計帶來的房價提升、品牌提升和收益提升,畢竟從筆者十幾年的連鎖酒店經驗來看,設計在這個層面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次,設計要在成本的約束下進行,沒有成本的約束,就憑著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法,成本翻番是分分鐘的事情;再次,投資人需控制自己的投資慾望,要淡化把酒店作為精品傳世佳作的想法。

設計必須適應運營需求

筆者從業十幾年見過很多設計理念,溫馨的、奔放的、中式的、復古的、歐洲的、美式的………不一而足。但是能把運營問題充分考慮的,恐怕比較少。記得2012年筆者剛到珀林酒店集團的時候,看到很多分店基本長得都不相同。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設計風格,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老闆想怎麼改就怎麼改,所以每家酒店都長得不一樣。除此之外,在整個酒店還如此多玻璃的運用,吧檯、過道、吊頂、餐廳……設計師說,大量使用玻璃元素,可以體現酒店的空間感與良好的燈光效果。是啊,設計師的效果達到了,可是,酒店大量的玻璃擦拭誰來做?易碎的玻璃做過道,喝醉的客人踢爛了一小塊怎麼換?防水沒做好,玻璃水銀黴變怎麼辦?

筆者猜想,設計師的方案裡面應該沒有這些答案。苦了門店的那些客房大姐做衛生,昂著頭,搭著梯子去擦拭餐廳吊頂玻璃的汙漬,恐怕設計師是不敢在這會兒出現在酒店的。

每個設計師總喜歡在標準產品裡面,設計出一些標新立異的東西,凸顯自己的功底。在筆者看來,連鎖酒店的產品風格基本都是固定的,一年一升級,三年一迭代。對於設計師來說,升級迭代很容易,關在辦公室裡面弄1至2個月就出來了,但是,工程、供應鏈、運營、營銷等等都要為之形成標準的制度、手冊,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比設計師出效果圖要難得多。

筆者有一次在新產品設計定稿會上開玩笑地問設計供應商:“你們做了這麼多年的設計,自己有投資酒店嗎?”設計公司的人很坦誠地說,那是肯定的。筆者回復說:“我猜想你們投資的酒店,回報應該是很難達到預期吧。”這些人很詫異,問筆者是怎麼知道的,筆者笑說,設計師投資酒店成功的概率大概比北京的朋友車牌搖號要高一點而已吧。

其實道理說起來挺簡單,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大部分的設計師都喜歡在設計的產品上留下自己的風格,然後會選擇在成本與運營的問題上做妥協。

據筆者瞭解,在連鎖酒店行業裡失去了成本的約束,設計理念這個東西,怕是要像精美的瓷碗一樣掉地上摔粉碎。長沙本土有個酒店連鎖品牌,旗下有10多家中檔酒店。其中最新的那家店130間左右客房,僅設計費就花了70萬,單房綜合投資近20萬,設計理念相當超前,水泥倒膜的吧檯和洗手檯、大量的鐵藝元素等。

目前的均房價是260元,攜程網上評分4.5…至此一役,這個酒店品牌一蹶不振。設計理念的確相當超前,當年筆者與公司的人帶著朝聖的心情而去,感慨有錢人的世界真好玩!這個酒店老闆,如果再碰到這個設計師,可能會把他按在地上“摩擦”吧。

中端酒店設計不能天馬行空,還需腳踏實地

前不久,第三方設計師前來彙報珀林酒店集團的第五個品牌的設計產品,筆者對其連發數問:

首先,是否考慮到中檔酒店的客戶喜歡這種風格?90後的體驗會如何?未來三至五年,中檔酒店會走向何方?表面上看,大量大理石材盡顯檔次,但是否考慮到這些石材拋光打蠟保養成本?如此多的藝術造型,能找到性價比高的供應商麼?

其次,雖然設計師辛辛苦苦找了這麼多元素,花了很多時間設計出產品,但是否足夠了解該新品牌的定位和設計理念?

最後,是否考慮了中檔酒店的投資成本?目前主流的中檔品牌一般單房造價在12萬左右,剔除設計費、加盟費、保證金等,用在單房產品上不到11萬,再剔除大品牌供應鏈的溢價,能實際花到酒店的不到10萬;再考慮到機電設備、運營物資、大廳、餐廳、過道、亮化、健身房、洗衣房等公共區域,房間裡面能有5萬就非常厲害了。如果按照這名設計師的產品設計,5萬元顯然是不夠的。

中端酒店設計不能天馬行空,還需腳踏實地

必須控制投資成本

對於中檔酒店來說,要想生意好,正常的核心要素排名應該是這樣:位置、物業、產品、服務與管理……設計的價值在整個中檔酒店價值鏈中沒有那麼靠前,而且還具備後續經營不可逆的特性,所以設計對於包括中端酒店的大多數酒店來說,錦上添花的意義更為明顯。

筆者認為,當年珀林酒店集團剛推出莫林酒店這個品牌的時候,設計團隊描述針對這個產品的各種設計理念與設計元素,但是公司很多人都在跟設計方描述他們期待的產品長什麼樣:營銷部要求美觀,運營部要求簡潔,工程部要求簡單……大家熱烈討論了半天,然後筆者拍板說了一句話,客房軟硬裝投入成本需要控制在8萬元以內(因為還有大量的運營成本,務求單房綜合投資成本不超過11萬/間),瞬間會場的溫度降至零下。

但是對於筆者來說,在連鎖酒店這個領域,失去成本控制的產品,就像是砒霜。雖然不知道房價定位將能達到多少,但因為投資成本控制不下來,大概率的情況下是開了一二家旗艦店後就開不動了,因為這樣的投資不賺錢。或許偶爾有一些核心商圈的項目能達到投資預期,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物業是無法消化這種高投資帶來的高房價的,所以這個品牌依然無法發展起來。

要問現在的莫林酒店這個品牌發展如何,在經過多輪的產品博弈後,團隊與設計方共同努力把軟硬件成本控制在7萬/間,綜合成本控制在9萬/間,目前莫林有幾十家分店,至少經營性虧損的案例還未出現。在跟設計團隊的溝通中,筆者對產品的訴求是在中端酒店的產品設計中,需要做到無亮點風格,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能讓客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種理念是不是很奇葩?

酒店行業的特性是不可專利,意味著再好的設計也是無法保證產品生命週期的。大家不妨看現在的中端酒店床頭後面的那面牆,大部分都是一副畫,如果客人是偶發性的體驗一次也無妨,但是中檔酒店可不像迪士尼這種產品,一輩子也就去個二三次,也不像會議型酒店,下次會議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中端酒店針對自身的會員以及周邊商圈的客戶,重複消費率是很高的,如果具備很多亮點和創意的設計,對於重複消費率很高的酒店產品來說,拋開高造價不說,第一次第二次客人為了設計亮點付費(正常房價漲30到50元),等付到第十次八次的時候,客人還會為這些無感的設計付費麼?

在莫林這種產品定版以後,邀約來品鑑的會員都挺詫異的,因為產品整體設計偏商務,沒有複雜的工藝,也沒有浮誇的造型,有的只有簡單與舒適。客人入住莫林以後,無須被所能看得到的軟硬件吸引,讓客人更多去感受酒店的品質、服務和人文關懷。

總之,設計要以人為本,中端酒店應在好設計方案的加持下,在社會、行業、客戶、酒店和運營的多方訴求中獲得大家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