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文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重讀毛主席的《別了,司徒雷登》,對當下依然有很深的現實教育意義。

裡面有一句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原句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結合新時代,意思可理解為——

當老百姓為了某一項追求,不再怕死了,那麼統治者用剝奪其生命的方式來威嚇他,將沒有作用了。

這體現了中國人民面對強權、霸權,勇敢、大無畏的精神。

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裡寫過一段話——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中華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