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丨不收费的“房屋中介”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韬

“来,看看好不好看。”4月15日,疫情好转后,许久没出门的刘金莲来到湘乡市区的亲戚家串门。当别人问起现在的生活情况时,刘金莲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灰白头发的刘金莲穿着崭新的红色呢子大衣,站在一栋贴着白色瓷片、干净整洁的房屋前开心地笑着。“这是扶贫办给我找的房子,我从来不敢想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里,一开始他们说帮我搬家我还不同意呢。”说到这里,刘金莲忍不住捂着嘴笑了。

刘金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居住在湘乡市梅桥镇白杨村天上组,那里地势高峻险阻,组上仅住着两户人家,山顶最高处便是刘金莲的老房子。68岁的刘金莲早年丧夫,长子也远走他乡做了上门女婿,断了联系。常年在外打工的次子好不容易讨了个媳妇,也因家境贫寒,在一个冬天的深夜,儿媳丢下尚在襁褓中的女婴一走了之。18年来,刘金莲一人将孙女养大。

梅桥镇扶贫办主任蔡颖告诉我们,初到刘金莲家时让她记忆深刻。那是2017年夏天,一条只够单人行走的崎岖山路是去老人家的唯一道路,徒步上山1个半小时,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个个汗流浃背。上山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上世纪70年代搭建的土砖房,墙体已严重倾斜、开裂,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经过鉴定,刘金莲家的土砖房为D级危房,随时有垮塌的危险。但当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刘金莲已将她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要帮她搬家时,刘金莲却拒绝了。

老人说:“我没有钱建新房,你们把我房子拆了,我住哪?”

蔡颖耐心为她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告诉她可以以政府购买的形式为她购买一套二手房。

固执的老人并不领情,她说:“我在这里住了快50年,养了鸡养了鸭,房间里还有我的棺木,我要在这里终老!”

老人的倔强让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地给她做思想工作。但老人并不配合,每次打电话不是拒接,就是说有事,匆忙挂断电话。还有两次好不容易爬上了山,却扑了个空。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蔡颖知道刘金莲不愿意搬的根本原因是没钱买房。她和同事在劝说老人的同时,也在积极争取政府帮扶资金,尽可能地解决老人购房的后顾之忧。在经过前后6次上山劝说,确保有了足够的购房资金后,老人终于同意搬家了。

老人愿意搬了,但搬哪去呢?找房子又成了大的问题。“这个不行,没有养鸡养鸭的地方。”“这里也不行,房子小而且外面太吵了,我不喜欢。”……梅桥镇、山枣镇、栗山镇,甚至湘乡市区,老人看了一大圈,都没找到合适的房子,看中的房子不是太贵,就是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购买面积。此时刘金莲搬家的念头又动摇了,“没有合适的房子,我还是不搬了吧。”刘金莲说道。

好不容易做通的思想工作眼看要半途而废,蔡颖赶紧发动镇村干部,为老人寻找房源。每当听到有合适的房源,蔡颖便亲自上门看房,看中合意的再带老人来看。经过多次挑选,终于在白洋水库旁找到一栋二手房,不论居住环境、房屋质量都合老人的心意,价格、面积也符合政策规定。最终在扶贫办的撮合下,刘金莲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了下来。

刘金莲家里只有一老一小,搬家的重任自然也落到了扶贫办头上。搬运行李、添置家具,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崎岖的山路车辆无法通行,全靠人工搬运,当拖着大包小包来到刘金莲的新家,蔡颖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看着这洁白的瓷砖墙、明亮宽敞的房间、平坦的院落,刘金莲也相当激动,她说:“我以为这辈子就在苦水里过了,想不到我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谢谢你们!”“虽然是二手房,但只要稍加修整,一定能让你住得安全舒适。刘娭毑,您都快70岁了,啥都不用管,交给我们来办。”蔡颖拉着刘金莲的手说道,并从包里拿出一件红色呢子大衣送给她,“特意给您买的,试试合不合身。”刘金莲接过衣服,双眼已经湿润了。“来,拍张照片记录这一刻。”蔡颖拿起手机说道。“对,是要拍张照片,要把我这新房子也拍进去,”刘金莲捋了捋头发,边整理衣服,边走到屋门前说:“老伴过世后,18年我没有买过新衣服,也没有拍过照,这张照片对我来说太珍贵了。”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完成后,后续服务依然在进行。2019年10月10日,蔡颖和扶贫办的同事们再一次来到刘金莲的新家,为她打深井取水,解决秋冬水压太小的问题。

像刘金莲这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自2017年湘乡市易地扶贫搬迁启动以来,蔡颖便一直带领扶贫办的同事,东奔西走宣传动员,收集贫困户信息,寻找安置地点。2017年,梅桥镇帮助15户57名贫困户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46户164人。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与困难,也只有扶贫办工作人员自己知道,他们却自我打趣、形象地说:“我们干的就是不收钱的中介活,但我们不仅要给人找房子,我们还要给人找门面、找工作,找幸福的生活。”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