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在2020年新年伊始的時刻,華中阜外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CCU主任張靜教授曾經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這樣的年度主題詞:不忘初心、顧全大局、精益求精、持續奔跑。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作為國內知名的心臟重症專家,這些凝練的詞語中包含著她對於學科成長的感悟與學科發展的規劃。對於任何一個團隊而言,“初心”應該是他們在成長中對於價值觀念和精神源泉的求索,“大局”應該是他們在勠力同心和團結向上過程中對於自身定位和通力合作的思考。“精益求精”則彰顯了心臟重症團隊對於自身內涵式發展的態度,堅持不變的“持續奔跑”則應該是心臟重症團隊最美的前行姿態。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張靜主任所帶領的心臟重症團隊已經悄然成長為心臟重症領域的瑰麗“名片”,引領著河南省心臟重症事業朝著更好的方向前行發展。


“拓荒”心臟重症學科發展,以精細化管理引領精準治療

只要走進心臟重症醫學科的病房,大家總會從病床單元旁有諸多細節發現。為了更加醒目地顯示病人信息,從而使大家在查房時能夠反覆地進行核對。每張病床床頭都有一張明確的信息標識卡,醫護人員只要稍微抬頭就能夠看清讀到。更為用心的是,張靜主任讓大家給每個信息標識卡上用簡易符號標明瞭病人用藥情況,比如病人正在服用雙聯抗凝藥物,他們的標識卡上就會貼上兩個醒目的“血滴狀”圖標給予警示。看似微小的動作,醫護人員只要走到床旁,就能立即明白病人的用藥信息。諸如此類的管理細節,心臟重症醫學科幾乎隨處可見。所有的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實現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從而使每個病人都能享有最精準化的治療。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為了使病人能夠更好地存活,我們付出再多的努力都不為過。張靜主任這句耳熟能詳的口頭禪已經成為團隊成員們心目中的工作“信條”。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大家仍舊會在繁忙的工作中用心做事,從而使所有的事情都朝著最有利於病人治療的方向發展。肺栓塞和心力衰竭都是CCU裡的常見疾病,這兩種情況都會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為了能夠嚴密監測病情,大家在每天交班前都會測量病人的“下肢周徑”,並在交班過程中給予交接溝通,醫護人員們能夠通過具體的數據來準確評估病人的相關疾病風險和治療轉規。

誠如大家所知,ECMO(“體外膜氧合”的英文簡稱)技術代表著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的疑難危重疾病的救治水平。面對這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救命神器”,為了使其上機期間更好運行,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張靜主任對於心臟重症軍團提出了關於ECMO技術的“軍規”,指導大家應用心臟超聲和無創心排來指導ECMO流量優化。同時創新性地提出分段式覆蓋、“靜”式包紮法等實用技巧。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張靜主任曾經提出CCU裡緊緊圍繞患者生命安全的“二十二條軍規”,主要包括:首接負責制、每日心電圖、血鉀管理、低血壓“零容忍”、像愛護血管一樣愛護氣道、血糖管理要“八九不離十”、讀懂血氣分析才能真正讀懂病人、下肢血栓預防要時刻警醒、雙上肢脈搏查體不能偷懶、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高危藥品標識制度、呼吸機拔管細則、預計麻醉甦醒時間、重症患者的肢體約束、輸血管理及規範記錄、讓康復成為習慣、院感無小事、血管穿刺與包紮、心臟輔助裝置患者外出檢查及過床制度、科室應急方案、“三個CCU”的科室文化、CCU的對外宣傳。在CCU心臟重症軍團的理念裡,這些看似條條框框的制度不是約束,而是對於病人生命安全最負責的態度。因此,任何時候都必須用心貫徹落實。

