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共和国

阿根廷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西班牙语:República Argentina),简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共和制国家,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南北长3694公里,东西宽1423公里。陆上边界线长25728公里,海岸线长4725公里。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不含马尔维纳斯群岛和主张的南极领土)。

阿根廷共和国


16世纪印第安人在此居住,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2],1853年建立联邦共和国,1994年第四次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

阿根廷和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亦称福克兰群岛)存在主权争议,由英国实际控制。同时,阿根廷还主张拥有南极大陆上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主权。

阿根廷共和国

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家联盟、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是世界上综合国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阿根廷也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阿根廷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的经济体,因此阿根廷有一个相对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庞大中产阶级。

阿根廷共和国

历史沿革

16世纪前,居住着土著印第安人。

16世纪中叶,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10年5月25日,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

1812年,民族英雄圣马丁率领人民抗击西班牙殖民军,于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此后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状态。

1853年,乌尔基萨将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国,乌成为制宪后第一任总统。

阿根廷共和国


1860年,改为共和国。

20世纪30年代,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局面。70年代中后期,军政府曾对左翼反对派人士进行残酷镇压。

1982年,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端爆发战争,后战败,军政府倒台。

1983年,激进党的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民主政体逐渐巩固。正义党领袖梅内姆自1989年起,正义党领袖梅内姆连续执政十年,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济一度有较大发展。梅执政后期,阿经济转入衰退,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1999年,激进党人德拉鲁阿当选总统后,未能遏止持续三年的经济衰退。

阿根廷共和国


2001年12月,阿爆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德被迫辞职。此后形势严重动荡,十日之内数易总统。

2002年1月1日,正义党人杜阿尔德被国会推举为总统。

2003年5月,正义党人基什内尔就任总统后,经济快速复苏,政局稳定,民生改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回升。

2007年10月,基什内尔总统夫人克里斯蒂娜作为中左翼跨党派联盟“胜利阵线”候选人赢得大选,成为阿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性总统。克执政后,基本承袭基什内尔政府各项内外政策,并于2011年10月成功连任。

阿根廷共和国


经济

概况

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工业体系。它有着“极高”等级的人类发展指数和较接近发达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规模相当大的国内市场和增长中的高科技产业份额。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阿根廷加入了20国集团。然而,随着经济高度增长和严重下挫的交替,其跌宕起伏的经济史中也有着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困加剧的问题。20世纪早期,阿根廷一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七富有的国家。直到20世纪中叶它仍是第十五大经济体,但不稳定的经济政策、过低的储蓄率和落后的国际竞争力将它拖入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中。

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通货膨胀率24.8%失业率7.2%外汇储备625.3亿美元

阿根廷共和国


展开全部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是拉美主要矿业国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铜、金、铀、铅、锌、硼酸盐、粘土等,大部分位于与智利、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附近。但矿产开发水平较低,预计约有75%的资源尚未得到勘探开发。现已探明蕴藏量:石油3.94亿立方米,天然气3325.11亿立方米,可开采页岩气22.71万亿立方米,可开采页岩油270亿桶,煤炭8.25亿吨,铁3亿吨,铀7080吨。水力、渔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25.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阿根廷共和国

45.06%。

工业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最大的单一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并实现了与农业的兼容。基于20世纪上半叶建立的食品与纺织工业,阿根廷已经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值领先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加工业、机动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炼油与生物柴油行业、化学与医药工业、炼钢与炼铝业、工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元器件与家用电器制造业。家电制造以厨房电器和移动电话颇为重要。

2009年,阿根廷生产电力1,220亿千瓦时。很大程度上由良好发展的天然气与水力发电贡献。该国还是核能的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


阿根廷工业较发达,主要有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工业地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科尔多瓦省,内地省份工业基础薄弱。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三座运行中的核电站。正在筹建第四座核电站。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酿酒等行业。

2016年阿工业生产下降4.9%。

阿根廷共和国


农牧鱼业·

阿根廷农牧业发达,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农牧业发展。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全国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面积1421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2%。灌溉面积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农业人口428.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0.7%(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0.77公顷,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共和国


阿根廷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2016年共产马黛茶69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阿根廷畜牧业历史悠久,牲畜品种及畜牧水平在世界均占先进地位。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以牛羊为主。阿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区和非疯牛病疫区,牛肉生产、出口和消费居世界前列。2014年全国牛存栏5164.7万头,牛肉产量269万吨,出口量19.3万吨。

阿根廷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60%在南部,近50%集中在马德普拉塔港口。主要渔产品为鳕鱼、鱿鱼、对虾等。2017年捕鱼量为70.03万吨,同比下降8.81%;其中出口46.6万吨,出口额14.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3%和8.1%。

阿根廷共和国


财政金融

阿政府财政收入曾长期赤字。2002年开始厉行增收节支,连续多年实现初级财政盈余。受政府公共服务补贴和债务支付等开支增加的影响,近年来阿财政出现赤字。2017年,阿政府初级财政赤字4041.42亿比索。

截至2012年底,阿全国共有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80家,其中国有银行12家,私有银行5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6家,总资产达7903.75亿比索。

阿根廷共和国


对外贸易

阿根廷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政府大力促进出口,积极推动产品出口结构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阿外贸连续多年保持顺差。主要出口产品为油料作物、石油、天然气、汽车、谷物、牛肉、皮革、奶制品、钢铁、渔产品和林产品等;进口核反应堆及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燃料、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成品、钢铁、医药产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巴西、中国、美国、智利、墨西哥、日本等。2017年,阿对外贸易总额为1253.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84.28亿美元,进口额668.9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9%和19.7%,逆差84.71亿美元。

阿根廷共和国


外国资本

阿吸引外资的历史始于19世纪上半叶。二次大战前,英国资本占半数以上。战后,美资后来居上。1990—1999年,外国投资总额达1210亿美元,其中主要来源于西班牙、美国、法国、智利等国家。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医药、化工、金融、民航、电信、服务业等部门。2001年经济危机后,阿外资流入大幅下降,2004年起开始回升。

文化

艺术

“探戈”舞源于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视为国粹。阿根廷探戈发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