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根基,創新的魂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斷想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毅強

1

清華園,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歷百年滄桑,已然斑駁。

正是這座簡樸的墓碑,卻承載著中國思想史上一次振聾發聵的呼喊,而成為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信仰和追求的一個不可磨滅的精神圖騰。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先生自沉於昆明湖,兩年後,清華大學國學院立碑紀念,由陳寅恪先生撰寫碑銘。彼時,外界對王國維自沉猜測頗多,有“愚忠殉清”說,有“逼債”說,甚至有“驚懼”說,儼然一樁公案,撲朔迷離。

對此,作為多年知交的陳寅恪在碑銘中則言:“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進而發出“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百年之嘆。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由此發端,併成為“五四運動”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之一,歷久而彌新,至今被無數世人奉為人生價值的追求目標。

2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雖為人耳熟能詳而津津樂道,也有著無數的解讀和闡發,然而,言之者眾而行之者寡,能夠秉此信仰並在實踐中一以貫之努力行為者寥如晨星。

何以如此,在其有二難,一為知其所以然之難,二為踐行始終之難。

前者之難,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言,“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一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對大多數人而言,脫俗諦之桎梏不僅需要勇氣,更需心志與智慧的合力。若無健全的人格,深厚的學養,理性的思維,以及強大的內心,堅定的信念,則很難建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內在根基。

後者之難,乃在“知行合一”。“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徒懸空口耳講說”,只將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放在嘴邊,在現實中卻蠅營狗苟,隨波逐流,重知而輕行者並不乏見。誠如陳寅恪先生所言,“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屈原之離騷,司馬遷之史記,伽利略的宗教審判,布魯諾的火刑柱,莫不如此。

3

由於長期從事航天科技工作,我更傾向從科學和創新的角度去解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內涵和價值。在斷續零碎的思考中,有了一些感悟。

在我看來,科學精神與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一脈相承,互為表裡的。

科學精神集中體現為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尊重實踐,弘揚理性,知行合一。科學精神倡導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崇尚理性質疑。

科學進步的每一級臺階,都是一個大膽假設,嚴密求證的過程,無不始於懷疑精神,終於理性思考。而其中的每一環節,皆離不開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追求。

胡適認為,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懷疑的思想或方法,考據的功夫等價值觀念是科學與文化進步的基石。

由此而論,科學的人文根基,正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如陳寅恪先生所言:“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

縱觀科學發展的歷史,哥白尼的地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不是在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人文內核下得以產生並改變人類認識世界的固有成見和桎梏。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無論是科技或文化,正在由追隨者向並行者、引領者轉變。而這一轉變,若沒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內在根基,在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競爭、衝突、融合、超越中便難以具有精神的自信和底氣,實踐的勇氣和韌性。

4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僅是科學進步的人文根基,更是一切創新活動的內在靈魂。

在大學的講臺上,陳寅恪先生曾對學生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或許,這是迄今為止關於創新最有氣魄的宣言。這種自信,正是其所堅守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最好詮釋。

創新的本質要求有二,一為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二為創造與革新的意志、勇氣和智慧。而後者,則是精神的獨立和思想的自由的結晶。

創新,是要在無人行進的荊棘叢中探出新路,要在陳規舊俗中打開桎梏,往往更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踽踽獨行而不避生死。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實正是對創新者信念與信仰的本質要求。

當今,創新已成為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發展的根本動力,更是全球競爭的關鍵所在。但是,我們對創新的理解,更多從其形式與結果中給予把握,而較少追問其精神層面的支撐和價值,往往得其形而無其神,致使創新之途或惑於名利,或攝於權勢,或囿於俗諦,或墮於心志,而難以全功。在這些情況下,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便成為創新的支撐與靈魂。

正因於此,在陳寅恪先生看來,“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因為這不僅是精神信仰,更是實踐信條。

中國的創新,更需不唯書、不唯前、不唯外,敢為天下先的信心與氣魄。

5

獨立、自由的代價往往是孤獨與寂寞。於喧囂中秉承獨立的精神,於浮華中保持執著的堅守,方能成就大業。

具有這樣特質的人往往是芸芸眾生中的“關鍵少數”,卻對歷史的發展和事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

扛得住非議、嘲笑、指責,保持強大的內心亦是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的題中之義。

任何偉大的創造和創新都伴隨著舊的框架和理念的桎梏和打壓,但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就如任何時候都能點燃的火種,是探索者們在苦悶或迷茫中徘徊時的巨大精神動力。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價值追求,更是對人類發展的責任的最高體現,沒有這樣的精神內核,便無法承擔探索宇宙,造福人類的重大責任。

楊毅強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原空射運載火箭行政總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