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陇蜀之城”作为陇南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6)发展定位的重要内容,定位准确,内涵丰富,个性鲜明,为今后陇南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本文就“陇蜀之城”的理论依据,如何在“陇蜀之城”建设中彰显陇蜀文化特色,塑造陇上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并以武都城市建设为例,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陇蜀之城提出的过程背景及目标思路

2017年11月14日,市委书记孙雪涛在听取陇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汇报后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使陇南真正成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7年11月21日,孙雪涛书记深入礼县盐官镇调研小城镇建设时,系统提出立足建设美丽陇南目标定位,严守生态底线、环境底线、土地底线、安全底线,统筹协调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要素,将追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魅力城市作为价值取向,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力争到2035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将陇南建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要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家园,使美丽陇南真正成为活力之城、生态之城、陇蜀之城。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7年12月27日,孙雪涛书记为全市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轮训班所作的辅导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8年3月审定的《陇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5)》,把“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陇南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使陇南成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018年4月20日,在全市旅游发展产业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陇南”,打造“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打好生态牌、文化牌、乡村牌,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让陇南成为充满活力的世外桃源。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陇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是建设“陇蜀之城”的原生基础和理论依据。

陇南特殊的南北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的陇蜀文化和秦巴文化融合的特征,特殊的汉、藏、氐、羌、回、蒙等多民族聚居特点,形成了陇南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陇南地形地貌的复杂性、气候特征的奇特性、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历史文化的深厚性、传统饮食的丰富性,既是陇上大观园,又是天然博物园,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我们建设“陇蜀之城”的原生基础和理论依据。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陇南是地形地貌的博物园。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秦巴山地,是祖国内陆腹地南北过渡地带,西北端是青藏高原,东北端是黄土高原,是甘陕川三省交界之地。陇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复杂的宝贝地带”。就是这个“复杂的宝贝地带”,却汇集了我国多种地质地貌,几大地貌单元的交融汇合,四大水系的交织缠绕,形成了群山巍峨、江河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山环水抱、错综复杂壮美的地质地貌景观。文县、武都、康县大山大河,而且山势陡峭,悬崖峭壁,非常坚硬,如果说徽县、成县的山大部分是趟着的,那文县、武都、康县的山就是站着的,大部分山有如刀凿斧削,有“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架势;文县紧邻九寨沟,既有天池、黄林沟的妩媚温婉,又有白龙江、白水江、碧口水库的壮美雄阔;宕昌高山草甸密布,更有“天苍苍,野茫茫”的八力草原风光;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到处飞瀑流泉,茶园湖泊,到碧口或阳坝,犹如到了江南水乡;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土地肥沃,一番米粮川的景象;西和、礼县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纵横交错,尽显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境内高山、江河、盆地、山地、天池、溶洞,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应有尽有,走遍陇南就阅尽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就阅尽了大江南北的地形地貌,陇南,就是浓缩版的中国地形图,就是地形地貌的博物园。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陇南是气候特征的博物园。陇南气候在横向分布上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为北亚热带气候,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有两个热量高值区,年平均气温较高。陇南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为暖温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区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为中温带气候,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一年四季气温较低。由于陇南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这就形成了陇南气候季节的多样特征,甚至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现象,你在陇南转一圈,你就会领略到在同一个季节里的不同气候特征。比如,每年阳历二、三月份,北部还是数九寒天,南部文县的中庙、碧口一带却早已油菜花盛开,春天早已在文县中庙一带开始。这之后,油菜花,也就是春天的脚步便逐渐向北移动,等到北部宕昌、礼县的部分地方油菜花开时间已到阳历七、八月份,春天从陇南的最南端到最北端要走上五、六个月。还有武都南山,每年阳历三份常常山顶白雪皑皑,是冬天,山腰是荒草枯树,是深秋,而山下却已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陇南是生态资源的博物园。