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隴蜀之城”作為隴南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6)發展定位的重要內容,定位準確,內涵豐富,個性鮮明,為今後隴南城市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思路,本文就“隴蜀之城”的理論依據,如何在“隴蜀之城”建設中彰顯隴蜀文化特色,塑造隴上城市文化旅遊品牌,並以武都城市建設為例,做一些思考和探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隴蜀之城提出的過程背景及目標思路

2017年11月14日,市委書記孫雪濤在聽取隴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彙報後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使隴南真正成為生態之城、活力之城、隴蜀之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7年11月21日,孫雪濤書記深入禮縣鹽官鎮調研小城鎮建設時,系統提出立足建設美麗隴南目標定位,嚴守生態底線、環境底線、土地底線、安全底線,統籌協調區域人口、產業、交通、生態等要素,將追求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魅力城市作為價值取向,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力爭到2035年,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現代化,將隴南建成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融合甘陝川要素的特色城市,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宜居宜商宜遊的美麗家園,使美麗隴南真正成為活力之城、生態之城、隴蜀之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7年12月27日,孫雪濤書記為全市縣處級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輪訓班所作的輔導報告中,作了進一步闡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8年3月審定的《隴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6—2035)》,把“在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的基礎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將隴南建設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融合甘陝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宜居宜遊宜商的美麗家園,使隴南成為生態之城、活力之城、隴蜀之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8年4月20日,在全市旅遊發展產業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隴南”,打造“生態之城、活力之城、隴蜀之城”的發展定位,把旅遊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打好生態牌、文化牌、鄉村牌,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為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讓隴南成為充滿活力的世外桃源。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隴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是建設“隴蜀之城”的原生基礎和理論依據。

