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传变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那为什么说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阳明不是在中间吗?

段兴宇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有问题!

中医不是西医,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表里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辨证,而不是说病就在这个地方,为了方便理解而已。

经络的运行不是按表里来的,无论那条经络,既有在表运行,也有在里运行,当然也有在半表半里运行。

中医的辨证必须通过五诊全面考察人体的全部反应,才可以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判依据,才能指导开方。


经方民医


六经传变的顺序历代争论非常大,《黄帝内经》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顺序。《伤寒杂病论》的顺序亦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但是临床上疾病会这么传变吗?

当然不会,仲景在书中从未讲过太阳病一定会传入阳明,或是传入少阳,而是讲阳明病可以由太阳传来,少阳病也可以由太阳传变,因此临床是丰富多彩的,不拘一格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言。

太阳为疾病最初之形,变化莫测,可以一直存在,也可以向内传变,可以转为阳明病(太阳病发汗,汗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可以转变为少阳(伤寒,脉弦细,头痛有热者,属少阳),当然也可以变为三阴证(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并无一定的传变次序。

《伤寒论》中有一句话:“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什么意思呢?疾病到了阳明腹实证,胃实肠燥,大便结于肠中难出,则很难传变,更不要说向着少阳传变。

这个传变规律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来不读《伤寒论》,人云亦云。其实《伤寒论》作为一部临床经典,反应的是真实的临床,而且教我们如何因对变化,这是《伤寒论》最有价值的地方,没有一句赘言,句句都是精华。因此常读《伤寒论》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原来临床如此丰富多彩,原来仲景先师如此伟大。


金匮真言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其实很多中医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是谁也没弄明白,都是稀里糊涂的乱说一通。

其实太阳和阳明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太阳不会传病于阳明。那么这样说法对不对呢?答案是对的。

这就变成了,太阳直接传病于少阳,阳明也直接传病于少阳。同时太阳和阳明的关系变成了并列的,阴阳关系,天地关系。而不是你所理解的,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关系。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希望能够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