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世人一提後母,大多想到“後母難當”幾個字,的確現實的生活磕絆裡,沒有血緣關係的後母與繼子女要想和親媽一樣和子女親密無間很難做到,更何況確實有一些後母心思齷蹉,為了自己和自己所生子女的利益,不惜算計丈夫前妻的子女,儼然一個刻毒後母形象?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著名作家張愛玲她的筆下就這樣描寫過自己的後母:“聽說父親又要結婚了,如果她此刻伏在欄杆上,我一定會把她推下去,一了百了”。說這話那年,張愛玲14歲,自己父親張廷重(李鴻章外孫)已和自己母親離婚多年,準備另娶國民總理孫寶琦的七姑娘孫用藩。這位孫用蕃就是14歲天才少女張愛玲想要把她推到陽臺下一了百了的後母。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為什麼張愛玲和自己後母有這麼大偏見呢?還是要從他父母的不幸婚姻說起:張愛玲的奶奶是李鴻章愛女,嫁給晚清清流派名士張佩綸,婚後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女兒張茂源。張廷重長大後晚清已經滅亡,但是毫不影響張家家大業大、靠祖產過逍遙日子。後來這位飽讀詩書的公子哥娶了門當戶對的水師提督女黃逸梵 ,本來郎才女貌、相得益彰的小兩口過了幾年幸福生活,但是由於張廷重嫖妓、抽大煙、玩樂、不思進取的公子哥習性逐漸被擁有新思想的原配妻子黃逸梵厭惡,因而在張愛玲和弟弟幼年時候,黃逸梵就毅然決然地和張廷重離了婚,然後遠走歐洲遊學,成為中國婦女界的第一個為自由出走的“娜拉”。從此,可憐的張愛玲和弟弟和張子靜就成了沒娘管的留守兒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用藩嫁到張家。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孫用藩本是大家閨秀,和盛宣懷七女盛愛頤還有上海灘名媛陸小曼交好,因為年輕時候和表哥的情傷服毒自殺未成,成為貴族圈笑柄後心灰意冷轉而吸食鴉片成癮,一來二去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後來在哥哥的保媒下,她嫁給又抽又賭的落魄貴族張廷重,外人看起來這樣的婚姻也算般配,但是她憧憬的婚後美好生活一進門就被已經自己長成和她一般個子高的繼女張愛玲打破了。張愛玲見到她後,對她熱情的搭訕只是冷冷說了句:“你講好話,是違心說好,講壞話才是真心實意,我已經一眼望穿了你,不要枉費心機了”,才女的幾句話像盆冷水潑向孫用藩,也給了她自此後母生活的忐忑不安。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後來的後母、繼女生活中雖有磕絆,但是大部分時間張愛玲在校讀書,在張廷重的調和下,倒也兩邊相安無妨,可是已經在文學上嶄露頭角的張愛玲對“後母”兩個字始終厭惡和提防。隨後發生了著名的“送衣事件”和“耳光事件”,徹底的令張愛玲和後母孫用藩反目,甚至和偏袒孫用藩的父親張廷重決裂,離家出走,投向了回國的母親黃逸梵,繼而求學香港,開啟了另一番文學天地的大有作為,直至十年後名動上海灘,一夜成名,成為中國著名小說界天才女作家。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據說“送衣事件”是指:後母為討好張愛玲把自己穿過的自認為衣料好的一件碎牛肉顏色棉袍送給青春期的張愛玲,張愛玲在晚年自傳小說《對照記》中這樣回憶到:“那碎牛肉顏色的棉袍,穿不完地穿著,像渾身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可見在她心中,這是後母對她的羞辱!

“耳光事件”指的是:一次張愛玲得知自己母親黃逸梵回國,和在大煙榻上正雲裡霧裡吸食鴉片的父親說了聲要去母親那裡,第二天看見一夜未歸的張愛玲回家,後母孫用藩語氣不善地質問幾句,惹起了張愛玲的激烈反譏,孫用藩本來覺得自己這個後母在這個家中沒有地位,便情急之下給了張愛玲一個耳光, 張愛玲頓時發了瘋回擊,後被傭人拉開,自此張愛玲大病一場,之後逃離家門,與偏袒後母的父親張廷重也決裂,轉而投奔了自己生母黃逸梵。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因為張愛玲的不幸家庭經歷,所以張愛玲筆下文章多是蒼涼暗色的。她筆下的母親形象也大多面目猙獰:《半生緣》裡為了錢斷送女兒幸福的顧太太,《金鎖記》裡,因為嫁給殘疾丈夫把怨恨施加給一雙兒女的心理變態的曹七巧……也許在她心裡,這些母親的影子裡都有自己的刻毒後母孫用藩吧。

1986年在上海一家老胡同裡的14平陰暗小屋裡,住著80多歲的張愛玲後母孫用藩,彼時張愛玲已在大洋彼岸,成為大紅大紫的、蜚聲海內外著名作家。當有記者問起當年事時,這位張愛玲筆下著名“惡母”,卻口氣平和、用特有的上海腔緩慢平靜地說到:“張愛玲是著名作家,如果說是因為我刺激了她, 那倒不是壞事,外界惡名我認了。我八十多歲人了,就讓惡名壞名都衝著我來,只要問心無愧,一切無所謂了。”

她是張愛玲筆下惡母,晚年卻對繼女的罵名釋然作答

時光荏苒,如今張愛玲和她後母孫用藩都已作古,無法辨別其中的恩怨是非,老年的張愛玲對友人在書信中提到:“當年對後母的敘述確有誇大成分”,不知道是不是張愛玲年紀已大,經過歲月的沉澱,她對家庭、親情、有了不同的認知,她似乎也在反思自己年輕時候的筆下肆意、年少輕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