隴南特殊的南北過渡地帶地理位置,特殊的隴蜀文化和秦巴文化融合的特徵,特殊的漢、藏、氐、羌、回、蒙等多民族聚居特點,形成了隴南獨特的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隴南地形地貌的複雜性、氣候特徵的奇特性、生態資源的多樣性、歷史文化的深厚性、傳統飲食的豐富性,既是隴上大觀園,又是天然博物園,這些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就是我們建設“隴蜀之城”的原生基礎和理論依據。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隴南是地形地貌的博物園。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秦巴山地,是祖國內陸腹地南北過渡地帶,西北端是青藏高原,東北端是黃土高原,是甘陝川三省交界之地。隴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被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複雜的寶貝地帶”。就是這個“複雜的寶貝地帶”,卻彙集了我國多種地質地貌,幾大地貌單元的交融匯合,四大水系的交織纏繞,形成了群山巍峨、江河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佈,山環水抱、錯綜複雜壯美的地質地貌景觀。文縣、武都、康縣大山大河,而且山勢陡峭,懸崖峭壁,非常堅硬,如果說徽縣、成縣的山大部分是趟著的,那文縣、武都、康縣的山就是站著的,大部分山有如刀鑿斧削,有“對此欲倒東南傾”的架勢;文縣緊鄰九寨溝,既有天池、黃林溝的嫵媚溫婉,又有白龍江、白水江、碧口水庫的壯美雄闊;宕昌高山草甸密佈,更有“天蒼蒼,野茫茫”的八力草原風光;文縣碧口、康縣陽壩,到處飛瀑流泉,茶園湖泊,到碧口或陽壩,猶如到了江南水鄉;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土地肥沃,一番米糧川的景象;西和、禮縣丘陵黃土梁峁地形縱橫交錯,盡顯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境內高山、江河、盆地、山地、天池、溶洞,還有豐富的礦物質,應有盡有,走遍隴南就閱盡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就閱盡了大江南北的地形地貌,隴南,就是濃縮版的中國地形圖,就是地形地貌的博物園。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隴南是氣候特徵的博物園。隴南氣候在橫向分佈上有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為北亞熱帶氣候,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有兩個熱量高值區,年平均氣溫較高。隴南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為暖溫帶氣候,氣候溫和溼潤。北部和西部地區的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為中溫帶氣候,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一年四季氣溫較低。由於隴南不同區域氣候差異較大,這就形成了隴南氣候季節的多樣特徵,甚至出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現象,你在隴南轉一圈,你就會領略到在同一個季節裡的不同氣候特徵。比如,每年陽曆二、三月份,北部還是數九寒天,南部文縣的中廟、碧口一帶卻早已油菜花盛開,春天早已在文縣中廟一帶開始。這之後,油菜花,也就是春天的腳步便逐漸向北移動,等到北部宕昌、禮縣的部分地方油菜花開時間已到陽曆七、八月份,春天從隴南的最南端到最北端要走上五、六個月。還有武都南山,每年陽曆三份常常山頂白雪皚皚,是冬天,山腰是荒草枯樹,是深秋,而山下卻已百花盛開,春意盎然。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隴南是生態資源的博物園。隴南地形複雜、光熱條件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以及羚牛、褐馬雞、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有文縣白水江、武都裕河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有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3個國家森林公園,有文縣黃林溝、康縣梅園河2個國家溼地公園。有生態、人文重點旅遊景區20多個、景點800多個,文縣洋湯天池、武都萬象洞、宕昌官鵝溝、康縣陽壩、兩當雲屏三峽等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與四川九寨溝景區連接形成了環九寨溝全域生態旅遊圈。隴南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隴南素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稱,有各類中藥材、野生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隴南還是中國油橄欖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花椒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隴南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隴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潤,森林茂密,資源富集,物華天寶,有“隴上江南”和“天然氧吧”之稱,隴南生態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物產的獨特性,形成了生態資源的博物園。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四)隴南是歷史文化的博物園。隴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南北文化的匯聚地,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形成了多元化地域文化特色,既有古代羌、氐、藏等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隴巴蜀文化的大交匯,具有源頭性、包容性、獨特性的特點。早在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期,隴南就有人類文明的足跡,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窪文化在西漢水流域、白龍江流域多有遺存。華夏人文始祖伏羲“生於仇池,長於成紀”,隴南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隴南西漢水流域是秦人的發祥地,也是秦文化的重要源頭。隴南是古羌文化發源地,是古羌族建立宕昌國的區域,是藏文化最原始的活態聚集區。魏晉南北朝時期,氐羌民族在隴南曾建立仇池國、武都國、宕昌國、陰平國、武興國等地方政權,在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在隴南留下許多遺蹟和傳說。李白、杜甫途經隴南,留下許多吟誦隴南的偉大詩篇。古代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各民族之間的抗爭、融合、演進、變遷,逐漸形成了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西狹頌碑刻文化、隴蜀道文化、茶馬古道文化、乞巧文化、白馬文化、高山戲文化等古老獨特的文化現象。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帶有秦隴文化的主要特徵;文縣玉壘花燈戲、武都咂杆酒、康縣木籠歌、武都三倉燈戲等,則帶有巴蜀文化特性。特別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隴南是銜接南北絲綢之路的橋樑和紐帶,是隴蜀道的關鍵連接點,途經隴南的祁山道、陳倉道、陰平道在古代不光在政治、軍事、經貿交流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成為中國大陸大西北連接大西南的重要孔道,隴蜀道沿線隴蜀文化的深度融化,形成了隴南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這就為今天我們建設“隴蜀之城”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五)隴南是傳統飲食的博物園。隴南人的飲食融合了南方人和北方人所有的傳統飲食習慣,南北飲食在隴南都能容納和接受。比方說,隴南人大米喜歡吃,饃饃也喜歡吃,麻辣火鍋、大肉、麵條、酸菜都喜歡吃,各種海鮮也喜歡吃,牛羊肉也喜歡吃。隴南人南北菜都喜歡,沒有排斥的飲食,不像有的地方人吃這不吃那。比如,四川人基本上都愛吃大米,常吃大肉,但牛羊肉吃得相對較少。南方人就吃海鮮多,大肉吃得多,牛羊肉就吃的少;北方人牛羊肉吃的多,海鮮就吃的少。但隴南人北方的牛羊肉、麵食,南方的大米、海鮮都喜歡吃,什麼飲食都有。比如隴南的麵食就很豐富,面料主要有小麥面、包穀面、蕎麵、黃豆麵、小豆麵、高粱面等,種類形式上有掛麵、手擀麵、臊子面、刀削麵、燴麵、炒麵、雜漿面、油潑面、牛肉麵、羊湯麵、蕎雜麵、洋芋面餛飩、水餃等幾十種,還有面皮兒、洋芋攪團、涼粉、麵茶、面魚兒、煎餅、包子、麻花等各種以麵食為主的小吃百餘種。而四川人只喜歡吃掛麵,基本上不吃手擀麵和其它形式的和麵,到貴州、雲南地方吃的就是米粉,面就不吃了。所以說,隴南飲食既具西北川味的麻辣,又有南方飲食的甜膩,說隴南飲食五方雜陳、五味俱全一點都不為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另外,除在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生態資源、歷史文化、傳統飲食等文化方面兼俱南北文化、巴蜀文化之外,隴南人的外貌氣質、語言性格方面也很有特點。隴南人在外貌形象上有南方人一面,大都中等個頭,面目清秀儒雅,為人質樸誠實,但在行為做事上卻有北方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式的豪爽。在說話語言上,除普通話外,隴南當地語言彙集了甘陝川周邊各地的方言,又有隴南本地各縣區鄉鎮幾十種方言的夾雜揉合,形成了獨特的隴南語言特色,如果10個隴南人坐一桌子,那就是10種語言,就是一桌子的“南腔北調”。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綜上所述,隴南多元多樣、豐富獨特的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生態資源、歷史文化、傳統飲食,形成了隴南以隴蜀文化為主體,南北文化融合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隴蜀之城”的原生基礎和理論依據。當然,“隴蜀之城”它不是隴和蜀兩個硬性的配對,它是隴和蜀融合碰撞產生的新的概念,它是一個新的地域構成、文化構成和生命構成;它傳承著隴和蜀的傳統文化基因,它是隴和蜀血和肉、身體和靈魂的深度融合。我們說的“隴蜀之城”,它既是隴,又不是隴,既是蜀,也不是蜀,它是隴和蜀產生的一種新的生命體。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以武都為例,建設“隴蜀之城”的幾點想法

