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共和國

阿根廷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西班牙語:República Argentina),簡稱阿根廷,是由23個省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的總統制聯邦共和制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南北長3694公里,東西寬1423公里。陸上邊界線長25728公里,海岸線長4725公里。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為溫帶氣候。面積278.04萬平方公里(不含馬爾維納斯群島和主張的南極領土)。

阿根廷共和國


16世紀印第安人在此居住,1536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5月25日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五月革命,1816年7月9日宣佈獨立[2],1853年建立聯邦共和國,1994年第四次修改後的憲法規定阿根廷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代議制民主。

阿根廷和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亦稱福克蘭群島)存在主權爭議,由英國實際控制。同時,阿根廷還主張擁有南極大陸上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主權。

阿根廷共和國

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聯盟、20國集團成員和拉美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是世界上綜合國力較強的發展中國家之一。阿根廷也是世界糧食和肉類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之一。

阿根廷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文化修養的人民、對外開放政策和多元的經濟體,因此阿根廷有一個相對於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龐大中產階級。

阿根廷共和國

歷史沿革

16世紀前,居住著土著印第安人。

16世紀中葉,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810年5月25日,爆發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個政府委員會。

1812年,民族英雄聖馬丁率領人民抗擊西班牙殖民軍,於1816年7月9日宣佈獨立。此後長期處於動亂和分裂狀態。

1853年,烏爾基薩將軍制定了第一部憲法,建立聯邦共和國,烏成為制憲後第一任總統。

阿根廷共和國


1860年,改為共和國。

20世紀30年代,出現軍、文人交替執政局面。70年代中後期,軍政府曾對左翼反對派人士進行殘酷鎮壓。

1982年,同英國因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爭端爆發戰爭,後戰敗,軍政府倒臺。

1983年,激進黨的民選政府上臺,恢復並大力推進民主化進程,民主政體逐漸鞏固。正義黨領袖梅內姆自1989年起,正義黨領袖梅內姆連續執政十年,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經濟一度有較大發展。梅執政後期,阿經濟轉入衰退,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1999年,激進黨人德拉魯阿當選總統後,未能遏止持續三年的經濟衰退。

阿根廷共和國


2001年12月,阿爆發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德被迫辭職。此後形勢嚴重動盪,十日之內數易總統。

2002年1月1日,正義黨人杜阿爾德被國會推舉為總統。

2003年5月,正義黨人基什內爾就任總統後,經濟快速復甦,政局穩定,民生改善,國際和地區影響力回升。

2007年10月,基什內爾總統夫人克里斯蒂娜作為中左翼跨黨派聯盟“勝利陣線”候選人贏得大選,成為阿歷史上首位民選女性總統。克執政後,基本承襲基什內爾政府各項內外政策,並於2011年10月成功連任。

阿根廷共和國


經濟

概況

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文化修養的人民、對外開放政策和多元工業體系。它有著“極高”等級的人類發展指數和較接近發達水平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具有規模相當大的國內市場和增長中的高科技產業份額。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阿根廷加入了20國集團。然而,隨著經濟高度增長和嚴重下挫的交替,其跌宕起伏的經濟史中也有著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困加劇的問題。20世紀早期,阿根廷一度發展成為世界第七富有的國家。直到20世紀中葉它仍是第十五大經濟體,但不穩定的經濟政策、過低的儲蓄率和落後的國際競爭力將它拖入中上收入國家的行列中。

2017年主要經濟指標通貨膨脹率24.8%失業率7.2%外匯儲備625.3億美元

阿根廷共和國


展開全部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是拉美主要礦業國之一。主要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銅、金、鈾、鉛、鋅、硼酸鹽、粘土等,大部分位於與智利、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附近。但礦產開發水平較低,預計約有75%的資源尚未得到勘探開發。現已探明蘊藏量:石油3.94億立方米,天然氣3325.11億立方米,可開採頁岩氣22.71萬億立方米,可開採頁岩油270億桶,煤炭8.25億噸,鐵3億噸,鈾7080噸。水力、漁業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25.3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

阿根廷共和國

45.06%。

工業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最大的單一部門,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並實現了與農業的兼容。基於20世紀上半葉建立的食品與紡織工業,阿根廷已經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產值領先的行業為食品飲料加工業、機動車及其零配件製造業、煉油與生物柴油行業、化學與醫藥工業、鍊鋼與鍊鋁業、工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電子元器件與家用電器製造業。家電製造以廚房電器和移動電話頗為重要。

2009年,阿根廷生產電力1,220億千瓦時。很大程度上由良好發展的天然氣與水力發電貢獻。該國還是核能的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之一。


阿根廷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鋼鐵、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加工等,門類齊全。工業地理分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和科爾多瓦省,內地省份工業基礎薄弱。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三座運行中的核電站。正在籌建第四座核電站。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釀酒等行業。

2016年阿工業生產下降4.9%。

阿根廷共和國


農牧魚業·

阿根廷農牧業發達,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產和出口國,素有“世界糧倉和肉庫”之稱。全國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適於農牧業發展。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業區。全國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9.8%。長期牧場面積1421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1.2%。灌溉面積169萬公頃,佔可耕地面積的6.8%。農業人口428.7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的10.7%(2010年)。人均耕地面積0.77公頃,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共和國


阿根廷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黛茶生產國。2016年共產馬黛茶69萬噸,約佔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阿根廷畜牧業歷史悠久,牲畜品種及畜牧水平在世界均佔先進地位。畜牧業佔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以牛羊為主。阿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區和非瘋牛病疫區,牛肉生產、出口和消費居世界前列。2014年全國牛存欄5164.7萬頭,牛肉產量269萬噸,出口量19.3萬噸。

阿根廷漁業資源豐富。漁業生產60%在南部,近50%集中在馬德普拉塔港口。主要漁產品為鱈魚、魷魚、對蝦等。2017年捕魚量為70.03萬噸,同比下降8.81%;其中出口46.6萬噸,出口額14.8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0.3%和8.1%。

阿根廷共和國


財政金融

阿政府財政收入曾長期赤字。2002年開始厲行增收節支,連續多年實現初級財政盈餘。受政府公共服務補貼和債務支付等開支增加的影響,近年來阿財政出現赤字。2017年,阿政府初級財政赤字4041.42億比索。

截至2012年底,阿全國共有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80家,其中國有銀行12家,私有銀行52家,非銀行金融機構16家,總資產達7903.75億比索。

阿根廷共和國


對外貿易

阿根廷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阿政府大力促進出口,積極推動產品出口結構和出口市場多元化,加之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阿外貿連續多年保持順差。主要出口產品為油料作物、石油、天然氣、汽車、穀物、牛肉、皮革、奶製品、鋼鐵、漁產品和林產品等;進口核反應堆及機械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燃料、有機化學品、塑料及其製成品、鋼鐵、醫藥產品等。主要貿易伙伴為歐盟、巴西、中國、美國、智利、墨西哥、日本等。2017年,阿對外貿易總額為1253.2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584.28億美元,進口額668.9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1%、0.9%和19.7%,逆差84.71億美元。

阿根廷共和國


外國資本

阿吸引外資的歷史始於19世紀上半葉。二次大戰前,英國資本佔半數以上。戰後,美資後來居上。1990—1999年,外國投資總額達1210億美元,其中主要來源於西班牙、美國、法國、智利等國家。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汽車製造、醫藥、化工、金融、民航、電信、服務業等部門。2001年經濟危機後,阿外資流入大幅下降,2004年起開始回升。

文化

藝術

“探戈”舞源於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阿根廷探戈發源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