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張雅萍

張雅萍,女,藏族,中共黨員,現年31歲,甘南州卓尼縣豐裕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下肢萎縮變形,落下了肢體殘疾,在咬牙堅持完成中專學業後,她曾四處打工。2016年,藉助國家精準扶貧的春風,張雅萍回村創業,成立了自己的養牛合作社,每天和社員們軋草喂牛,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她的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軌,儘管步履蹣跚,她卻能夠緊跟鄉親們脫貧的步伐,不僅使自己有了效益,還帶動村裡的幾戶村民脫了貧。張雅萍的豐裕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社員增收為目的,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擴大規模,推動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2019年底,被評為省級示範合作社。她積極鼓勵本村貧困群眾以土地流轉、勞務輸出、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入社,與貧困戶結成不脫貧不脫鉤的幫扶模式,完成了對入社貧困戶的長期帶動。

如今已走在別人前面的張雅萍總是在說:想想自己因為身體殘疾的各種遭遇,我就想盡自己所能讓大家生活得更好一點。現在,合作社的發展步入了正軌,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夢想今後能夠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她本人被授予“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莫尊理

莫尊理,男,漢族,現年56歲,中共黨員,西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他重視教學改革,努力踐行國家“雙創”戰略,在甘肅省首開《創新創業講壇》課程,目前已經連續進行100餘期,200多位企業家及100多位專家學者和學生分享創新創業的實踐與成果。

他主張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將科學思想和成果融入教學內容,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參與國家973重點攻關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項;先後主持省部級項目20餘項,率先開展手性石墨烯的研究。科研成果獲得了省部級獎勵7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 100餘篇,授權國家專利60餘項,部分成果已經投入生產轉化中,開始逐步顯現經濟效益。

他勇擔社會責任,推動甘肅省科普工作發展,組織和承擔科技創新、科學普及、企業發展、技術成果轉化、科普示範基地評估、創新創業行動等活動數十場次,徵集科技成果200餘項,撰寫調研與建議報告10餘篇,面向學生、教師、市民、農民及企業員工等開展科普報告數百場,聽眾近十萬人。編撰多部科普教材。

他本人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劉敏科

劉敏科,男,漢族,現年39歲,中共黨員,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共產黨員,在接到省衛健委關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視頻會議通知後,劉敏科就開始了防治新冠肺炎的各項工作,並迅速建立了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並給全院進行了新冠肺炎診療規範和穿脫防護服的培訓。2020年1月24日除夕,劉敏科向院黨委遞交了抗“疫”請戰書,申請深入湖北一線支援。於1月28日奔赴武漢,進駐武漢中心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工作。為了能連續作戰和節約防護用品,他每天穿著防護服近10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在隔離病房不僅承擔著醫療任務,還要安慰患者情緒和心理疏導。在武漢抗“疫”期間,劉敏科和隊員們累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型132人,危重型24人,共發放“甘肅方劑”2400餘劑,開具中藥處方300餘張。在援助武漢的54天,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救死扶傷,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趙 丹

趙丹,男,漢族,1996年8月出生,共青團員,生前系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文縣賈昌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消防員,四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

2020年8月入汛以來,甘肅省隴南市連降暴雨,發生山洪,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8月13日上午9時20分,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隴南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緊急警情,文縣城關鎮凡昌村一孕婦羊水破裂臨產急需救治,但因連日暴雨山洪淹沒道路無法出行送醫,情況十分危急,救援中,趙丹和站長茹斌以及另一名消防員面對湍急的洪水,不懼艱險、主動請纓,駕駛動力橡皮艇迅速趕到群眾被困地,將孕婦及其丈夫安全轉移至動力橡皮艇內。在沿江逆流行駛100米左右時,突遇激流漩渦,加之孕婦疼痛難忍猛然翻身,導致動力橡皮艇發生側翻,5人全部落水。趙丹在奮力施救落水群眾時,因水流湍急體力不支被洪水沖走,不幸壯烈犧牲。

入職以來,他先後參加2017年“8·7”文縣天池特大山洪泥石流、“8·8”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2018年“7·10”文縣特大暴洪災害等多起救援任務,兩次受到支隊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消防員”“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團幹部”,參加各類滅火救援戰鬥400餘次,成功營救被困人員200餘名,用青春和生命忠實踐行了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莊嚴承諾。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趙麗輝

趙麗輝,女,現年42歲,漢族,中共黨員,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

她紮根生殖醫學臨床一線工作19年。作為核心業務骨幹參與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在西北的建立,參與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試管嬰兒)的科研及臨床工作,成功填補該專業西北地區9項技術空白。2002年4月29日西北首例第二代試管嬰兒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誕生,該技術成為我省改革開放四十年重要成果之一。她參與完成的課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與發展的系列研究》獲得2003年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6年參與開展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臨床應用工作,該技術成功開展使我省優生及出生缺陷防控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參與課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在防止遺傳病患兒出生中的應用》獲得2013年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0年-2013年參與省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學習,積極參與推進將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生殖醫學領域的應用,2019年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獲批甘肅省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她參與完成的課題《中藥及針刺療法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研究》獲得2016年度甘肅省皇埔謐中醫藥科技二等獎。她還多次參加各類健康大講堂活動,深入縣區、扶貧車間進行生殖健康宣講,為基層百姓送健康。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李文輝

李文輝,男,漢族,現年34歲,中共黨員,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保衛科副科長,派駐榆中縣韋營鄉黃家岔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駐村幫扶以來,他切實發揮村第一書記作用,以抓黨建促脫貧為指引,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駐村期間經常深入幫扶戶家中走訪慰問、宣講政策,對已脫貧貧困戶進行“回頭看”,防止返貧,對未脫貧3戶5人制定“一戶一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確保脫貧攻堅不落一戶。