陇南地形复杂、光热条件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林地面积1758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1种;境内生息着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20多种,以及羚牛、褐马鸡、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鲵、角雉、蓝马鸡、白马鸡、雪鸡、绿尾虹雉等。有文县白水江、武都裕河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3个国家森林公园,有文县黄林沟、康县梅园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有生态、人文重点旅游景区20多个、景点800多个,文县洋汤天池、武都万象洞、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两当云屏三峡等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与四川九寨沟景区连接形成了环九寨沟全域生态旅游圈。陇南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陇南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有各类中药材、野生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陇南还是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陇南还有银耳、木耳、香菇、猴头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陇南山川秀美,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集,物华天宝,有“陇上江南”和“天然氧吧”之称,陇南生态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物产的独特性,形成了生态资源的博物园。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四)陇南是历史文化的博物园。陇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文化的汇聚地,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形成了多元化地域文化特色,既有古代羌、氐、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具有源头性、包容性、独特性的特点。早在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陇南就有人类文明的足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在西汉水流域、白龙江流域多有遗存。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陇南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陇南西汉水流域是秦人的发祥地,也是秦文化的重要源头。陇南是古羌文化发源地,是古羌族建立宕昌国的区域,是藏文化最原始的活态聚集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氐羌民族在陇南曾建立仇池国、武都国、宕昌国、阴平国、武兴国等地方政权,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在陇南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李白、杜甫途经陇南,留下许多吟诵陇南的伟大诗篇。古代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各民族之间的抗争、融合、演进、变迁,逐渐形成了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西狭颂碑刻文化、陇蜀道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乞巧文化、白马文化、高山戏文化等古老独特的文化现象。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带有秦陇文化的主要特征;文县玉垒花灯戏、武都咂杆酒、康县木笼歌、武都三仓灯戏等,则带有巴蜀文化特性。特别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陇南是衔接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陇蜀道的关键连接点,途经陇南的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在古代不光在政治、军事、经贸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成为中国大陆大西北连接大西南的重要孔道,陇蜀道沿线陇蜀文化的深度融化,形成了陇南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这就为今天我们建设“陇蜀之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五)陇南是传统饮食的博物园。陇南人的饮食融合了南方人和北方人所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南北饮食在陇南都能容纳和接受。比方说,陇南人大米喜欢吃,馍馍也喜欢吃,麻辣火锅、大肉、面条、酸菜都喜欢吃,各种海鲜也喜欢吃,牛羊肉也喜欢吃。陇南人南北菜都喜欢,没有排斥的饮食,不像有的地方人吃这不吃那。比如,四川人基本上都爱吃大米,常吃大肉,但牛羊肉吃得相对较少。南方人就吃海鲜多,大肉吃得多,牛羊肉就吃的少;北方人牛羊肉吃的多,海鲜就吃的少。但陇南人北方的牛羊肉、面食,南方的大米、海鲜都喜欢吃,什么饮食都有。比如陇南的面食就很丰富,面料主要有小麦面、包谷面、荞面、黄豆面、小豆面、高粱面等,种类形式上有挂面、手擀面、臊子面、刀削面、烩面、炒面、杂浆面、油泼面、牛肉面、羊汤面、荞杂面、洋芋面馄饨、水饺等几十种,还有面皮儿、洋芋搅团、凉粉、面茶、面鱼儿、煎饼、包子、麻花等各种以面食为主的小吃百余种。而四川人只喜欢吃挂面,基本上不吃手擀面和其它形式的和面,到贵州、云南地方吃的就是米粉,面就不吃了。所以说,陇南饮食既具西北川味的麻辣,又有南方饮食的甜腻,说陇南饮食五方杂陈、五味俱全一点都不为过。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另外,除在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资源、历史文化、传统饮食等文化方面兼俱南北文化、巴蜀文化之外,陇南人的外貌气质、语言性格方面也很有特点。陇南人在外貌形象上有南方人一面,大都中等个头,面目清秀儒雅,为人质朴诚实,但在行为做事上却有北方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式的豪爽。在说话语言上,除普通话外,陇南当地语言汇集了甘陕川周边各地的方言,又有陇南本地各县区乡镇几十种方言的夹杂揉合,形成了独特的陇南语言特色,如果10个陇南人坐一桌子,那就是10种语言,就是一桌子的“南腔北调”。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综上所述,陇南多元多样、丰富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资源、历史文化、传统饮食,形成了陇南以陇蜀文化为主体,南北文化融合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陇蜀之城”的原生基础和理论依据。当然,“陇蜀之城”它不是陇和蜀两个硬性的配对,它是陇和蜀融合碰撞产生的新的概念,它是一个新的地域构成、文化构成和生命构成;它传承着陇和蜀的传统文化基因,它是陇和蜀血和肉、身体和灵魂的深度融合。我们说的“陇蜀之城”,它既是陇,又不是陇,既是蜀,也不是蜀,它是陇和蜀产生的一种新的生命体。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以武都为例,建设“陇蜀之城”的几点想法

