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野外生長的一些野草有些是不耐凍的,因此每到冬季的時候地面上的部分就會枯萎,有些些完全枯萎,有些留下乾枯的枝條,到來年初春的時候就會在這些乾枯的枝條中間發出新的嫩枝芽來,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農村這樣的野草有很多,冬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衰敗的一片枯黃,春季的時候卻能在這些枯黃中散發出勃勃生機,讓人不得不感嘆野草的頑強與神奇。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野草就是從乾枯的枝條中生長出來的“山苜楂”。

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說到山苜楂可能有些小夥伴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說到麻楂菜只要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都是知道的,當然因為地域不同,它還有別的名字,比如“山螞蚱菜”“山麥楂”等。每年到初春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農民到山裡去採挖山苜楂回來吃,並且它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將山苜楂用開水焯一下,然後用涼水過一下調上佐料做成涼拌菜來食用,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簡單又能保留它原有的營養成分不會因為操作時間過長而流失,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山苜楂還可以用來做成餡料包包子或餃子,在農村習慣它和韭菜混在一起做成餡料,味道會更加鮮美誘人。

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山苜楂的食用方法雖然不難,但是隻要採摘過山苜楂的人就會知道山苜楂的前期處理過程是有些麻煩的。山苜楂能夠時候的部分是它的嫩尖,而且它在作為食材之前要儘量用開水多燙幾遍,這樣可以除去它自身的苦味,經過開會水燙過之後的山苜楂就會縮水,變得很少,因此農村人口比較多的人家在採摘山苜楂的時候可是要下夠功夫才能採到足夠的分量來食用,這是一個有耐性能吃苦的活呀!除此之外山苜楂還是一種喜油的野菜,食用時可以添加肉類,這樣不僅能增加菜的美味還能來增加菜的分量,對於一些嚐鮮的人們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採摘山苜楂的時候不用擔心下一次採摘不到,因為它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植物,一年可以多次採食,只要不除根,它很快又會長出鮮嫩的葉芽,也曾被作為貧窮年代一道多次食用的野菜,而且曾聽村裡一些上年齡的爺爺們說過,這山麻楂還曾是他們那個年代窮苦人的救命菜呢。山苜楂不僅生命力旺盛而且還好吃,最主要的營養價值也同樣很豐富,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含量極高外,維生素C及鈣、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具有軟化血管、調節內分泌、助消化、控制體重、延年益壽等食療價值。

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是作為救命野菜的山苜楂卻沒有被人們所忘記,再加上山苜楂對於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只生長在高山上,使得它不受農藥、汙水等物質的侵害,因此它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價值就很高,所以近年來這山苜楂作為綠色無公害野菜,在城裡特別暢銷,聽一位老人講前幾天還在老家這邊的集市裡看到賣山苜楂的,據老農民說能賣到20元一斤呢,可謂是稀罕貨。近年來野菜是備受歡迎呀!不過在採摘野菜的時候要選擇好地方,食用沒有汙染過的野菜才是最健康的。

山裡生長的這種野草,農民一年能採摘好幾次,卻有控制體重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