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三清山记

我去过许多山,比三清山美的山,不多。

我去过许多山,比三清山名气大的,不少,但我觉得,许多山,都比不了三清山的美。

我去过许多山,然后才到了三清山,依然感叹,这座山怎能这么美?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魏新:三清山记

造物主是偏心的,把端庄给了泰山;把险峻给了华山;把云雾给了黄山;把天池给了长白;把巍峨给了太行;把清秀给了秦岭,到了三清山这里,他一定用尽了毕生的心力和灵感,都无从着手。也许,是某一天,他喝醉了,偶然泼墨出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峰,酒醒后,自己都被作品震撼,再提起鬼斧,施了神工,上下左右反复打量着,这里修修,那里磨磨,精雕细琢,直到完全挑不出瑕疵,才在上面盖了个方方的图章,三清宫。

魏新:三清山记

真的,每一个角度的三清山,都是一副完美的中国画,即使是遍布的奇峰,也并不显得突兀,全收揽进了画卷。高低远近恰到好处,不会出格。到三清山的人,皆可成为画家,如今只需一部手机,任何地方,触屏于方寸之间,既成。那一刻,三清山眨了一下眼,仿佛在暗送秋波。

三清山不像那些雪山,虽壮美得令人敬畏,但有一种高不可攀的威严。也不像一些看似高大的名山,费些气力就能登顶,让人释放征服欲,权力欲。三清山的美,美得很和谐,离人很近,又很远。很容易就能领略它的美,但若想登顶,难于上青天。

三清山的美,是中国之美。似乎是专门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美得含蓄,有大量的留白;又美得豪迈,有无限的绵延。看到三清山,会让人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画为何会用水墨而非油彩,为什么古典诗词和西方的十四行诗会有大不同。尽管,三清山没有名画,也无名诗,但三清山本身的诗情画意,是最中国的。像江西人王安石远眺三清山时所写:“更疑山水有精神”,三清山,就是中国的山水精神。

魏新:三清山记

庚子谷雨,赴三清山,参加一场诗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陈更、雷海为,还有江西卫视的主持人刘蔚等,更有江西支援湖北回来的医护人员。一场雨后,玉台的风正劲,白云在远处疾飞,山峰岿然不动,所谓山河无恙,正应此情此景。

我读的是杜涯的《江山》,有两句尤其喜欢:

谁热爱地上的锦绣

就让他热爱桑田东流

谁热爱江山

就让他热爱万里的忧愁……

有的山让人感叹,有的山让人感悟,三清山则让人感动。

中国的大地上,竟有这样一座山,不仅仅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最重要的是,像我们的国家一样,经得住沧海,扛得住苦难,才如此之美。

我到了三清山,忘了自己去过许多山。但我不想忘了三清山,正如我不会遗忘这个春天。

魏新:三清山记


文章来源:魏道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