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说起千古一帝,你最先想到谁?说实话,我最先想到秦始皇。但是始皇帝开创的秦朝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开创了中华大一统的制度革新,但是秦王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时间太短了,而且在后世,总要有个“暴政”的滥觞。

真正做到调节秦制与周制,实现真正长治久安的帝王,应该是与始皇帝齐名的汉武帝。

自古功莫过秦皇汉武,那么我们知道为什么汉武帝当得起这个千古一帝吗?

他在内政方面其实功过参半,维护了统一,晚年也确实损伤了民力。功过向来难以评定,这些事情本文不想多言。但他对外开疆拓土,确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仔细地看一看西汉时期的版图,你会发现我们现如今除了闯关东以后开发出来的吉黑两省,其余的内地人口稠密地区全部都在汉武帝开创的版图上。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密密麻麻的红色区域与西汉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


有人要问了,这有什么问题吗?别急,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众所周知,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但是此时的华夏族,从很大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而是一个依靠血缘、文化和地域三者共同划定的一个相对模糊的族群,类似于一种西方“高卢人”或者“欧罗巴人”这样的群体,在一个共主之下、拥有类似文化但口语并不一定相通的多个小国的联盟,如果依照这样的发展方式进入近代,我们国家肯定像欧洲一样了。

秦朝的统一使得构建一个大一统的天下族群成为可能,但是无奈秦朝太短,我们这个民族并没有被冠以“秦族”的名称。

汉初的楚汉之争,实际上包含着这样的道路选择之争:是跟随天下共主西楚霸王,重建一个诸侯林立的华夏世界,还是跟随斩白蛇起义的汉高祖,重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汉朝初年各诸侯国分布


历史选择了后者,但汉初的布衣朝廷面对时局,并没有太好的方法,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冒顿单于的四十万铁骑,刘邦不惜贿赂匈奴人以期逃脱,是汉家对外的第一次挫折;而景帝固然平定了七国之乱,但关东“大诸侯之有异心者”仍然是高悬在天下之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威胁着汉王朝的统一与安定;且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也是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再则,西汉初年尊奉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但那毕竟是一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在休养生息70年后,汉朝国力渐渐殷实,汉武帝自然想改变这一局面,推行更为积极的政治。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汉武大帝


所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武帝大致在内政、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汉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经过汉武帝的一番作为之后,“汉”这个名字成为了我们永远的名字。

在汉初,长安距离匈奴最近的白羊王、楼烦王的势力边界最近只有七百公里,匈奴骑兵一日即可兵临城下,对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国防压力。此时的汉朝仅仅是一个包括中原数省以及空旷的江南和巴蜀的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型国家,四周缺乏缓冲区,最西不过到陇西临洮,以西的河西走廊为匈奴人控制下的月氏故地,部分没有西迁的月氏人臣服于匈奴,他们可以打造当时的东亚最为先进的弓箭,河西走廊已经成为匈奴事实上的兵器工业中心,与占据河套平原的白羊王、楼烦王遥相呼应,汉朝西北边疆实际处于门户洞开的局面。

而在南方,此时的江南还尚未开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而且经过秦末的战乱,闽越、南越、东瓯等百越诸国纷纷独立,在西南则存在着夜郎、滇国和哀牢国等少数民族,它们与匈奴一起,包围着新兴的汉朝,此时的中原王朝,国力十分孱弱。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西汉初年被包围的中原王朝


作为秦朝旧将赵佗建立的南越,秦朝闽中郡割据的闽越,属于先秦越国附属的东瓯,楚国大将庄蹻建立的滇国,以及燕国人卫满建立的卫满朝鲜,还有被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占据的河套地区,这些小国如果不统一,秦朝故地如果不恢复,则实在无法称其为完成了华夏的统一大业。

这些地方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有多大的面积,甚至也不在于有多少人口和收益,关键在于,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天然边界,东、南到海,北靠阴山,西接青藏高原,包括河湟谷地,这是农业文明时代华夏人所能稳固治理的极限地域,由于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一洗汉初白登之围的耻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华夏后人融合了被视为宗支的百越和西南各国的后裔,遂被称为汉族。而后来的交趾和朝鲜虽然独立,但也成为了汉文化圈的一部分,可以说,汉武帝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让华夏族从此有了稳固的民族共同地域,奠定了汉民族形成、稳定与发展的地理基础。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汉武帝末期的汉朝疆域与日后的汉地范围高度一致


而“推恩令”的实施,则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了诸侯内部割据的问题,从此以后,诸侯的地盘越分越小,各诸侯国在实际上纳入了中央王朝的郡县治理体系之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汉武帝铸币改革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实际上经过这次改革之后,秦始皇的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的改革才算是最终完成。在西汉初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软弱,以致无法统一货币制度,私人铸币盛行,国家经济法度混乱,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汉初经多年战乱,经济凋敝,财力匮乏所致,但深层原因则是各地方豪强与大型诸侯串通一气,用以割据自立的资本,本质上是先秦不远,社会人心不稳,总有想要恢复诸侯割据之世的思想与倾向,而通过先后六次的币制改革,拨乱反正,不断削弱诸侯与豪强势力,雷厉风行,确立了五铢钱及其制度的合理化,新五铢钱的做工精致,并且质量、成色好,加上轻量适中,使这种铜钱形制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历时2000多年,奠定了中原王朝的经济繁荣。其次,政府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基本上断绝了私人铸币的源泉,维护了国家政令法令的畅通。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孔铜钱(孔方兄)


最后,说一说受到很大争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点确实造成了后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僵化,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西汉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一选择不能说最好,但是恐怕已经是最稳妥、最实际的选择,汉武帝本人并不尊儒,但是在当时能够为国家提供治理经验的儒墨法道四家之中,法家如果摆在最前头,秦朝的教训历历在目,而道家出世倾向最重,无法提供长期政治建构的思想,墨家倒是不错,但是墨家的工商业思想不符合中原王朝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客观现实,如果尊崇墨家,那么地理的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使得中国可能长期并不会进行海外贸易和扩张,而是陷入日本战国时代那种诸侯林立的武装割据之中。而儒家作为“周政”的代表,毕竟符合治理人心的基本要求,尊儒,用法,外儒内法的中原王朝基本政治思想得到了确立,虽然造成了日后中国的落后,但毕竟维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大一统王朝生生不息,使得中国文化自身没有产生断层,并在晚清可以以一个统一国家的姿态和条件来面对崛起的西方列强。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还是第一个带领中国人走出去的帝王,我想凿空西域这一亘古未有的空前壮举,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不言而喻,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开拓了西域万里河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更重要的是,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最终没有选择将华夏封闭,外来文化从西域经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内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也使得中华民族真正具备了开放包容的宏大气质。


汉武帝为什么称得上千古一帝?因为他奠定了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凿空西域的张骞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与削平诸侯,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共同地域;他的币制改革,奠定了汉民族的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奠定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框架。自此以后,一个雄踞东亚大陆,进行着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较为保守内敛而又不失开放气质的汉族诞生了,这就是我们这个现代民族真正的源头。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