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初創企業如何迅速搞定風投?創投手記1

最近和創業者交流,往往第一句被問到的就是“你們基金還好嗎,有錢可以投嗎?”

疫情中,初創企業如何迅速搞定風投?創投手記1

的確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面對疫情影響的不確定性在發酵,絕大部分人變得越發保守,越來越多的GP和LP選擇持幣觀望。

美元基金原本是風投市場上的風險偏好者,但在美國疫情慘烈、美股史詩級下跌的背景下,迅速趨於保守。筆者自己投資的一個細分產業龍頭,春節前融資還沒啟動,就有很多機構慕名跟蹤;春節後,一家頭部美元基金交流完,很感興趣;沒成想美國疫情爆發後,投資幾乎凍結。軟銀和瑞幸們的業績更是讓LP們對GP和項目心生寒意。

今年要融美元,看來得多備幾把刷子。一要核心競爭力過硬,具備龍頭效應,團隊、技術、產業卡位、資源讓資本難以抗拒;二要數據模型準備充分,業務與財務數據之間勾稽關係清晰、可驗證,經得起全方位的盡調;三要“戰疫”策略清晰,不管是受益、還是受損,都要化被動為主動,讓投資人看到努力的管理疫情影響所帶來的積極效果,“只要行業還在,別人死了,你還活著,就是成功”。

人民幣基金裡,民營資本往往起到定價的作用。但從去年開始,筆者聽到最多的融資故事就是“跟投方已經定了一打,就缺一個領投方”。估計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民營資本融不到大錢、長錢,沒人敢去take risk。真正的VC基金期限很長,如筆者管得基金是8+2年的,一般的錢很難匹配。人民幣VC的錢主要來自大型金融機構、大型產業集團、政府引導基金和高淨值個人。

然而,大型金融機構偏好國資基金;大型產業集團前兩年經歷去槓桿、普遍缺錢,估計今年銀行放水+定增放開,可能稍微緩解一點,但疫情兇猛,企業的投資意願可能大打折扣,除非是產業協同性非常強的基金,否則也難拿到錢;政府引導基金一般佔基金的比重10%-50%不等,由於前面的原因,往往配不起其餘社會出資而運轉效率低下;高淨值個人受風險情緒影響頗大,即使有少部分願意投資的個人,往往優先投給熟悉的、業績優良的GP,僧多粥少。

人民幣的國有資本應該是目前市場上最有錢的群體,一般掌握在實業型國有企業、國有管理人管理的市場化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手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定價相對保守,喜歡按PE、甚至PB估值,這就決定這類資本往往喜歡投資成熟的項目或重資產的項目,且不會主動用高估值定價;遇到特別搶手的項目時,往往以跟投方式,接受市場化機構的定價。初創企業往往階段比較早、輕資產,國資比較難定價和接受高估值。但從以下三方面,初創企業還是可以儘量去爭取國有資本:

1、以招商換投資,尋找帶有招商引資性質的地方平臺公司。這類公司往往有一定自有資金,配合招商需要投給項目公司。今年經濟形勢嚴峻,各地都希望抓緊引進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進駐,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營商環境和資金實力可以支撐“招商+投資”的模式。一旦招商部門認可,投資可以很快到位。不過,初創企業也得抓緊時間,二季度全面復工後,政府的招商指標可能半年左右就會完成,因此,建議抓緊在三季度前完成融資,而且宜早不宜遲。

2、尋找投資VC階段的政府引導基金。這類基金本身投資了眾多VC子基金,有的還有直投額度,遇到好的項目,會充分調動合作市場化子基金的投研力量,加速推進。筆者還聽說有的地方政府直接要求引導基金增加直投比例,直接投資當地重點培育的初創企業,幫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

3、尋找合作緊密、具有產業協同的國企直投。國有企業融資成本低、融資來源廣,如果已有良好的業務合作基礎,有一定可能迅速投資產業鏈上下游的民營企業。在此,筆者也呼籲政府在疫情特殊時期,明確容錯機制,鼓勵國有企業參股民營企業和民營創投,迅速為初創企業輸血

因此,融人民幣的關鍵是,找到有錢可投的民營資本做領投、定價。建議優先從熟人管理的人民幣基金裡尋找。現在大家都趨於謹慎,要麼投成熟、擬IPO的項目,要麼投熟人、放心的項目。投資人也是常人,經濟下滑時,投砸了可能意味著失業。實在找不到基金,個人投資人也好,給自己做個背書,給投資人增強信心。同時,有針對性地尋找國有資金,以跟投方式增加資金來源

最後,提醒一句,今年融資的窗口期可能就是2-3季度。目前投資機構普遍放慢了投資的節奏,即使春節後就開始工作,考慮到評估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二季度能把盡調完成就不錯了。加上討價還價,大部分項目預計在三季度完成融資。而投資機構本來子彈有限,三季度打完後,如果沒有大的政策輸血且考慮疫情的反覆,四季度很可能就報銷了。因此,建議準備拿VC資金的創業者們儘可能在三季度底前能拿則拿、能多拿就多拿!

戰“疫”時刻,還請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幫助中國的民營企業共克時艱!

如果您有好的方法,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請聯繫本副駕。

作者簡介:創業者的副駕/創業副駕,十年創投人,為創業者增加一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