結合心臟重症臨床救治特點,張靜帶領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心臟重症“四個翅膀”理論和“心臟重症目標靶向性管理”理論,使河南省心臟重症事業逐步走向理論成熟。除此之外,CCU在精細化管理上有過很多探索。為了使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得到最佳效果,張靜主任提出了心臟重症醫學科的“閉合式診斷治療環”和“目標管理月”。為了保證平安轉出病人能夠接受到持續有效的治療,張靜主任帶領大家建立了“CCU後訪視制度”。為了使患者家屬更加理解監護室內的故事,從而消除醫患溝通隔閡,張靜主任每週都會選擇固定時間進行“CCU走廊宣教”。為了使患者家屬緩解焦慮情緒,從而能夠為患者尋求更多的有效就醫支持。張靜主任定期開展心臟重症“向日葵”志願者活動。所有這些看似簡單的舉措,裡面都包含著心臟重症團隊對於精細化管理的不懈追求。

“病人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心臟重症的精準治療需要向學科的精細化管理要答案。”深耕心臟重症領域多年之後,張靜主任對於科室的精細化管理有著格外的認同。她從內心深深明白,監護病房中病人們的病情往往會“瞬息萬變”,但精細化管理確是以“不變應萬變”最好的方式。心臟重症學科的精細化管理需要處處立足於患者的生命安全,從而能夠使無數細節上的成功最終帶來關於疾病本身的最佳療效。在未來的醫學發展中,精細化管理將成為優秀學科不斷成長髮展的“不二法門”,也將成為每個學科在走向成熟和優秀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成長抉擇。


疫情是最好的教材,從中讀懂學科發展方向

2020年春季期間,遍佈神州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註定將會給國人留下深刻的抗疫記憶。面對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每個醫護人員都經歷了一場終生難忘的生死考驗。作為2003年參與非典抗疫一線的優秀專家,張靜主任在大年初三起就積極交上了請纓一線的請戰書。從2月初起,她臨危受命,開始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多學科會診(MDT)團隊專家組成員全天候參與至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中。為了能夠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她所在的專家組常常堅持工作至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作為專家組成員中的心臟重症專家,她總能夠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和循環系統受累情況給出最中肯的建議。在診治省內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張靜主任發現,新冠肺炎最初可能只會累及肺臟,但至疾病危重階段遲早會走到呼吸循環衰竭的糟糕境遇,而到這種階段通常就會使病情“雪上加霜”。於是,面對臨床救治工作,她總會提醒一線大夫注意監測心功能和多臟器保護,從而使病人能夠更好地度過疾病危險期。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逐漸“吃緊”,張靜主任仍舊沒有停止學習的步伐。為了使國內外專家們能夠在前沿知識和救治經驗共享交流,張靜主任通過河南省心臟重症網絡學院常態化開展在線交流活動,力爭使心臟重症的前沿理論與實用技術在彈指間傳播至疫情防控的各個角落,以期實現“停會不停學”和“學在最前線”的辦會初衷。雲端相約,會議依舊精彩。據不完全統計,參與每場網絡會議進行學習的醫護人員人數都會高達6000人次左右。

結合CCU在機械循環輔助裝置上的應用經驗,張靜主任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進行“傳幫帶”,從而使大家都能夠在有效救治過程中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作為河南省內首席心臟重症專家,她將新冠肺炎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河南經驗”寫入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專家建議》,為新冠肺炎所引起的呼吸循環衰竭疾病提供最有力的救治策略,從而贏得國內外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

疫情是最好的教材,災難是最好的課堂。作為心臟重症領域的資深專家,張靜主任發現,面對新冠肺炎這樣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任何學科都不能獨善其身。人的生命是各個器官組織密切合作的有機體,面對生命的危重狀態,任何專科都不能“單槍匹馬”地陪伴病人度過難關,多學科的的通力合作顯得尤其重要。也就是出於這樣的思考,她更加清晰明白了心臟重症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們不僅要在重症心臟疾病領域卓有建樹,還要在重症疾病所引起的心臟受累方面有所作為,從而使心臟重症學科能夠在多學科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更好地為心臟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傳播適宜技術,打造“金專”“金課”

