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这一次,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这首写弃妇的诗——《上山采蘼芜》,谈谈自己的见解。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汉乐府诗歌是汉代民歌的大汇集,具有现实主义诗风。这首诗,全诗在描写这位弃妇与故夫重逢时的对话。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弃妇询问故夫的新娘如何,而这位故夫的回答却是,新人虽好却比不上你,你们相貌相近,但新人的手艺却不如你,你织起白素一天五丈有余,而她织黄绢一天只一匹啊。拿黄绢与白素相比,她实在不如你啊。短短几句话,可以看出男子的后悔。

一般来说,古代弃妇是很少有机会再见到自己前夫的,就算偶然遇见也应该是唯恐避之不及。而这首弃妇之诗却一反常态,在弃妇被弃上山采蘼芜后,竟是猝不及防邂逅了前夫。然而,或许偶然的遇见更能是凸显下文二人的真性情。

下山逢故夫,茫茫许久相别,见到那个狠心抛弃了自己的男子,女主报之的,并非如泣如诉的幽怨与不满。恰恰相反,她向故夫长跪,毕恭毕敬地询问近况。或许是古代那种夫为妻纲的理念已然在女子心中根深蒂固,即使自己身为弃妇,亦对丈夫有一种永远不会销蚀的敬畏,那份战战兢兢深埋心底,想必也渐渐入骨了吧。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但更或许,女子并非那种小女人,面对前夫,心里的情感不是纯粹的畏惧,而当往昔夫唱妇随的一幕幕涌上心房,一番纠结后,她蓦然发觉,自深深处自己仍是爱着这个男人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到深处无怨由,就算是对我始乱终弃,我也无怨无悔……

相比之下,这个男子放到现在,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渣男形象了。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为新人抛弃旧人不说,竟然要拿“手爪”来衡量妻子的好坏。果真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我想,显然这个男子犯了一个常见而又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认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从前,日日目睹妻子那张脸,穿着她织的素衣,身在福中不知福。见到一位新人,便自觉这位新人处处惹人钟爱,于是乎抛弃旧人,风风光光地迎娶了新人。日复一日,他已经失去的故人便成了他心口一个朱砂痣,床头半抹明月光,而已经得到的新人早已不新,终究免不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的命运。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这样短短一句“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仿佛欲言又止,此时此刻,男主想要表达的或许永远不止缣素之比,谁知在他心里,新人是不是哪里都不如故呢?有着这样的丈夫,天长日久,谁又敢保证,这位新人的命运会不会和弃妇一样悲惨的?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人们总觉得,但凡是过去,但凡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太多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可再追,大家能做的,不过是一个珍惜了。所以,希望大家,如果可以,不如怜取眼前人吧!

当然,有许多人认为,从读诗来看,凭借一首诗的几句话,就把男主划为渣男实在是断章取义不可取。男子可能也是爱着女子的,但或是女子犯了“七出”之戒,惹得公婆不喜欢,执意要将她驱赶出门。这样一来,男子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逼不得已将心爱的妻子赶出家门。毕竟在古代,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的决定力是很小很小的。这类似同时代《孔雀东南飞》的情节,是极其有发生的可能性的。

更何况,这首诗名叫《上山采蘼芜》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是不是有可能这位女子嫁给男子后一直不孕,所以男子才将其赶走,迎娶新人呢?其实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更有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说男子抛弃旧人源于并不爱她,不能和她摩擦出爱情的火花。但在重逢旧人后,见她不但没有埋怨谴责自己,还长跪而下询问近况,实在于心不忍心有恻隐,就编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故事来安慰女子,提及她的优点鼓励她走出这段往事,继续新生活。毕竟在汉代,女子还是允许再嫁的。这样一来,这位男子不仅不那么渣,反而有些重情重义苦心孤诣了。

这种说法看似有强行为男子洗白之嫌,但毕竟是读诗,仅仅停留在诗的本身总是少了些什么的,结合时代,发散思维,寻觅自己的见地与想法,又有何不可?

男子为新欢抛弃妻子,重逢妻子却后悔了,于是有了这首弃妇诗

但无论是哪个版本,此诗的女主人公,那个无论是出于何因被休的弃妇,都是个值得我们为之同情痛心的悲剧人物。想想她日后可能更不好过的生活,但她又是古代多少妇女的缩影呢,即便是两千年后再读,也着实是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