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宋仁宗虽幼年继位,在位长达48年之久,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他的一生却没有儿子命。早年生了三个儿子,但是都没有活过三岁,就相继暴病而亡。第三个儿子去世的时候,仁宗皇帝仅有三十多岁,正处壮年,因此不论是仁宗皇帝,还是大臣百姓都认为还会有皇子陆续诞生,可是没想到,就此打住了,后宫再也没有传来好消息。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仁宗皇帝还体弱多病,多次出现昏厥,且胡言乱语、神志不清。鉴于此,一些大臣认为应该早立东宫,仁宗皇帝没有子嗣,那就领养宗室子弟入宫抚养立为东宫,从而实现皇位的顺利继承。但是仁宗皇帝就是不表态,既不说不同意,也不说同意。

后宫的悲喜

从嘉祐三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吵吵着要领养宗室子弟入宫抚养的大臣暂时沉默了下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后宫的董氏和周氏同时怀孕了,一时间宫内外喜气洋洋。仁宗皇帝与内外大臣都盼着这一年有真龙天子的诞生,从而以解皇帝之忧。负责宫廷事务的内侍省赶紧着急着修建了一座潜龙宫,准备给未来的皇子居住,又准备了大量的金帛、器皿、杂物等,以供仁宗皇帝喜得贵子时的赏赐。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然而天命难违,嘉祐四年四月,董氏为仁宗皇帝生了一个女儿;过了一个月,周氏又为仁宗皇帝生了一个女儿。这对于已经年近50岁的仁宗皇帝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本来是满怀希望与憧憬,但是瞬间破灭了。次年,董氏和周氏又再次怀孕,但是不幸的是又先后为仁宗皇帝生了三个女儿,还有没有皇子的诞生。

富弼的安慰

接连生了五个女儿,仁宗皇帝回回都是美好的憧憬被现实所打破。五十多岁的仁宗皇帝由于身体虚弱,加之长期服用一些丹药,使得身体更加虚弱不堪。不仅满朝文武大臣,就连仁宗皇帝本身也都察觉到仅仅依靠后宫的嫔妃,再生出一个皇帝的希望可谓是非常渺茫的。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嘉祐六年,富弼因为母丧去职返家,在临走之前向仁宗皇帝递了一道谢表。谢表的中心内容就是劝仁宗皇帝保重龙体,对于子嗣问题不必太过劳心费神。富弼的上奏与那些催着仁宗皇帝早立皇子的意见恰恰相反,富弼考虑的主要是晚年的仁宗皇帝的身体,而其他大臣考虑的是皇位继承问题,因此双方在出发点上有着些许不同。

司马光的力挺

这一年的五月,老翰林学士宋祁去世,在临死前向仁宗皇帝呈上了一道遗奏,其核心思想就是让仁宗皇帝早做打算,领养宗室子弟为东宫候选人,后择优确立太子人选,从而保证皇位继承的稳定,从根本上避免政治祸乱的产生。宋祁的遗奏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大臣的看法。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不久,司马光也将自己写的一道奏疏呈给了仁宗皇帝,内容同样是请求皇上尽早选立皇子,实现他过去向范镇等大臣作出的许诺。司马光强调,早立东宫,社稷稳定,是百姓之福,而这就在于皇帝的一句话。据《宋史》记载,司马光为了能让仁宗皇帝早立太子,而采取了激将法。他向仁宗皇帝说道,每次上奏的时候都会欣然听取,但是过后却没有任何行动,这分明是有小人在作祟。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又联系历史上的相关事例,尤其是唐朝文宗后,立子嗣多出于左右的意见,于是就出现了自称“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人物,使得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果然,司马光的激将法是有用的,仁宗皇帝听了感慨颇多,并且也立即让司马光将所奏直接送到了中书商议。

司马光的当机立断

司马光来到中书,直接向韩琦等人说明了来意,认为如果今天诸位宰辅大臣不能尽快商议决定,那么此事有可能还会出现别的差错,到那时天下人谁敢违背天子的决策。司马光的意思就是趁着现在仁宗皇帝同意了,就抓紧当机立断地作出商议决策,不然过上一晚上仁宗皇帝反悔了那就彻底完蛋了。韩琦等人也是力主早立太子的一派,因此对此心领神会。

久唤不出:宋仁宗没有子嗣群臣干着急,司马光力挺方成夙愿!

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劝谏和漫长的等待,仁宗皇帝终于向朝臣妥协了。其实在仁宗皇帝的内心深处,虽然对由后宫来诞生皇子的期盼还没有彻底死心,但是他也不好再对朝臣领养宗室子弟的意见置之不理。原因是明摆着的,已经盼了快二十年了,后宫嫔妃虽然一个接一个的怀孕,但是却得不到上天的保佑,一连生的全是女儿。想到朝廷内外的压力,如果再将此事拖下去,那么朝臣们肯定还要来新一轮的劝谏,那时候是不可能再有搪塞的理由了。就盼方出,长达数年的选立东宫的争论,还是由仁宗皇帝的妥协而告终。

参考文献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③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