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近幾天有個寶媽提問:皮紋測試有科學依據嗎?

我回答:當然沒有啊,好多年前央視就闢謠過,似乎還被列為中國十大騙局第六……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寶媽接著發問:但是我覺得他們的多元智能理論很有道理啊,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做一個,才幾百塊錢,因材施教不香嗎?

回答:因材施教一定香!但皮紋測試是測不出你家孩子是什麼材的,而且大腦具有可塑性,每個人的成長路徑也不是絕對的…

寶媽迫不及待了:無所謂,反正測一個沒幾個錢,我給寶寶報個班都上千,測一個花幾百無所謂,寧可信其有!

我……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家長們愈發焦慮,因為教育內卷愈發的嚴重了。

家長們無法理解,自己當初小時候從未聽說核桃油、亞麻籽油、豬肝粉、DHA、米粉、破壁機,也從未上過英語口語班、邏輯思維班、樂高創新班,也殺入了985、211,怎麼二十幾年後世界變成了這個樣子?

好像孩子一日不學,就被落下千里,一個班不報,孩子就離人上人遠了一步。

內卷是最大的背景,焦慮是最大的需求

因此,什麼皮紋測試、天賦密碼才能一次次將觸角伸向孩子,而家長們卻趨之若鶩,紛紛獻上錢包。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當然了,能被評上全國騙局第六,皮紋測試還是自己一套自洽的邏輯的……

但是說穿了,其實一點也不高端,它的手段和血型論、星座論、生肖論如出一轍。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為啥感覺都很準?

我忍不住一顆躁動的心,闢謠!揭曉一下背後的科學道理。


為啥這些balabala感覺很準?

“血型寶寶”的研究,據應用心理專業的數據,國內外都調查支持,血型和個性是有關聯的。(有關聯和因果關係是兩個概念,就像肥胖者都呼吸,但呼吸不是肥胖的原因,相關不必然,不代表就是對的。)

But,星座和算命之類,在已知科學範疇內尚未證實的情況,是怎麼發生“預測”作用的呢?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你仔細把每個星座、每個血型、每個生肖都看一下,60%都適用於自己,而且絕大多數沒有特別確切的標準

法國心理學家M·D·達卡也提出了“模糊趨同效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後就是趨同了。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自我實現的預言or心理暗示:參考安慰劑,你看到後越相信,則越相信。人只會相信他願意相信的部分。

羅伯特·默頓提出由圖式引發的自我實現預言,即使自己的預期成真的預言。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圖式越強大越發達,我們越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與這些圖式相符的信息和特徵上。同時,我們的心智自動過濾那些與圖式不一致的特徵和信息,在通過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符合既定圖式的信息上,圖式的正確性也得到了確認。(確認相信的,過濾可疑的)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他人或者外界的標籤和期待,當你自己也確信的事後,很可能會變成真的啦!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概率問題,算算數學題。一些是巧合,一些是概率。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管他科學不科學,不管你信不信,按照科學來講,你願意相信的,都會變成現實。

所以,不如盲目相信自己和孩子,因為你相信的就是未來。


還有哪些教育神坑需要規避?

前不久有一些寶媽也在問我:要不要給孩子上右腦開發、量子速讀、閃卡等早教課?

我的回答依然是:這一類神奇的東西,很可能都是大!忽!悠!

我們有4個原則需要注意


1切勿盲目跟風

任何事情都涉及到大腦協作,我們日常做的每一個動作都不可能由一個腦區獨立完成。所謂的裂腦人實驗,針對的是大腦已經分割開的裂腦人進行的實驗,對正常人不同腦區的開放並無相關性和指導性。


2精看得快≠看得懂,記憶力≠學習力

“凡事不決,量子力學”不是說給消費者聽的,而是騙子培訓班的藉口。讓孩子報班去學習量子速讀方法,要求孩子1分鐘識多少字,10分鐘讀幾本書,甚至是矇眼識字,真的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


位列中國十大騙局的神坑,爸媽居然還在跳?

圖片來自微博中國青年報讀者俱樂部


3一些神奇的方法很可能有害

閃卡或高頻閃動的學習方法,很可能會引發孩子的注意力障礙,對孩子的被動注意力產生很大的傷害,對主動注意力也沒有好處。


4任何神奇速成法=忽悠

在養育這件事上,慢就是快,只有跟孩子多陪伴多刺激多感知,在家玩得越好,孩子才能學得越好。


養育孩子就像培育小苗,揠苗助長不可取,多多陪伴,澆水,鬆土,曬太陽,正確的方式帶ta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