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辦一樣事情首先要有信心、恆心、決心,然後付出實際行動才能取得成功,然而,有信心恆心決心,還是未必會成功,這裡就牽涉到對客觀環境的分析、整體把握的情況,這需要細心,講究方法步驟。否則就可能是不顧實際,盲目樂觀。歷史上王安石變法信心決心就很大,但由於不夠細心,用人、方法步驟處理的不是很好,終是導致了失敗。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王安石變法的堅定信心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嗟乎!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此乃王安石所作的《讀孟嘗君傳》全文,整體不到一百個字,卻能有一千個字的氣勢。文短氣長,氣勢軒昂,言辭犀利,盡顯一代改革家的風範。

而且,現代人往往認為,此文為中國最早的駁論文(議論文的一種)。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我覺得,此文在歷史上之所以那麼有名,主要還是因為,此文一反常態,使人耳目一新,且立意明確,觀點清晰明白。這也是王安石相對當時名流具有銳意進取,革新精神的一個說明吧。當然,換到今天的人們的思想觀念或許並不覺得此文有什麼轟然的震撼效果。但對於近一千年前的普遍的一般人們的思想觀念,包括飽學詩書的仕子等固化的那種單向的思維模式而言,王安石此文一反常態的新穎的觀點當然就會覺得耳目一新。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當然,另外此文文法、筆力也確實恰到好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恰有借力打力,順勢反擊,駁論巧妙自然而又慷鏘有力,多一句廢話都沒有,緊抓住關鍵點,順勢一轉,反戈倒打。對方原來所有的論據、論點就都朝向了自己節節的倒打回去。這大概就是此文文短氣長的關鍵原因所在,借勢了原文所有的內容,直指核心,直指破綻,四兩千斤,一擊而潰。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王安石此文達到了。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此短短一文,就足可見王安石的創新性、思想進步性。不愧能把此文稱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駁論文,王安石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不愧被稱為是領導了歷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的改革家。

當時,王安石變法之時雖然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其實,私下裡阻力是十分巨大的,不但是一些飢飽私囊的貪官汙吏反對他,而且連他的舊同僚好友,包括司馬光、蘇軾、富弼、曾公亮、歐陽修、文彥博、韓琦等名臣、大文豪也都反對他。整體上說,以王安石、呂惠卿等為首領的革新派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而變法能推行下去主要是得到了當時皇帝的支持。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從這可見,如果王安石沒有真正的才學,敏銳的見識,沒有真正的底氣實力,沒有真正的高瞻遠睹的眼界,是不可能力排眾議,舌戰群儒的。宋神宗的朝堂上,從革新派與保守派的整個廷辯的氣勢來看,司馬光其實是完全敗落的,整體上他反對王安石變法的理論論據缺乏力度。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比如,司馬光闡述反對變法的理由時就打了牽強的比喻,說:治理天下,就好像居室,房子壞了,那麼就加以修理,房子若不是壞到不能住人,就不需要動大手術改造,因為改造房子,必須有非常好的工匠和建築材料才行,而目前,這兩樣條件我們都不具備。

我覺得,司馬光這話說的就極不通,治理天下怎麼就能像房子壞了呢?房子是住的,修理與住這是兩件不同性質的活動。而治理天下就是治理天下,是一個性質的事情。變法是治理天下,不變法本來就是不變法下的治理天下模式,同是治理天下。因此,司馬光拿房子作的比喻根本就是牽強附會。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

當然,或許是司馬光可能意識到變法中會出現不能貫徹執行等的情況,意會到變法會有各種投機取巧,意外事情,反而令整個制度更混亂,司馬光意識到這,遂為此擔憂,但司馬光卻並未能道出個所以然來,缺乏系統的超越的整體的思考。只是感性的感覺的認識,因而反駁革新派時並不佔據理論優勢。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若說“非大壞不更造也”,防微杜漸難道不該?小毛病不修理,一定等到大壞才動手修理?亡羊補牢還猶未晚也,難道,治理天下是哪一個人的天下,“良將美材”難道不是社會造就的良將美材,還能是上天生就的?因此司馬光的保守其實確實是有種很迂腐的味。借用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介甫無它,唯執拗耳。”我看,這話其實應用到他自己身上倒是也正適合——君實無它,唯執拗耳。(“君實”,司馬光的字)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後世有對司馬光的評價還是中肯的,“嘔心瀝血編通鑑,一心一意反新法”。