2017年的夏天是個難忘的季節,註定會在CCU的成長曆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時值炎夏的6月7日,張靜教授醞釀良久的願望終於正式落地實現: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正式開講。從接手CCU病區主任的那一天起,張靜教授就一直在思索:如何打造一個常態化併力爭成為“品牌”的學術交流平臺?當她將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的想法付諸實踐的時刻,她更加堅信自己心中這份執著所存在的意義。

根據張靜教授最初的構想,她只是想讓這個平臺成為學術交流的媒介,從而為來自省內外的心臟重症同仁提供“坐而論道”的機會。逐漸地,她開始嘗試在這個平臺上開展臨床醫生教育項目,傳播專科適宜技術,以期建立健全的心臟重症系統化培訓體系和機制。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面對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日趨擴大的學術影響力,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講者在這裡留下了關於臨床救治的真知灼見。為了適應網絡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勢,由此衍生出的河南省心臟重症網絡學院也相繼走上正軌。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愈發認可並逐漸習慣了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的學術交流方式,張靜主任也開始從學術內容與授課安排上進行深刻的改革。在她內心深處,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不僅要成為學術交流平臺,更要成為代表河南省心臟重症救治水平的亮麗“名片”。

從此之後,張靜教授開始更加重視相關學術活動的內涵與品質。在經過實際調研與基層走訪之後,她把心臟重症適宜技術作為所有學術活動的“乾貨”,並在此基礎上拓展性地融入相關技術的前沿進展。“這裡要成為CCU主任的“搖籃”,只有適宜技術才能真正走入人心。我們要根據學科發展實際,講授學得會、用得上、帶得走的‘金專’‘金課’,從而為各地培養‘帶不走的心臟重症團隊’。”每當被問及關於心臟重症學院的思考時,張靜教授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2018年8月14日,首屆中國醫師節即將來臨之際,CCU在學術培訓課程上有了新的革新與突破。為了打造集中而高效的院內學術活動,張靜教授又提出了“心臟重症菁英培訓班”的學術構想。在廣泛採納諸多意見之後,她當即使之付諸現實。心臟重症菁英培訓班是由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設置的院內“集訓營式”學習培訓活動,其培訓課程主要圍繞心臟重症實用臨床技術和心臟重症“四雙翅膀”(主要是包括呼吸機、CRRT、營養管理和鎮靜鎮痛)。

心臟重症菁英培訓班採取“理論授課+床旁實踐”的學習模式,每週由相關領域導師團隊於固定時間進行專題講座,然後在帶教教師或上級醫師指導下進行床旁操作實踐,從而達到抽象理論和臨床實戰之間的相互滲透、互為補充、高度契合。心臟重症菁英培訓班致力於打造心臟重症醫師的“夢想課堂”,力爭使每位願意於心髒重症事業中逐夢成長的青年醫師找到學習平臺,涉獵前沿理論,收穫實踐真知。

從此之後,“河南省心臟重症學院”與“心臟重症菁英培訓班”便成為CCU課程培訓中“金專”“金課” 的代名詞。來自省內外的多家心臟重症團隊先後組團前來“取經”交流,我們終於在心臟重症事業的“河南實踐”中途經滿程崎嶇而走出風光旖旎的道路。

我們為什麼要去打造“金專”“金課”?理由很簡單但卻足夠具有說服力:“金專”能夠使大家對心臟重症專業產生深厚認同感乃至純粹的熱愛,“金課”能夠使大家在領略到獨特學科風采之後儘快學好上路。“金專”是專業本身的“金字招牌”,“金課”是我們從客觀角度所給予的厚重賦值。“金專”“金課”是嚴謹求真學風的內涵體現,終將沉澱成為整個團隊在這個學科領域的深厚底蘊與實力。


肇啟“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讓“國家隊”醫療資源觸手可及

2018年10月中旬,時值華中阜外醫院正式開診之後的第一個“金秋”,在全面規劃學科發展和評估科室運行情況之後,張靜主任創造性地提出了“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的理念規劃。