2019年,他積極爭取、多方協調,多渠道籌集各類幫扶資金共176萬元。以項目促進產業、以產業帶動脫貧,先後牽頭開辦村集體養羊場、安裝農產品過稱地磅,為全村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建應急避險廣場、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室,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施村主幹道及新農村綠化、加裝光伏發電板和亮化綠化工程等,同時提升改造村委會辦公用房,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李文輝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組織本村黨員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自籌自購併協調企業資助防疫應急物資,保障村民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同時積極謀劃幫扶計劃,推進幫扶項目落地生根,爭取幫扶資金到位促進富民產業項目逐步實施,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本人被評為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徐文國

徐文國,男,漢族,現年57歲,中共黨員,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下四壩村村民。

他曾跑過運輸,搞過餐飲,積蓄了一定資金後返鄉創業承包荒灘荒地植樹造林。2001年開始,他和另外兩個合夥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荒灘、荒地開始種樹,當年就植樹造林100餘畝,畜牧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牛羊成群,之後他又通過轉讓經營的方式獨家經營那片樹林。在他精心耕耘下,小樹茁壯成長,牛兒壯、羊兒肥,一片勃勃生機為家鄉貧瘠的土地添上了明亮的色彩。截至2020年,累計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000多畝,栽植各類樹木40多萬株。在植樹造林之初,徐文國沒有重視,吃了虧、交了學費,但“吃一塹、長一智”,他努力學習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啥培訓班他都首先報名參加,有不懂的他就追著趕著問,主動向專家、能人請教,連續幾次培訓下來,他成了農技中心的“常客”,專家教授的“優秀學員”。

徐文國及其家庭先後被授予“全國種糧大戶”“全國最美生態環保家庭”“甘肅省最美低碳環保家庭”“甘肅省文明家庭”榮譽稱號;2019年他本人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李周勤

李周勤,男,漢族,現年38歲,中共黨員,甘肅省廣播電視總檯電視新聞中心記者。

他始終以新聞記者的職業操守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在新聞一線,用鏡頭和腳步記錄時代變遷。新冠疫情期間,他主動請纓,申請前往武漢採訪,後進入蘭州市肺科醫院感染病房、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隔離點等,持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採訪與隔離,成為全省首批、也是唯一進入省定點醫療機構採訪報道的媒體記者。採寫了大量的新聞作品,並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和新媒體等平臺播發,為社會及時呈現了我省抗疫工作動態和救治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蹟。

他是省廣電總檯青年崗位能手,是甘肅省新春走基層優秀記者,主創的30多件作品獲國家和省級獎項,其中:《“正新”模式讓民勤治沙獲重大突破》《水願》《愛灑隴原》獲中國新聞獎;《無聲的火炬手》獲中國廣播影視獎大獎;《滴水穿“史”》獲四川“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獎、中國廣播電視科教片獎;《消逝的城市記憶》《別樣婚禮》獲中國廣播電視科教片獎;《“活”字》《重建·銘記》《重建的力量》《鑄就堅強堡壘》《風雨大雲寺》《“命運之上”的“靈魂行者”》《春風化雨潤隴原》《此木生芳》《抗戰甘肅故事》《暴雨來臨 文縣搶險幹部群眾齊上陣》等多部作品獲甘肅新聞獎一等獎、甘肅廣播影視獎一等獎。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李藝平

李藝平,男,漢族,現年50歲,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禮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他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堅守者”。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禮縣成為隴南市唯一的疫區、也是全省最早的疫區之一。當很多人都在談“禮”色變的時候,大年初二早晨,李藝平留下81歲正在住院的老母親,從武都家中出發奔赴崗位值守,立即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想方設法多方籌集口罩等防控物資;另一方面,安排對全員進行精準摸排,準確掌握職工行程,並對重點人員進行重點防疫安排,做到了萬無一失。隨著形勢任務變化和復工復產,他主動帶頭到辦稅大廳值班,到各分局各股室督查,引導幹部科學防疫、堅守崗位,確保了疫情防控和稅費徵收兩手抓兩不誤。逆行才是前行,正如他說的那句:“我得對得起胸前這枚黨徽和肩頭這對稅徽。”

在扶貧幫扶中,他多方籌集89萬元為幫扶村解決硬化路等困難,自己掏腰包為五保戶張奶奶盤火炕,想方設法為喪失勞動力的馮五佔一家搞經營,等等。一樁樁為困難群眾辦的實事,平凡普通,卻又珍貴難忘。他多次榮獲“稅源管理能手”“優秀稅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蹟簡介

張巧花

張巧花,女,漢族,現年45歲,中共黨員,定西瑞源農產品農民合作社理事長,中級新型職業農民。

2014年,張巧花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她並沒有被貧困擊垮,搶抓扶貧貸款貼息政策機遇,多方籌措資金,於2015年6月註冊成立定西瑞源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馬鈴薯、扁豆、蕎麥等特色產業種植。她非常注重產品品牌創建和認證工作,從源頭上狠抓產品質量關,通過不懈努力,合作社生產的馬鈴薯於2017年11月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2018年6月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申請的“巧花農場”商標已獲得國家商標總局批准。經過五年的發展,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入股分紅、農機服務、吸納務工、保底回收等形式,帶動發展群眾13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4戶,輻射面積達到3萬至4萬畝,年均吸納富餘勞動力在合作社務工1600多人次。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銷路,合作社還採取“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僅2019年就通過電商平臺向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銷售馬鈴薯1.7萬多箱。2020年1月17日合作社生產的馬鈴薯納入了甘肅“甘味”農產品,並走進新華社銷售,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近年來,她先後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十佳馬鈴薯經紀人”“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她領辦創辦的瑞源農產品農民合作社先後榮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甘肅省示範合作社”“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