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五大模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景泰:五大模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琴琴 通訊員 俞寶榮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景泰縣依託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培育了戈壁魚蝦、景泰枸杞、龍灣蘋果、甘草羊、光伏發電、生態旅遊等扶貧產業,形成新型產業和優質農特產等傳統產業並存的產業興旺態勢。

積極探索“產業+精準扶貧”模式

景泰縣立足貧困人口分佈現狀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在乾旱山區創新土地開發模式,依託四大“旱變水”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30萬畝,培育壯大食葵、甘草、肉蓯蓉、高原夏菜和小雜糧等特色產業,實現旱砂地變產業基地、群眾變產業工人、收入單一變多元增收“多贏”局面,年可為區域內群眾直接增加收入2億元以上。在鹽鹼區按照“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漁農並重、修復生態”思路,充分利用鹽鹼水資源,發展現代休閒漁業。經過試驗和示範推廣,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5萬餘畝,累計帶動鹽鹼區1萬多名群眾脫貧致富。鹽鹼水養殖“景泰模式”入選全國漁業扶貧典型模式。在風沙區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思路,突出生態防護林和特色經濟林“兩條主線”。31萬畝沙漠枸杞、沙漠酥梨等特色林果業,11萬畝中藥材以及甘草羊、黑毛驢、奶駱駝等特色養殖業成為風沙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逐步建立“龍頭帶動+精準扶貧”模式

景泰縣創新制定“6+6”產業扶貧方案,依託龍頭企業在集約生產、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場營銷等優勢,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等產業帶動模式,建立“8%保底分紅+8%補助+N%效益分紅”利益聯結機制,做到企業有長遠效益、合作社有穩定收益、村集體有股份分紅、農民有產業收入。截至目前,全縣市級龍頭企業達53家,培育產業園151個,市級以上合作社達240家,全縣60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萬元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600元,穩步實現脫貧。

創新開展“消費+精準扶貧”模式

景泰縣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結合,建成電商產業孵化園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物流產業園、“中國特產·景泰館”線上直營店和線下體驗店,11個鄉鎮實現電子商務服務站全覆蓋,全縣電商企業及網店達600餘家,帶動就業人數13000人,累計實現交易額1.58億元。創新開展“東西部協作消費扶貧”行動,促成“千人景泰旅遊考察團”成行,通過旅遊扶貧、年貨進津、電商眾籌等方式,累計實現銷售額9661萬元。

積極構建“科技+精準扶貧”模式

景泰縣緊緊圍繞“凝練一支隊伍、融入一個企業、創立一個品牌、培育一批人才、引領一個產業、造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將外引與內育有機結合,引進高新技術人才52人,培養“土專家”96人、“田秀才”146人、產業發展帶頭人297人。甘肅菁茂、景泰格蘭德、德勤等龍頭企業結合產業發展,加強科研合作、技術研究、產品研發,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全縣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日趨完善“服務+精準扶貧”模式

制定出臺《“6+5”產業工作方案》《農民合作社全覆蓋及規範提升方案》《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實施意見》等一攬子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因地制宜落實產業到戶資金1.98億元。通過產業、重點項目“保姆式”優質服務促進項目落地,支持企業成長,加速產業發展。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擴大農業保險面積,實現“一戶一保”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