由於心臟重症的臨床診療需要建立在優秀的心臟學科發展平臺之上,並不是每所醫療單位都能夠在心臟重症學科建設上“大刀闊斧”。結合自己在心臟重症領域摸爬滾打的成長經歷,她能敏銳體會到基層對於心臟重症醫療資源的剛性需求。而此時,華中阜外醫院正式開診即將一週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專家們的“常態化”坐診幫扶已經使這個全新的醫院贏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反覆的斟酌思考之後,她從內心反覆告訴自己:“既然我們在全省擁有‘國家隊’的醫療資源,那就得讓CCU的學科發展走在全省最前列。”

“從‘北京阜外’到‘阜外華中’,這個凝聚著戰略眼光與智慧的創新性力作已然成為“國家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教科書式”典範。從“阜外華中”到基層“廣闊天地”,我們義無反顧地接住了心臟重症走向基層的“最後一棒”,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老百姓最需要和“觸手可及”的地方。”正是出於這樣的純粹初衷,張靜主任在結合既往遠程救治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性地提出了“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的現實構想。

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們的遠程救治不是單單停留在技術指導層面,而是將心臟重症的“救治窗口”前移,由資深心臟重症醫師和護師組成遠程救治團隊,深入至當地醫院來進行實地“增援”。如果病情符合轉診指徵,患者就會在嚴密監護狀態下轉至阜外華中。

鑑於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的獨特“區位+交通”優勢,5小時的高速公路行程幾乎能夠到達河南省所有地市和重要縣區。依據從鄭州出發後最快接觸患者的時間,我們將全省各地市及重要縣區細緻劃分為“1h生命圈”、“2h生命圈”“3h生命圈”……有了這樣的考慮,我們能夠有時間結合患者病情特點來制定出最合適、最符合生命安全利益的綜合救治方案。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立足於啟動有效救治時間,使中原地區的心臟重症臨床救治成為完整的體系,每位急需救治的心臟重症患者都能從中找到“觸手可及”的心臟重症醫療資源。正因為“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的存在,我們的CCU擁有了一種更加靈活高效的運行模式,我們已經從行動中將“移動CCU”變為了現實,並探索出了可供借鑑與推廣的成熟模式。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2019年2月18日,CCU病區張靜教授一大早就收到來自山西太原地區患者所帶來的驚喜。對於這位成功救治的暴發性心肌炎女性患者而言,她在一週前曾經處於“命懸一線”狀態。面對普通感冒後所發生的心源性休克,CCU心臟重症團隊第一時間就派出了遠程救援的醫護團隊。不顧天寒路遠和大雪紛飛,心臟重症團隊穿越了茫茫太行山,在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簡稱)輔助下進行遠程轉運,同患者共同經歷了值得刻骨銘心的“千里救援路”。臨近好轉出院,患者本人及家屬送來了長達10米的致謝條幅,而條幅上的字註定會令張靜終生難忘:豫晉一家親,兩地共救心,感謝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再創生命奇蹟。

收到這個致謝條幅之後,張靜教授不由地從內心追問自己:“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那麼5小時到底能走多遠?”隨著心臟重症學科的發展,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最為準確的答案,但仍舊需要從內心篤定的是:我們已經走過千山萬水,未來仍舊需要不斷去跋山涉水,生命的意義往往會大於任何數字,讓心臟重症患者活下來就是最好的詮釋。

在當前階段,尤其是在經歷過新冠疫情之後,大家能夠明顯體會到: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於優質醫療資源的剛性需求同亟待落實和提升的精準醫療實踐之間的矛盾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迫在眉睫的問題。正是出於這樣的形勢判斷,能夠使“國家隊”優質醫療資源變得觸手可及的“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應該是彌合當前階段矛盾的最佳選擇。

每當面對“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張靜主任都將自己比作生命的追光者。在心臟重症面前,她所帶領的團隊可能並不能完全控制生命的全部,但卻會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神,坐得住板凳,用螞蟻啃骨頭般的艱辛,在黑暗中尋找心臟重症臨床救治的絲絲光明。“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成就了她們關於“移動CCU”的夢想初衷,也成為了她們內心中最明亮的地方,因為在這裡,她們的持續奔跑註定會點亮更多生命的燭光!

