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CCU團隊“疫”線故事:我們做好了戰‘疫’到底的準備”

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CCU團隊“疫”線故事:我們做好了戰‘疫’到底的準備”

王天舒(右一)、李帥(右二)、丁曉秋(左二)與李蘭娟院士(中)合影

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CCU團隊“疫”線故事:我們做好了戰‘疫’到底的準備”

賀醒在床旁觀察患者情況 受訪者供圖

在我市支援武漢的醫療隊伍中,有4位隊員來自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重症監護室(CCU)團隊,賀醒和李帥是醫生,丁曉秋和王天舒是護士。2月21日,經過嚴格培訓,李帥、丁曉秋、王天舒被編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CCU病區,編入李蘭娟院士團隊。賀醒被編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四病區,與遼寧醫療隊並肩作戰。

到達武漢後,剛開始投入實戰時,賀醒顯得有些“孤單”,因為同一個科室出來的就他自己進入了四病區。賀醒說,遼寧醫療隊有14位醫生,有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光副教授就有11位,這對他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熟悉了病區環境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他和遼寧醫療隊的隊員成為了朋友,與他們在心臟重症專業方面的很多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在駐地休息的時候,賀醒會與家人視頻聊天。他有兩個孩子,大的4歲,小的才8個月,愛人是市一院的一名護士,每天也要上班,兩個孩子只能交給母親照顧。他經常會通過視頻跟兒子講疫情和病毒的故事,告訴他,很多叔叔阿姨勇敢地在一線跟病毒戰鬥。女兒在他來武漢的第二天學會了叫爸爸。賀醒說,醫院領導經常去家裡慰問,他很感動。

1995年出生的王天舒是市一院支援武漢醫療隊裡年紀最小的一位隊員,別看她年齡小,工作起來相當“老練”。王天舒通過微信,發給記者一段患者稱讚她靜脈穿刺的小視頻,“你是我見過扎針技術最好的護士,回回都是一針見血,而且進針的力度、深度都剛剛好,紮起來也不疼,一看就是高手。”視頻裡,一位60多歲的患者一直誇讚王天舒,親切地叫她“天天”,還誇讚她是個“小可愛”。

“有幸編入李蘭娟院士的國家醫療隊,我很自豪,雖然穿著防護服不方便,不舒服,但我們已經習慣,也完全勝任這裡危重症病人的護理了。”王天舒說。

疫情剛開始,作為一名黨員,丁曉秋第一時間加入醫院省級預備隊,隨時等待進入抗疫一線。進入病區的第一天,因為無法確認確定自己的生理極限,丁曉秋穿上了尿不溼。慶幸的是,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如廁,她堅持下來了。

在這裡工作,他們每天都被感動著。最讓丁曉秋感動的是每天接送她們上下班的公交車司機。她們的駐地距離醫院有20多公里,公交車司機們便24小時待命,每天準時到指定位置等待著他們上下班。

工作間隙,他們時刻關注著武漢和世界各國疫情的進展。李帥說,現在武漢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世界其他國家疫情則呈集中暴發之勢。“這次疫情,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李帥說。“我爸爸是黨員,我從小就想入黨。疫情暴發說黨員先上時,我特別擔心來不了,到前線後我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王天舒激動地說。3月17日和19日,李帥和王天舒“火線”入黨,完成了他們一直想入黨的願望。

看著其他醫療隊相繼回家,他們也想家。“雖然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還沒取得完全勝利,我們已做好了疫情不退,我們不走的準備。”賀醒說,明年這個時候他們會帶著家人再到這個英雄的城市,賞櫻花、遊長江、登黃鶴樓、吃熱乾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