建設隴蜀之城,武都要緊緊圍繞將隴南打造成為“生態之城、活力之城、隴蜀之城”的發展定位,要在生態、活力、隴蜀三方面綜合施策,要在城市建設中注入“中國花椒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鄉”、“千年藥鄉”等已馳名品牌元素,注入隴蜀古道、茶馬古道、“古武都國”等歷史文化元素,注入藥材、茶葉、金絲猴等特色物產元素,注入高山戲、坪埡儺舞等民俗文化元素,充分彰顯武都地域特色,變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努力促進武都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把武都建設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天藍、地綠、水清、城鄉靚麗的生態新城。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加快“橄欖之城”建設步伐。武都區白龍江沿岸是全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之一,油橄欖基地面積、鮮果產量、初榨油產量和經濟效益均居全國第一。油橄欖是武都最大的特產,要充分利用好“中國油橄欖之鄉”的品牌效應,塑造武都獨有的橄欖文化旅遊符號,橄欖城市品位和形象。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1. 加快漢王“橄欖小鎮”建設,把漢王建成武都橄欖之城裡最大的油橄欖博物園、觀光園、遊客參觀體驗遊樂園。橄欖小鎮的規劃和建設突出橄欖文化主題,體現橄欖文化“和平與友好”、“平安與健康”的核心價值,讓所有到隴南來的人都知道“夢中的橄欖在遠方、遠方的橄欖在隴南”;發展定位是:按照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驅動”,項目、資金、人才、管理“四方落實”的要求,堅持“高點定位、規劃先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分步實施、有序推進,文化傳承、彰顯特色,產城融合、協調發展”的原則,市區聯動、政企聯手,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將橄欖小鎮打造成特色鮮明、全國獨一的橄欖文化之城,融合文旅、彙集康養的5A級旅遊景區,風貌優美、功能完善的漢王新區城市客廳,產業聚集、惠及群眾的萬眾創業平臺,管理創新、效益良好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橄欖小鎮”功能定位市上已明確,目前需各方協調配合,儘快實施。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 給“橄欖城”穿上橄欖色“服裝”,彰顯“橄欖城”的獨特形象。在今後武都的城市建設色彩設計中要逐漸以橄欖色為主,要在武都城區的重點區域,如白龍江兩岸的樓房、高速隧道、橋樑車站等建築的主體色調均為橄欖綠和橄欖紫,就是橄欖葉或橄欖果的顏色,讓外地遊客一進武都就被亮麗的橄欖色吸引。

