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憶,最憶是洛陽。你認同嗎?

洛陽周公子


河南地處黃河之畔,華夏中心,自古就有中原之稱。而中原地區又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祥地,歷史積澱深厚,文化燦爛多姿,也是個英雄輩出的地方。而洛陽又是文化中的文化中心,歷史中的歷史中心,也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

流傳於此的神話傳說不勝枚舉,如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而歷史上的

武王伐紂,周王輔政,光武中興,武后神都,隋唐盛世也都發生於此。

一些文人雅士也常集中於此,談笑鴻儒,指點江山。如“竹林七賢”“建安七子”等等,所以說洛陽是中華文化的命脈也好不為過。

因此“中原憶,最憶是洛陽,”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我是歷史文化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切磋。[大笑]


蒼狼白露


大家好,我是馮藥師,很高興能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下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中原憶,最憶是洛陽,個人理解的意思是對於中原的記憶,記憶最深的還是洛陽,這句話出自葉文玲的一篇文章《洛陽詩韻》,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對洛陽的一些獨特情感與多次到訪洛陽的個人感受,並不是說讓別人認同這句什麼“中原憶,最憶是洛陽”,就像看風景一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景色,也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不是一個觀點而是一種自我感受,就像這句話原文裡寫的一樣:

《在河南的二十四載中,洛陽是我去得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機遇和親緣,使我對洛陽十分偏愛。我總覺得這個九朝古都,有著特殊的況味。不然的話,歷代文人墨客,也不會把對洛陽的讚賞,寫進千首萬闋詩詞裡了。

“陸機入洛,噪起才名。”——三十年前,我曾抄錄這一古句,慰勉當時發落邙山的兄長。我對這個東漢、魏晉、隋唐時代的全國乃至亞洲的經濟文化中心,有著篤誠的崇拜。洛陽,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充滿文情和詩意的;洛陽,歷代才俊輩出,在東漢時就有過3萬多太學生吶!

  二十四年前,我初訪洛陽,就覺得她名不虛傳。二十四年中多次去洛陽,一次比一次深地感受到她的古美和奇絕》

從這幾段文字裡可以看出這就是作者葉文玲多次去過洛陽,對洛陽記憶最深,印象最深刻而已,而接下來的文章寫到了洛陽的美,洛陽的絕,洛陽的奇,分別對應了洛陽牡丹,洛陽唐三彩,洛陽龍門石窟。也可以說這是一篇洛陽的對外宣傳軟文。綜上所述,這句中原憶,最憶是洛陽,只是表達了作者葉文玲當時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後對洛陽的觀後感,並不是什麼觀點需要別人認同。謝謝!


馮藥師


凡華夏子民,皆應如同洛陽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又稱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因此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