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深秋,南京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的辦公駐地,經常可以看到上尉秘書冷少農步履從容的身影。冷少農與訓練總監部總監何應欽是貴州同鄉,也是何應欽在軍隊系統的老部下,加之才學過人、文思縝密、辦事穩重,故深得何應欽的信任。然而,冷少農的真實身份卻是中共中央軍委系統的中共秘密黨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奉黨的指示,仍然留在國民黨軍隊眾秘密為黨工作。1932年,他在南京不幸被捕,不久犧牲於南京城南的雨花臺下。
冷少農,原名冷肇隆,1900年出生於貴州省甕安縣冷家堡一戶清寒農家,自幼在困苦中成長,懂事、勤奮、正直。1917年秋,冷少農考入貴州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第三期法律本科,靠向親友四處借貸支付基本的生活、學習費用,刻苦完成了學業。在校期間,恰值五四運動前後,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接受了馬列主義真理,並將自己的名字“肇農”改為“少農”,立志獻身於勞苦大眾的解放事業。冷少農關心時事,常常抄錄報刊的重要新聞,集成“可則錄”;他關心民生,在日記中寫道:“見民間痛苦抑或受軍閥蹂躪之事,即欲力求改善。”假期返鄉期間,他積極從事民間社會調查,以實際行動告訴鄉親們:軍閥之殘暴必敗,革命事業必成。
1925年夏,大革命的高潮興起。這時,廣州已成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力量彙集的中心。冷少農毅然告別寡母、賢妻和未滿週歲的獨子,帶著兩位同鄉進步知識青年,遠赴廣州投身革命。7月11日,他在途經貴陽給母親的信中寫道:“……就中國各省比較,只有廣東一切設施頗合理想……兒此去目的,完全盡忠革命,為國家為人民盡應盡之能力。”
冷少農到達廣州後投考黃埔軍校,根據其本科學歷、社會經歷、思想水平等綜合情況,他被安排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當時該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來,周恩來同時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冷少農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開始了革命生涯。在黃埔軍校期間,冷少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冷少農在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辦公室工作。11月底,第二次東征勝利後,冷少農擔任周恩來的軍事秘書,直到1926年北伐前夕,冷少農一直擔任該職務。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日子裡,冷少農從周恩來的言傳身教中深受教益,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工作能力等各方面迅速得到提高,成為信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此前,在周恩來主持下,已建立起北伐軍總政治部和各級政治部。與共產黨的骨幹大多數分配到各軍負責政治工作一樣,冷少農隨東路軍部隊北伐,轉戰數省。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實行“清黨”,冷少農因沒有暴露政治身份,在國民黨軍中潛伏下來。
1927年5月,新任中共中央軍委主任周恩來總結血的教訓,在國民黨統治區中共各級組織轉入地下初期,開始領導中共的情報保衛工作。此後,冷少農屬於中共中央軍委系統領導的秘密黨員。他受命利用同鄉、舊部等個人身份的有利條件,打入南京國民黨軍方上層何應欽身邊,主要是為中共領導的武裝鬥爭獲取軍事情報。冷少農先在訓練總監部任職,1930年何應欽就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後,冷少農隨其任軍政部秘書。
冷少農在南京期間,為了開展地下工作,他與同在南京的一些參加過東征北伐、思想進步的貴州籍軍官,如訓練總監部步兵監中校監員鄭仲堅等人,以及貴州籍進步人士多有聯繫。他與曾任中國同盟會貴州分會書記、參與領導貴州辛亥革命的進步人士陳純齋等人在南京大紗帽巷設立秘密聯絡點,傳閱《社會科學大綱》等進步書刊,交流情況。他還在南京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貴州省政府駐南京辦事處等地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和工作關係,如後來與他同期被捕、同時犧牲的宋良誠烈士等,領導他們相機開展革命活動。
1930年10月至1931年秋,蔣介石調集重兵,重點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進行了第一、二、三次軍事“圍剿”。根據反“圍剿”鬥爭的需要,冷少農想方設法獲取國民黨軍“圍剿”紅軍的情報。這時,在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身邊任侍從參謀、作戰科長的鄭仲堅,一直隨指揮“圍剿”的何應欽前往武漢、南昌行營及臨川前線指揮部等處,鄭仲堅數次直接參與擬製國民黨軍“圍剿”紅軍的計劃。他按冷少農的佈置,將“圍剿”計劃秘抄後按約定的秘密通訊方式交給冷少農,再由冷少農按秘密通訊方式寄往上海,最後送達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處。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進行了三次勝利的反“圍剿”鬥爭,冷少農等中共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功不可沒。
身處國民黨政權反動統治中心南京,冷少農不顧個人安危,奉命協助多次遭到破壞的地下中共南京市委恢復組織,並發展南京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濟會,在青年學生中培養革命力量。冷少農還與當時的中共江蘇省委負責人王若飛等人,秘密領導南京地區的“兵運”等革命活動。南京市私立三民中學位於清涼山東麓的盋(bō)山,由於右任等國民黨要員出任校董,冷少農利用在該校兼課講授國文的機會,結合時政,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冷少農還利用軍中舊交等關係,積極營救在浙江被捕的革命同志。
冷少農自1925年離家投身革命後,一直無暇回貴州家鄉省親,他的家人對他產生了誤解。母親不瞭解他在南京的情況,聽信了傳言,認為他在外面得到高官厚祿,享受榮華富貴,忘了家中的高堂和妻兒,在信中責備他“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冷少農在悲痛中給母親寫了一封長達五千字的回信,委婉地向母親作了耐心解釋,並稟告自己的理想抱負:見著勞苦大眾的痛苦,“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想使他們個個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作”,“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的去為他們努力”。冷少農又給剛會寫信的獨子冷德蒼寫了一封信:“時代的車輪不息的旋轉……希望你好好的努力,以期無負於家庭,無負於社會……一個人除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外,還須顧及到社會人類……”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加緊對內部的控制和對人民的壓迫,南京被宣佈為特別戒嚴區。3月,由於時任地下中共南京市委軍事委員路大奎等被捕後叛變出賣,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部逮捕了冷少農等共產黨人。何應欽萬萬沒想到,他的同鄉、親信冷少農,竟然是一個共產黨。許多國民黨官員為討好何應欽,紛紛前來勸降冷少農,讓其供出同伴,但都遭到冷少農的嚴詞拒絕。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得知冷少農被關押在憲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設法營救,但終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冷少農在獄中非常沉穩,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不為高官厚祿所誘,不為嚴刑酷打所屈服。據一個難友回憶:“當時,他被關在我對面的牢房,中間有一個過道,可以互相講話,他們那邊一共關了四個人。而少農同志是穿西裝的,他平時話很少,很樂觀,面對敵人時表現得很冷靜,看起來相當穩重。當時估計,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1932年6月上旬,冷少農等共產黨人在南京雨花臺刑場英勇就義。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經過貴州省甕安縣境時,周恩來一直惦念著這位曾經的戰友,他派人化裝前往地處鄉間的冷少農烈士家,看望烈士的寡母及妻兒,並贈送了十塊銀元以作撫卹。如今,十塊銀元僅剩兩枚,一枚保存在冷少農烈士故居,一枚則由烈士後人捐贈給了江蘇國家安全教育館。這兩枚銀元是冷少農烈士在隱蔽戰線上不朽豐功的見證,也是英雄最閃耀的軍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