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蒲江和平解放70週年

今年12月19日,是蒲江和平解放70週年的日子。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千年古縣蒲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建設“川藏鐵路第一港、國際生態公園城”千年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深情回望,崢嶸歲月,壯麗詩篇,既凝結著對偉大曆程的無比珍視,又充滿著對偉大事業的壯志豪情,給人們以啟迪,給未來以昭示。

全國解放形勢:勢如破竹

1949年5月23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二野應準備向西南進軍,進軍川、黔、康……一野年底或年初準備分兵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進軍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領進軍川北,以便與二野協作解放貴州、四川、西康三省……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慶割據西南的美夢,而欲消滅胡宗南各部及川、康諸敵,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中共中央軍委電令正在浙贛一線進行戰備整休的第二野戰軍:“應準備兩月後,以主力或全軍向西南進軍。”

8月19日,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下達《川黔作戰基本命令》,決定以第五兵團及第三兵團之第十軍直出貴州,迂迴川南,斷敵退路,以第三兵團主力直出川東南,監視和牽制川東國民黨軍,協同第五兵團作戰,聚殲重慶及川東南之國民黨軍,爾後會同由陝入川之第十八兵團等部隊解放全川。

從12月初開始,劉鄧大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如秋風掃落葉般打得國民黨集團潰不成軍,川南、川東多縣獲得解放。5日解放自貢,6日解放內江,11日解放宜賓,16日解放樂山、簡陽,17、18日峨眉、夾江、眉山、彭山、丹稜、犍為相繼解放。

解放前夕的蒲江:一片混亂

1949年3月,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命令四川巴縣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綿竹縣長李四榮任蒲江縣長,取代文人出生的原縣長楊肇堅。4月,李四榮派其秘書李福涵(黃埔學生,陸軍上校,成都人)代其辦理縣長交接工作,5月,李四榮到達蒲江,實施“戡亂救國”反共政策,擴展地方武裝力量。

在此之前,“蒲江民眾自衛隊”總隊長為本縣高橋人張俊文,“蒲江縣警察中隊”隊長為西來人戴明渲,二人長期勾結,牢牢把持蒲江地方武裝實權。

為充實自己的力量,對付張、戴,李福涵抽調各鄉鎮常備警察到縣城集訓,成立“蒲江第二警察中隊”,任命易喬之為中隊長,張俊文堅決反對,提出由湯仕棟任二中隊中隊長,被李福涵拒絕,雙方矛盾逐漸激化。李四榮見勢不妙,長期在成都遙控指揮,讓秘書李福涵代行縣長職權。9月6日(農曆),李福涵與張、戴發生武裝衝突,張、戴帶領警察第一中隊和各鄉鎮袍哥隊伍,將李福涵等人攆出蒲江縣城。隨後,李福涵在從新津開來的國民黨72軍114師傅秉勳部一個營以及從眉山專署調來援兵的協助下,迫使張俊文、戴明渲撤離縣城。李福涵返回縣城後,追殺異己,槍殺了反對勢力趙希賢、趙保全等12人,完全控制蒲江局勢。

李福涵控制蒲江局勢後,大肆擴充地方武裝力量,恢復“民眾自衛總隊”,設立“警衛人員訓練大隊”,從各鄉鎮徵集人員,舉辦“警衛人員訓練班”,成立3個警察中隊,將縣鄉保安警察合編為“蒲江保安警察總隊”。為適應“戡亂”作戰需要,李又將全縣武裝進行編組“備戰”,在“蒲江保安警察總隊”的基礎上,成立“蒲江自衛團”。

李四榮眼看國民黨統治末日即將來臨,在成都堅決辭職不返縣。12月12日,眉山專署專員王剛毅委派李福涵為蒲江縣長,令其以自衛團為基幹,建立“四川省第四區人民反共自衛救國軍第二師”,李四榮任師長,李福涵任副師長。因李四榮不到職,故又令李福涵代行師長職務。蒲江自衛團為“四川省第四區人民反共自衛救國軍第二師”的基幹武裝力量。

李福涵自以為有了蒲江自衛團這支武裝,就可以完全控制蒲江的局勢,即使情況有變,也可以作為資本投靠胡宗南。自衛團一建立,他即以“戡亂”的名義,向全縣人民強派軍費30000銀幣,並親自帶人到成都運回棉軍服600套,重機槍6挺,輕機槍2挺,步槍42支,子彈20箱,進一步武裝自衛團。為實行軍政一元化,他奉命將蒲江縣政府改為“蒲江縣反共自衛救國軍司令部”,自任縣長兼司令,委任餘青洲為自衛團團長。

餘青洲,1915年生,蒲江東北鄉人,其家較貧,讀書不多,應募到遂寧充當李家鈺身邊弁兵,1930年任排長,1933年任連長,1937年升營長,1947年8月退役還鄉,1948年擔任“蒲江縣陸軍在鄉軍官會”總幹事,有較高的聲譽。