相反,對比司馬光,從上文的王安石《讀孟嘗君傳》的氣勢、筆力來看,王安石的說理更思維鋒銳,有理有據,緊束嚴謹。

王安石的實力奠定了王安石變法的堅實的信心。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王安石變法的毫不動搖的恆心

從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來往書信能看出,王安石變法有堅不動搖的的恆心。比如,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針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五宗罪名: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怨謗,逐條一一反駁,從反駁的內容看,說理透徹,從言辭來看,是針鋒相對、言辭犀利有力,比之司馬光的說理、氣勢、嚴謹上更勝一籌。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而這些據理力爭,毫不退讓的態度同時說明王安石變法的恆心。不是拿不定主意,聽聽東家說的有理,聽聽西家說的也有理,然後就動搖了主意,就改變了立場及變法內容。

而且司馬光在王安石未變法之前與王安石多有交往,司馬光為了勸諫王安石收回變法,一連寫了三封信,篇篇都是精心準備,於交情於對方堅持不懈的攻擊上,等等,王安石都經受著巨大的考驗。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可見,王安石變法時遇到的誘惑、攻擊,干擾阻力之大。很多名流同僚言辭或委婉或犀利,或直接或旁敲側擊的阻攔王安石,但王安石絲毫未動變法之志,可謂頗有恆心。

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決心

咬定青山不放鬆,這句話形容王安石變法完全可以說的過去。《宋史·王安石列傳》對王安石堅定的改革的精神概括為“三不足”,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見王安石作為一位改革家的魄力與堅定的決心、絕不動搖的信念。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又比如從王安石自己的一首詩《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從所表達的意思足可見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決心,效法商鞅“徙木立信”,一言九鼎,信念堅定。不但說的如此堅定,而且王安石也確實如此堅定的做的。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王安石對其變法的方法、步驟缺乏細心的考慮

我覺得王安石變法失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其變法不顧客觀實際,缺乏一定的步驟、方法而致,過於依賴皇權權威,盲目樂觀,缺乏贏得群眾基礎的支持。

新法在實行過程中由於缺乏細緻的步驟,使其操控起來難度很大,從而造成新法實施過程中被篡改,被投機分子利用,尤其是些奸佞貪官汙吏,想法設法破壞,而王安石卻並未能清晰的加以區分,沒有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此造成,不少觀望的、或不瞭解的,以及舊相識、同僚本來可以贏得這些人的支持的,由於,新法實施過程的各種問題,反而都反對新法了,造成政敵的擴大。而,王安石基本上寄希望在宋神宗身上,想從上往下不顧朝臣反對、不顧及輿論壓力的強硬的做下去,這本就不接地氣,終導致阻力越來越大。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比如,王安石“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明顯就是不顧實際的方法。體現的其膽略、意志力可嘉,但是不尊重客觀實際,不注重方法步驟,豈不是硬衝直撞,這得多大犧牲浪費呢?而事實也確實如此,王安石的變法初開始時宋神宗大力支持,但後來,支持的力度漸漸就不斷動搖了。宋神宗聽到有關於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的話後,直接就說,“天變不敢不懼”。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畢竟,變法得有支持者,且不斷的贏得更多的支持者,而王安石卻根本沒有細心的思慮到這些,從他的言行大略能看出在他的信念中大有,只要有心去做,意志堅定,精神勁足,一切困難就都會讓道似的,這當然是過於理想化、空想化的了。事實也證明,變法阻力越來越大,漸漸停滯不前了,且內部分化。而在宋神宗去世後,新法也就失去了堅定地支持者,最終導致整個變法徹底被廢。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綜觀王安石變法,“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法”,有些不乏有其進步意義,且符合實際。王安石的主觀意志努力的精神可嘉,既有信心、恆心、決心的大無畏精神又有超拔的毅力及超脫的胸懷。但變法終究是失敗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他本身階級的侷限性問題,也主要是由於王安石變法有些冒進,對於客觀環境的分析把握不足,具體方法、步驟疏忽,直接導致了反對派針鋒相對的巨大阻力。又因用人不當導致了變法陣營後來分裂,敵我不分,反對派增多,從而導致了變法的難以進行而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變法不乏信心決心恆心,但乏細心分析客觀環境後的方法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