3. 在武都溼地公園、城區綠化面積、公路兩邊大量栽植橄欖樹,讓橄欖樹成為武都城區的主要風景樹種。

4. 加快油橄欖系列產品的生產及文創產品的研發,努力擴大武都“橄欖城”的影響。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按照隴南城市總體規劃,加快漢王新區、兩水新區、吉石壩工業園區建設,擴大城市規模,廣泛吸納和鼓勵周邊農村群眾進城居住,爭取在10年時間城區總人口達到50萬,為隴蜀之城增加人氣和活力。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抓好武都濱江東西兩邊延伸段漢王和兩水的溼地公園建設。目前濱江溼地公園已在城市生態綠化、市民休閒娛樂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群眾交口稱讚,特別是“五一二”公園,由於南北植物花卉品種繁多,園內花草樹木茂盛,四季鮮花盛開,已成為隴南最大的植物園、花卉園和鳥類棲息地。建議依照“五一二”公園的模式,在武都東西兩邊延伸段漢王和兩水濱江區域持續建設溼地公園,在漢王濱江溼地公園內建設面積約一至二百餘畝以“農耕文明”為主題的隴南農作物大觀園,將隴南百餘種傳統的農作物以小塊的形式栽植展示,供遊人參觀體驗,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城市與生態、傳統與現代的和諧。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四)在新建的公園、廣場等群眾集會的場所,以文化牆、雕塑等多種形式,做好以“隴蜀道”、“茶馬古道”為重點的古道文化,充分展示武都特殊的“隴蜀”地理位置。

(五)梳理武都傳統飲食,做大做強特色飲食產業。依託武都“中國花椒之鄉”品牌,把南北菜系、川味“麻辣”飲食和武都當地的特色飲食緊密結合,在橄欖小鎮建設隴蜀味飲食一條街、夜市一條街等,在飲食上給人“隴就是蜀,蜀就是隴”的感覺。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六)幫助支持組建更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合唱團、民間表演藝術團,在濱江公園、城區廣場堅持不斷地演唱各類節目。曲目既可以演唱紅色歌曲、主旋律歌曲,也可表演武都高山戲、坪埡儺舞、社火、秦腔等民俗文化節目,要鼓勵更多的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休閒文化娛樂活動當中,廣泛激發廣大市民的激情和活力,為隴蜀之城提供豐富的文化和智力支撐。

毛樹林:建設隴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七)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管理,努力構建美麗和諧新武都。譬如,武都狹長形的地理位置,在交通方面有很多瓶頸,如東江彩虹橋那裡常常人流車流擁擠,在這裡如何進行人車分離,如何更加便於群眾出行就值得研究,城市的步行街、人行道建設,公交站臺、紅綠燈、標線的設制是否合理人性化,這些都要通過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適,努力構建美好、和諧、幸福的新城市。(圖文作者:毛樹林 隴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