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祁连新发展系列报道:脱贫攻坚战役扶贫扶志齐绘同心圆共筑中国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9年,祁连县成功摘掉一般贫困县“帽子”,被命名为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祁连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率先在全州范围内建立健全了防贫减贫机制,制定了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处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绝对贫困“清零”行动等工作方案,全年投入资金2.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投资6883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4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超过10万元。“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持续巩固攻坚成效,不断凝聚高标准脱贫合力,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巩固成效与提升质量并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实现“三率一度”全面达标。

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大病保险连续四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教育、金融、住房等行业扶贫深入推进。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结对认亲帮扶连续4年实现帮扶到户全覆盖,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与结对帮扶干部职工协调配合,保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延续性。发放“530小额信贷”等扶贫贷款7500万元。“精神脱贫”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摘帽不摘监管。把精准识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扎实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督查检查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扶贫领域巡察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中央专项巡视反馈的32条问题整改实现“清零”销号。

“最近这段时间不是很忙,参加这个培训,让我们弄明白了牦牛、藏羊等畜牧业养殖技术方面的一些难题,这对我们牧民来说真的很实用。”在藏羊牦牛高效养殖推广技术培训班课间休息时,祁连县野牛沟乡牧民代吉扎西说。

祁连县通过集中办班、以会代训、入户讲解、现场指导多种形式,选调长期从事农牧业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责任心和丰富经验的“土专家”、科技特派员组成一支质量高、不走读、白话多、群众易记易懂易会的“草根”师资队伍,进村入社、进棚入圈,在不同时段对全县农牧民技术骨干进行科技培训,及时宣传推广国家惠农政策、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牧民。以乡土人才传“土方”,着力培养本土“草根”专家为抓手,现场对农牧民传授技术技能和技术指导,把自己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周围群众,服务和带动更多农牧民群众主动接受和开展科技养殖与种植,通过乡土专家现场教、专业技术人员集中讲、专家顾问送成果等方式,不断提高农牧民实用技术应用水平和科学素养,有效地提升了农牧民群众依靠技术增收致富的能力,使科技成为农牧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先导。近年来,依托“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投入培训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启动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以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烹饪制作、民间工艺品等为重点,培训贫困劳动力1454人,基本实现了培训1人、转移1人、脱贫1户的目标。

依托“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祁连庭院优美、群众富裕、乡风文明、村庄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大动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扶贫开发项目村儿童入学率达100%,电视入户率达95%,100%的农民群众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平安创建、和谐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人心,贫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谋致富、促发展、奔小康的风气日益浓厚,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致富改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走进风景如画的天镜祁连,看到的不仅是村庄里排排整齐的红瓦砖墙,别具一格的农家社院,崭新漂亮的村级小学教室,宽阔平坦的乡村硬化道路,还有户户新建的标准化暖棚、牛舍,更让人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劲头。在春风流溢的七彩画卷里,祁连各族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沐浴下,沿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走向更加富裕而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