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三清山記

我去過許多山,比三清山美的山,不多。

我去過許多山,比三清山名氣大的,不少,但我覺得,許多山,都比不了三清山的美。

我去過許多山,然後才到了三清山,依然感嘆,這座山怎能這麼美?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魏新:三清山記

造物主是偏心的,把端莊給了泰山;把險峻給了華山;把雲霧給了黃山;把天池給了長白;把巍峨給了太行;把清秀給了秦嶺,到了三清山這裡,他一定用盡了畢生的心力和靈感,都無從著手。也許,是某一天,他喝醉了,偶然潑墨出玉京、玉虛、玉華三座峰,酒醒後,自己都被作品震撼,再提起鬼斧,施了神工,上下左右反覆打量著,這裡修修,那裡磨磨,精雕細琢,直到完全挑不出瑕疵,才在上面蓋了個方方的圖章,三清宮。

魏新:三清山記

真的,每一個角度的三清山,都是一副完美的中國畫,即使是遍佈的奇峰,也並不顯得突兀,全收攬進了畫卷。高低遠近恰到好處,不會出格。到三清山的人,皆可成為畫家,如今只需一部手機,任何地方,觸屏於方寸之間,既成。那一刻,三清山眨了一下眼,彷彿在暗送秋波。

三清山不像那些雪山,雖壯美得令人敬畏,但有一種高不可攀的威嚴。也不像一些看似高大的名山,費些氣力就能登頂,讓人釋放征服欲,權力慾。三清山的美,美得很和諧,離人很近,又很遠。很容易就能領略它的美,但若想登頂,難於上青天。

三清山的美,是中國之美。似乎是專門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美得含蓄,有大量的留白;又美得豪邁,有無限的綿延。看到三清山,會讓人恍然大悟,為什麼中國畫為何會用水墨而非油彩,為什麼古典詩詞和西方的十四行詩會有大不同。儘管,三清山沒有名畫,也無名詩,但三清山本身的詩情畫意,是最中國的。像江西人王安石遠眺三清山時所寫:“更疑山水有精神”,三清山,就是中國的山水精神。

魏新:三清山記

庚子穀雨,赴三清山,參加一場詩會。和《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陳更、雷海為,還有江西衛視的主持人劉蔚等,更有江西支援湖北迴來的醫護人員。一場雨後,玉臺的風正勁,白雲在遠處疾飛,山峰巋然不動,所謂山河無恙,正應此情此景。

我讀的是杜涯的《江山》,有兩句尤其喜歡:

誰熱愛地上的錦繡

就讓他熱愛桑田東流

誰熱愛江山

就讓他熱愛萬里的憂愁……

有的山讓人感嘆,有的山讓人感悟,三清山則讓人感動。

中國的大地上,竟有這樣一座山,不僅僅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岩”,最重要的是,像我們的國家一樣,經得住滄海,扛得住苦難,才如此之美。

我到了三清山,忘了自己去過許多山。但我不想忘了三清山,正如我不會遺忘這個春天。

魏新:三清山記


文章來源:魏道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