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何时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流传甚广,也是被小朋友们熟知的便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来的。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联齐抗秦,不仅遭到贵族的反对,还受小人离间,被革去职位并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郢都,屈原心痛自己的祖国被屠戮,在五月五日作《怀沙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百姓为寄托哀思,荡舟江河,并逐步发展为龙舟竞赛。后来,百姓们又怕江河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将米团投入江中,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比较流行的观点还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闻一多先生则认为端午节是吴、越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还有恶日禁忌说、夏至说、蓄兰沐浴说等观点。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节日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啦!而且自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以来,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端午食粽

又到了甜粽子、咸粽子“大战”的时刻,小朋友,你喜欢甜还是咸呢?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悬艾叶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重拾中华文化,老一辈的端午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