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赠范晔 三国·吴国人: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书法误写成陆机)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这首诗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于是折梅赋诗赠友。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的情趣。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陆凯与范晔之间的友情无须用言语来表达,因为言语已经不足以概括他们对彼此的挂念与关心,只需要一枝梅花,便能带来春日相聚的气息,因为梅花盛放的季节是最接近春天的,而这枝梅花,也预示着他们即将再见的信息。关于友情,我们有时候容易忽略,因为它既不是亲情血浓于水,也没有爱情刻骨铭心,友情给人的感觉像一株温柔的百合花,不如牡丹国色天香,也不似冬梅凌寒孤寂,友情永远都带着一份浅浅的心安,它不会占据人生的太多部分,但却在你需要它的时候始终形影不离地陪伴在你身边。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全凝聚在小小的梅花上。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从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了梅花及赠别的代名词了。可见影响深远。唐宋以后,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用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近世所称。”可见这首小诗的传世艺术魅力。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融为一体。由此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 想象的丰富。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友情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都要肩负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使命,我们要努力工作,然后成家,我们属于自己的圈子开始变得越来越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目标要实现,我们变得越来越忙,越来越没有时间去见一见昔日的伙伴,随着岁月消逝,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留有印记的人,慢慢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计其数,这首《赠范晔》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短诗中的精品,在于它构思精巧,清新自然,富有情趣。借物相喻,在特定的时节里,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情感。

王树山书法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陆凯等诗赏录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是南北朝人。《魏书》有传。《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