蒲江自衛團共有官兵200餘人,下設3個營,第一營駐考棚街(今文化巷縣委宿舍),營長周韻之,為李四榮、李福涵從綿竹帶來的親信,成都人。第二營駐武廟(今蒲江縣發改局),營長郭應舉,蒲江甘溪鄉人。第三營駐後花園(今城關糧站糧庫),營長王桂林,蒲江東北鄉人。王桂林也在李家鈺部當過兵,官至副團長,1946年10月在河南滑縣上官村同解放軍作戰時被俘,送往解放軍太行軍校學習,1947年10月被釋放,1948年4月在南京國民黨中央訓練團軍事幹部訓練班受訓,7月退役回家。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聯名起義,公開宣佈與國民黨決裂。消息傳到蒲江後,縣府內分崩離析,一片混亂,餘青洲、王桂林等人決定,抓緊做好團部人員和二、三營官兵的工作,孤立李福涵和一營周韻之等少數頑固分子,待機應變,投向光明。

蒲江武裝力量:棄暗投明

12月15日至18日,人民解放軍在完成對胡宗南集團和四川境內其餘殘餘力量的大迂迴作戰過程中,接連解放成都周邊的簡陽、仁壽、樂山、丹稜、眉山、彭山等縣,國民黨軍隊南逃之路已被截斷。李福涵企圖利用裝備較好的自衛團和縣城後山上的碉堡、戰壕頑抗。下令將縣城四道城門全部堵塞,只留後花園小西門(今城關糧站倉庫後門)供自衛團人員出入,還召開縣府職員會議,大肆散佈謬論,製造恐怖氣氛,說共產黨來了,凡是機關職員都要被殺死或活埋。要求職員不要亂說亂動,否則,軍法處置。

18日,蒲江進步人士袁至誠、陳君衡等人書寫“歡迎解放軍”“迎接共產黨”等標語,張貼於縣城東門和城內電杆上。同時,蒲江自衛團團長餘青洲也讓徐翰香寫了兩封歡迎解放軍蒞臨蒲江的信件備用。

19日,李福涵獲悉眉山、丹稜已經解放,便令自衛團當天黎明時分打好揹包,到後花園(今城關糧庫)集結待命,擬退往邛崍,與邛崍縣長任和平會合,一同對抗解放軍。餘青洲等人堅決反對,並以“蒲江的人、槍保衛蒲江的桑梓”為由,採取軟拖硬抗的辦法,阻止李福涵拖走部隊。為保住自衛團的人、槍,避免流血,餘青洲、王桂林等人商議,認為起義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餘青洲命令集結於後花園的部隊原地不動,對部隊說:……解放軍昨天已經到達丹稜,今天可能到達蒲江,本來軍人的天職要有犧牲精神,可是蔣介石的精華部隊都被消滅了,我們能夠抵擋得住共產黨嗎?再說自己人能打自己人嗎?他派王桂林帶領自衛團第三營出小西門,埋伏在通往名山方向的紅高爐,以防第一營被李福涵、周韻之強行拖走。

為了迅速與解放軍取得聯繫,王桂林派排長龔明書出南門,從梁河、丹稜方向迎接解放軍;郭應舉派副官楊代耕出東門,翻涼風頂,往眉山方向尋找解放軍。同時,為了穩定民心,餘青洲親自騎馬到城內各處安慰群眾,告訴慌亂的人們不要驚慌,不會同解放軍打仗,也不會離開蒲江,城內秩序較為穩定。

當龔明書帶著董文湘、梁永洲兩名士兵出南門,過踏水橋,行至曹鐵爐,即遇向蒲江縣城跑步前進的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10軍28師83團先頭部隊。龔上前表明身份和來意,並引導解放軍部隊進抵縣城辛街。

此時,城內餘青洲控制住自衛團,讓郭應舉到城牆上察看情況。郭發現解放軍部隊後,從西門城牆跳下,同龔明書等人帶領部分解放軍隊伍從小西門進城。李福涵見此情形,一時不知所措,不敢頑抗。餘青洲一面命令打開城門,迎接解放軍入城;一面派人通知王桂林,將全營官兵帶回參加起義。解放軍順利進城,蒲江縣城解放,縣城內外廣大群眾奔走相告,歡慶解放。解放軍首長在後花園向自衛團起義官兵作了講話,高度讚揚自衛團投向光明的正義行動,並要求大家保護好武器裝備,等候指示。為維護社會秩序,解放軍83團留駐一個連在蒲江,其餘部隊沿蒲新公路推進,當天連克壽安鎮、高河場、回龍鎮、永興場,直逼新津縣城。

19日下午四時,二野第三兵團第十二軍36師106團對邛崍縣城發起進攻,邛崍縣城解放!

22日,胡宗南在新津召開軍長以上會議,確定向雅安、西昌突圍。

23日,胡宗南乘飛機逃往海南島,成都地區國民黨軍陷入極大混亂。

24日,國民黨第五兵團等部仍負隅頑抗,至黃昏時,由崇慶、新津分左右兩路向雅安方向突圍。

25日,國民黨第五兵團繼續向邛崍、大邑一線猛烈進攻。

26日,人民解放軍第三、第五兵團主力對被困於邛崍、蒲江、新津地區的國民黨第五兵團等部發起全線進攻。

27日凌晨,國民黨第五兵團李文率部投降。

27日,成都解放,至此,國民政府在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戰略集團被全部殲滅,成都戰役宣告結束。

28日,國民黨政權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率地方保安團、保安旅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