建设陇蜀之城,武都要紧紧围绕将陇南打造成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的发展定位,要在生态、活力、陇蜀三方面综合施策,要在城市建设中注入“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油橄榄之乡”、“千年药乡”等已驰名品牌元素,注入陇蜀古道、茶马古道、“古武都国”等历史文化元素,注入药材、茶叶、金丝猴等特色物产元素,注入高山戏、坪垭傩舞等民俗文化元素,充分彰显武都地域特色,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努力促进武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武都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天蓝、地绿、水清、城乡靓丽的生态新城。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一)加快“橄榄之城”建设步伐。武都区白龙江沿岸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油橄榄是武都最大的特产,要充分利用好“中国油橄榄之乡”的品牌效应,塑造武都独有的橄榄文化旅游符号,橄榄城市品位和形象。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1. 加快汉王“橄榄小镇”建设,把汉王建成武都橄榄之城里最大的油橄榄博物园、观光园、游客参观体验游乐园。橄榄小镇的规划和建设突出橄榄文化主题,体现橄榄文化“和平与友好”、“平安与健康”的核心价值,让所有到陇南来的人都知道“梦中的橄榄在远方、远方的橄榄在陇南”;发展定位是: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管理“四方落实”的要求,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文化传承、彰显特色,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市区联动、政企联手,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橄榄小镇打造成特色鲜明、全国独一的橄榄文化之城,融合文旅、汇集康养的5A级旅游景区,风貌优美、功能完善的汉王新区城市客厅,产业聚集、惠及群众的万众创业平台,管理创新、效益良好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橄榄小镇”功能定位市上已明确,目前需各方协调配合,尽快实施。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2. 给“橄榄城”穿上橄榄色“服装”,彰显“橄榄城”的独特形象。在今后武都的城市建设色彩设计中要逐渐以橄榄色为主,要在武都城区的重点区域,如白龙江两岸的楼房、高速隧道、桥梁车站等建筑的主体色调均为橄榄绿和橄榄紫,就是橄榄叶或橄榄果的颜色,让外地游客一进武都就被亮丽的橄榄色吸引。

3. 在武都湿地公园、城区绿化面积、公路两边大量栽植橄榄树,让橄榄树成为武都城区的主要风景树种。

4. 加快油橄榄系列产品的生产及文创产品的研发,努力扩大武都“橄榄城”的影响。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二)按照陇南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汉王新区、两水新区、吉石坝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广泛吸纳和鼓励周边农村群众进城居住,争取在10年时间城区总人口达到50万,为陇蜀之城增加人气和活力。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三)抓好武都滨江东西两边延伸段汉王和两水的湿地公园建设。目前滨江湿地公园已在城市生态绿化、市民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群众交口称赞,特别是“五一二”公园,由于南北植物花卉品种繁多,园内花草树木茂盛,四季鲜花盛开,已成为陇南最大的植物园、花卉园和鸟类栖息地。建议依照“五一二”公园的模式,在武都东西两边延伸段汉王和两水滨江区域持续建设湿地公园,在汉王滨江湿地公园内建设面积约一至二百余亩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陇南农作物大观园,将陇南百余种传统的农作物以小块的形式栽植展示,供游人参观体验,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城市与生态、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四)在新建的公园、广场等群众集会的场所,以文化墙、雕塑等多种形式,做好以“陇蜀道”、“茶马古道”为重点的古道文化,充分展示武都特殊的“陇蜀”地理位置。

(五)梳理武都传统饮食,做大做强特色饮食产业。依托武都“中国花椒之乡”品牌,把南北菜系、川味“麻辣”饮食和武都当地的特色饮食紧密结合,在橄榄小镇建设陇蜀味饮食一条街、夜市一条街等,在饮食上给人“陇就是蜀,蜀就是陇”的感觉。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六)帮助支持组建更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唱团、民间表演艺术团,在滨江公园、城区广场坚持不断地演唱各类节目。曲目既可以演唱红色歌曲、主旋律歌曲,也可表演武都高山戏、坪垭傩舞、社火、秦腔等民俗文化节目,要鼓励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当中,广泛激发广大市民的激情和活力,为陇蜀之城提供丰富的文化和智力支撑。

毛树林:建设陇蜀之城  塑造文旅品牌

(七)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努力构建美丽和谐新武都。譬如,武都狭长形的地理位置,在交通方面有很多瓶颈,如东江彩虹桥那里常常人流车流拥挤,在这里如何进行人车分离,如何更加便于群众出行就值得研究,城市的步行街、人行道建设,公交站台、红绿灯、标线的设制是否合理人性化,这些都要通过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努力构建美好、和谐、幸福的新城市。(图文作者:毛树林 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