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也許是人類史上一個巨大的“騙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體檢的目的是什麼?


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的隱患,提前應對身體的病變,提高自己在疾病面前的存活率?


看起來沒毛病是不是。


那我們再來看,之前很多人聲稱美國普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選極大地提高了美國前列腺患者的生存率。


因為單從生存率這個數據看,美國的患者生存率幾乎比英國高出一倍。


然而,沒有證據表明美國前列腺患者比英國患者活的更久,也沒有證據表明提前進行PSA篩選,及早發現前列腺癌就一定能減少其死亡率。


原因是美國普及了PSA,可以更早地發現前列腺癌患者,英國前列腺癌患者往往到病發才會根據症狀被發現。


所以從生物特徵上來說,兩國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同一年齡死去,較早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美國病人從知道患病到死亡所經歷的時間,肯定比病發後才知道患上前列腺癌的英國病人更久


女性乳腺癌檢測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些重大疾病的排查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普及。然而,還是沒有證據表明及早發現癌症,及早治療病症,就擁有更大的征服病症的幾率


一個癌症患者能不能存活,大概由病情嚴重程度、醫療水平、患者心態等諸多因素決定,但就算這些因素都具備最佳條件,患者也可能因為一些不確定事件而失去生命。


只有養成健康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提前對癌症等加以預防,才能有效降低我們因癌症而死亡的概率。


而提前得知這一疾病可能會增加患者的壓力,反而無法延長他們的生命。


所以,很多人其實是混淆了不確定性和風險這兩個概念。


癌變的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是隨機的而不可控的,所以提前預知並不能降低或消除不確定性發生的概率,醫生和醫療機構只是藉此宣傳罷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就算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預防,我也有可能會生病啊,如果不去體檢提前查出來,我可能就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間。


首先,我討論的是提前體檢就能提高生存率這個觀點正確與否,如果你非要用特例來槓我,我也沒辦法。


體檢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抱著體檢就能提高生存率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因為就算查出來了,在最佳時間進行治療,也不一定就能繼續存活。


“體檢可能會讓我們提前預知疾病,從而也有可能通過治療痊癒” 這樣表述才比較準確。


以上例子是我很久以前從書上看到的,這裡並不是提倡大家不要去體檢,而是想分享一下我受到這個概念啟發後形成的決策方法——概率決策法,以及區分不確定性和風險的重要性


很多人經常會為自己決策的失誤而懊悔不已或者懷疑人生。


學生時代最經常做決策的場景是考試,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選擇題,會用排除法進行篩選,4個排除2個,再2選1,當得知最後答案不對時,通常會責備自己當初的判斷失誤。


長大後,可能作為公司某項目的負責人,在項目進度滯後的情況下,決定採用某宣傳策略,最後收效不及預期,再次陷入自責當中。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那好的決策一定就是對的嗎,或者一定會帶來預期的結果嗎?


“No”


好的決策不是看結果,而是看決策的時候是否遵循了“概率最優”原則。


比如我要在兩個方案中選擇一個,那麼通過我的個人經驗以及對方案的優劣勢對比,只要我選擇了大概率會成功的那一個,我的決策就是對的。


這裡對個人經驗,對事物的分析判斷是否正確不予討論,只討論決策的方法。


即使這個方案最後沒有成功,那也只能說明少概率事件發生了,或者不確定性事件影響了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股票投資者,由於遭受“黑天鵝”事件而出現虧損,你並不用因為當時做了持有的決策而後悔,因為“黑天鵝”事件是不確定事件,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只要你遵循了概率最優原則,在你的判斷下持有的盈利概率大於不持有的概率,你的決策就是對的。


那麼接下來你只要優化投資比例,繼續選擇優質的公司股票,那麼當下一次黑天鵝出現時,你的虧損可能就會降低(記住是可能降低虧損,而不是躲避黑天鵝事件)。


所以一定要記住,如果哪天你向我請教某個方法,千萬不要把100%希望寄託於此,我只做大概率的選擇,而控制不了可能會失敗的概率以及不確性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