在張靜主任所倡導的學科發展理念中,致力於打造心臟重症“金牌”團隊的學科夢想無時無刻不縈繞在內心最深處。在她深邃的思考中,心臟重症醫學科的發展要顧全大局,甘做“頂樑柱”,致力於成為心臟病前沿學術的倡導者、科學救治理念的踐行者、最優治療方案的引領者和心臟重症學科發展的探索者,以期將學科的發展始終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並軌”,從而以最好的“奔跑”姿態和最專業的學術態度為心臟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靜主任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習慣性地到當地的心臟重症監護病房走走。腳下沾滿了泥土之後,她對於心臟重症學科發展會有著更加清醒和理性的思考。作為省內知名心臟重症專家,她深刻理解優秀的學科發展和隨之產生的醫療資源對於當地人民群眾的健康照護作用,所以她在前行的道路從來不曾停下腳步。“我們只有在這條路上做得更好和走得更遠,我們才能更好地服務人民。”每當談起這句話時,張靜主任所能體會到的好像不僅只是學科發展的現實需要,而更像是從她咬緊的牙關中所迸發出的一種責任與擔當。這裡面不僅蘊含著她身上“用藥如用兵”的嚴謹細膩與務實精進,更滿懷著她內心深處對於“理身如理國”的不懈追求與深沉無私的家國情懷。

為了心臟重症事業而上下求索,她用持續奔跑的背影告訴我們前行的意義。惟篤行者守正創新,惟創新者行穩致遠。或許誠如魯迅先生所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成長的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幸運,她最深刻的體會則是:“艱難前行的時候並不能馬上看清前行的路,走著走著才能看到黎明天亮後的整片天空。”在許多成長面前,一個人往往並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選擇堅持,而是因為堅持過了才能看到珍貴的希望。經過了這樣的心路歷程,她開始更加相信美國詩人穆爾的那句充滿著豪情與鬥志的慨嘆:勝利不會向我們走來,我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張靜主任人物名片

「醫界女傑」張靜,做持續奔跑的前行者,為心臟重症而上下求索


張靜,中共黨員,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CCU病區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心臟重症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副會長,河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心血管健康管理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卒中學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心電學會名譽副會長,河南省全民健康促進會常務委員,河南省中西結合學會委員,河南省保健委員會幹部保健會診專家。《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誌》編委。


科室名片

河南省人民醫院、華中阜外醫院心臟重症醫學科成為國內首家以學科建制並處於領先地位的心臟重症醫學科,具有包含冠心病監護病房(CCU)和心臟危重症疾病監護單元等臨床功能。在張靜的學科發展理念中,華中阜外醫院心臟重症醫學科要著力打造“心臟重症生命安全島”,從而為輻射華中、涵蓋全省在內的中原地區心臟重症患者傾力保駕護航。受到這種學科理念的薰陶,心臟重症醫學科完成了諸多難度高且病情危重複雜的心臟疾病的診療,並創新性地開展了ECMO輔助支持下的心肺復甦、ECMO+IABP+呼吸機支持下的冠脈造影(CAG)+冠脈支架植入(PCI)、清醒ECMO+IABP心臟輔助綜合救治暴發性心肌炎、腎功能不全患者的CAG+PCI、應用心衰超濾裝置救治重症心衰、3D打印指導下的室間隔穿孔封堵術等醫療新技術,其綜合救治實力已經逐漸走在國內心臟重症領域的領先梯隊。

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張靜所帶領的河南省人民醫院、華中阜外醫院心臟重症醫學科在診治各種心臟急危重症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合併心臟破裂(室間隔穿孔、乳頭肌斷裂、腱索斷裂)、心源性休克、難治性心絞痛、惡性心律失常、重症心力衰竭、頑固性高血壓病、暴發性心肌炎、心肌病、各種心臟瓣膜病、肺栓塞等疾病的規範救治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也在機械循環輔助裝置的臨床應用、心臟重症合併多學科疾病和腫瘤相關心臟病等領域有所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