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爆紅"的年代,北歐軍隊為何選擇斧子?

北歐主要指的是最北邊的冰島,從西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開始的挪威瑞典,最東邊的芬蘭,隔著眾多海灣海峽的最南部的丹麥,以及這些國家附屬領土發落群、奧蘭群島和斯瓦爾巴群島。

在古代,埃裡克·哈拉德森(Eric Bloodaxe)作為公元十世紀時期的挪威統治者,他有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綽號——血斧王埃裡克(Eric Bloodaxe)。這位血斧王曾經揮舞著他的大斧頭依次當過挪威統治者,和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即現在的英國北部和蘇格蘭東南部的部分地區)的統治者。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那麼在當時刀槍劍戟都同樣發達的時期,為什麼獨獨斧子特別受統治者喜歡,且被大量裝備在北歐軍隊當中呢?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北歐特殊的作戰環境和斧子的發展歷程。

當然,文中說到的北歐軍隊裝備斧子的情況指的是主要用冷兵器進行作戰的時代,對於近現代人人都配備槍支彈藥,軍隊都帶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的時候,斧子肯定不會作為主要戰鬥武器進行配備。

一:北歐海軍的完美作戰裝備——斧子

1.古代北歐的生活環境。

北歐這一帶地區的特徵是海水資源極其豐富,在環境的驅使下,當地人的主要行駛工具為各類船隻。

據資料記載,在古代,丹麥、瑞典和挪威人會駕駛船隻頻繁南下,去到歐洲大陸北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進行貿易和物資掠奪。而斧子作為一個閒時可以修理船隻,戰時可以殺敵震場,鈍可破甲銳可封喉的多功能戰略設備

,牢牢佔據北歐人心中兵器譜第一的位置。

2.北歐特殊的作戰情景——海上、陸地交相作戰。

北歐地區海灣與海峽眾多,無論是鄰國作戰還是國內亂戰,有時需要通過船隻到達作戰地點,有時則直接在海上開戰。對於海軍來說,斧子既能在沒有戰爭的時候當做錘子和鐵鍁修補船隻,也能在開戰的時候作為近戰武器。

戰斧比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砍斧要輕得多,但同時又比其他槍、矛、刀、劍一類的武器要重。在近戰中,士兵不僅可以利用它寬闊的斧面和鋒利綿長的斧刃給敵方一次性帶來大量傷亡,同時還能利用它的重量帶來的重力配合合適的作戰方式成功破開對方的厚重鎧甲,極大增強軍隊的殺傷力。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具備優秀作戰能力的戰斧同時還具備另一個對於需要經常轉換作戰地點的北歐軍隊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它的放置條件相對比較簡單,且非常易於攜帶。體積比重錘要小很多,且長度比長槍、長矛要短很多的戰斧更加適合帶上戰船。

長矛、長槍一類都需要專門的存放架,這點對於需要長期在海上作戰的海軍來說太過麻煩,就算船上裝備了存放架,船隻顛簸的行進過程中也非常容易讓標槍一類落一地。

至於刀劍,海上溼氣濃厚,刀劍都非常容易生鏽,生了鏽的刀劍戰鬥力驟減,而斧頭卻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心,若是斧頭生了鏽,隨便磨磨就行,實在沒有磨的工具,依舊可以拿它作戰,畢竟,它大部分的作戰威力是來自於它的重量。

二:能讓北歐騎兵破開最堅實的鐵盾

1.古代相對貧瘠的戰爭裝備。

在火器相對不那麼發達的年代,長矛、長槍、利劍、盾牌和戰斧

是更為常見的作戰裝備。在這些貧瘠的作戰兵器中,長矛量級較輕,不足以突破對方的盾牌和護甲,並且存在一定存放上的難度;而長槍則更適合遠距離投擲、穿刺,同樣,它也對存放地點具有較高要求;

而戰錘又太過笨重,不適合大規模裝備;至於利劍,它最大的缺點是造價過高,且損耗速度過快,對於國家經濟實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戰亂頻仍的古代北歐時期,顯然不能被大量配備給士兵使用。

最後彙總下來,只有戰斧綜合實力最為強大,使用得當的戰斧不僅在近戰中能輕易破開各類堅實防護裝備,遠戰時同樣也能造成一定規模的殺傷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士兵們所使用的戰斧造價極低,且極易維護,不會過多消耗國庫。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2.能在眾多場合達到較為優秀的作戰水準。

中世紀時期的騎兵所使用的斧子種類數量繁多,有中等體型適合近戰的戴恩斧(又稱丹麥斧,dane axe),有體型較大,體量厚重的雙手斧(two-handed axes)。

據記載,先後征服英格蘭、丹麥和挪威的克努特國王(丹麥人)最擅長使用的就是雙手斧,還有適合中等距離作戰的長斧(halberd),據《大不列顛在線百科全書》記載,這種斧子的長度通常在“1.5至1.8米之間”,並且在斧頭上面會有一個用來與騎兵搏鬥的鉤子。

《戰爭的歷史》一文中寫道長斧能“更好的對付長槍和長矛,同時,在它頭上的鉤子能被用來將馬背上的騎兵掃入地面。”

三:為何北歐軍隊裝備斧子的居多?

1.北歐特殊的地理條件所決定。

北歐是一塊陸地分佈較為零散的地區,在地殼運動和冰川運動的作用下,北歐地區的陸地都擁有蜿蜒漫長的海岸線,而所有獨立的統治地區都會擁有眾多的峽灣、島嶼、海峽。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軍隊打仗,船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工具。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對於軍隊來說,斧子可以同時作為船隻修補工具和作戰武器,屬於一種具備多方面用途的高性價比裝備。同時,斧子是一種通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得來的產品,在當地具有較為先進的製備技術,對於軍隊作戰來說具備眾多優秀的作戰方案。

軍隊使用斧子時可以直接參照前人的使用方法,不需要再花其他時間去研究它的作戰方式。

斧子以它特殊的形狀構造成為海軍心中的最強作戰武器,它具有可以掀開螺釘的鋒利面,也具備可以敲擊榫頭的闊重面,同時,當敵人來襲時,還能瞬間變為一柄見血封喉的殺敵重器。

2.冷兵器中殺傷力最為強悍。

據《戰爭的歷史》記載,長斧(halberd)是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早期,瑞士軍隊的主要作戰武器。

它不僅具備其他斧頭所擁有的破甲輕鬆,打擊面大等優點,同時因為其手柄較長,若是在馬背上使用,可以利用從高往低的重力加速而直接破去對方的後盾,若是在陸地上使用,則可以先利用長手柄和斧頂的尖鉤將對方騎兵掃入地面,最後再用鋒利的斧面讓對方斃命。

長斧在歐洲戰場上的出現非常普遍,《理查德三世的發掘:帝王之死的冷酷線索》中記載道:“理查德三世(英格蘭約克王朝的末代國王)在博斯沃思戰爭(Battle of Bosworth)中,被長斧從背後刺破腦袋而死。”

戰斧種類眾多,有適合近戰的雙手斧、長斧,還有適合遠戰的拋擲斧(throwing axe)。拋擲斧被使用在中世紀步兵和騎兵當中。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這種斧頭的頭部成拱形長條狀,除了最前段保持鋒利的斧刃外,其餘地方被加寬,手柄較長斧來說更短,整體都被改造成適合投擲的樣子,方便軍隊在遠距離作戰中對對方造成大面積傷害。

即使到了十八世紀,投擲斧依舊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軍隊曾將這種投擲斧作為標準武器發配給殖民地的正規兵使用。

3.綜合實力優秀且性價比極高。

斧頭的綜合實力極強,在各類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具都不夠發達的古代,對於氣候寒冷的北歐來說,無論是破冰,還是砍伐木頭,在單兵眼中,最方便的就是斧頭。軍隊戰士在作戰間隙不管是需要燃火取暖,還是入林打獵,斧頭都是最優選擇。

北方的嚴寒氣候使得當地的大部分樹木木質非常堅硬,如果是一般的武器,例如刀、劍一類,都無法砍下樹木,只有斧頭才能達到目的。

出於資金的考慮,對於統治者來說,比起其他兵器,斧頭的造價更低,且易於養護,即使斧身被砍缺了口也能通過極低的花費將其修復,因此,出於節省軍費的目的,他們更加願意讓軍隊使用斧子。

四:總結

古代北歐軍隊裝備斧子的主要原因是當地較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斧子本身所具備的卓越的軍事成績。

武器怪圈丨刀槍劍戟

寒冷的氣候和多海灣、海峽的地理環境使得軍隊經常需要利用船隻作戰,在水上時,斧子除了是強悍的殺敵利器,同時也是非常有效的修理船隻的裝備;而在陸地上,合適使用的斧子除了能有效對抗騎兵和步兵,在休戰時間,還能破除地上的寒冰,將堅硬的樹木砍下燃火取暖。

斧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作戰武器,經過前人漫長的摸索,到了中世紀時期,北歐軍隊中的戰斧種類繁多,不僅有適合近距離作戰的雙手斧、戴恩斧,還有適合中短距離作戰的長斧,更有適合遠距離作戰的拋擲斧。

斧子的製造和維護成本比起刀、劍一類來說要低得多,同時,斧子的日常養護和放置存儲又要比長槍、長矛一類簡單得多。這對於經常需要海上、陸地交錯作戰的北歐軍隊來說非常重要。

因此,無論是上層中考慮到軍費的統治者,還是下層中機動性極強的軍隊士兵,兩方比起其他武器都更加青睞斧子。

參考文獻:

1.《大不列顛在線百科全書》

2.《戰爭的歷史》

3.《理查德三世的發掘:帝王之死的冷酷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