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2017年6月,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来到南京,采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

视频加载中...

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黄煌

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

江苏省名中医

著名经方学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是有流派的,因为中医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各个地域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生活经验也不一样,所以就像中华料理一样,有各种菜系,中医必然也有,甚至每个人对认识人体和处理疾病的方法思路不一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流派。

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但是大的原则应该不变《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很多理论从《黄帝内经》过来。《伤寒论》是我们临床的规范,做临床医生,特别是开方子,离不开《伤寒论》,离不开张仲景。讲到药物,也离不开《神农本草经》。

所以这个基础还在,只是个人有发挥,特别是在各个时代,当时所面临的重大疾病不一样,所以医生的思想方法,处理疾病的手段也不完全一样,也就产生了各家的学说。现在的中医院校有一门课叫《中医各家学说》,讲的就是各个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他们的临床经验。

我可能和人家的观点不一样,我感觉到从金元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由于异民族文化进来了,原来汉唐留下来的汉民族文化大统,受到了挑战,我们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出现了断裂。金元时期其实是一个中医学的杂学化时期,就是学说变成的非常的芜杂,非常的杂乱,没有一个规矩。金元时期很多人就自由地发挥,自由地想象,所以医学史书上说这段时候是一个医学的创新期。

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怎么说呢,这段时间当然有它好的地方,确实有一些新意,但是说法不一,也使后世思想上产生了混乱。有主张健脾胃的李东垣,但是什么病都健脾胃吗?有主张攻下的,像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为主。但是有一些病症就不能够用汗法,就不能够用下法。

刘完素因为擅长治疗一些急性的发热性疾病,所以它提倡什么病都要从“火”字上立论,但是如果慢性病呢?内伤杂病呢?你可能还要用李东垣的方法。至于元代的朱丹溪,它更多的是参照了理学的思想方法,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它更多的是从养生的角度,来探讨医学问题。所以其实他们说的不完全是一回事。

明代又过分强调了理学,它是中医的哲学化时期,探讨很多问题都是从太极、阴阳来立论的,它忽略了人体的研究,这一点我不是很欣赏。

清代,也强调这种所谓的创新,但是他们的创新有的时候离开了汉唐时期的那种质朴,那种实证,他们更强调一些花妙的东西。喜欢玄奇,喜欢标异,甚至把很多古方不用的东西拿出来。

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清代有一个医家叫叶天士,他是苏州的名医,生活时期是在康熙末年到乾隆初期,那段时间也是清代比较荣盛的时期,苏州那边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所以他在那边行医,声名非常大。

他的用药就非常奇特,方子里面什么海参、黄鳝、鲍鱼汁都放在上面,看上去很奇特,但是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有点不像医学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色彩。

当然这个是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清代有点像中医的文学化。那个时候人写的病例叫脉案,这个脉案写得像诗一样,甚至要求对仗。那个时候考量一个医家的水平,不是看他的医术,首先看字写得漂亮不漂亮,脉案的文采好不好,他以文学的这种标准考量这个医生,所以导致很多医生就喜欢追求奇特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鲁迅先生对中医的厌恶。

黄煌|哪个时代的中医最厉害?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他们的学说的话,就要把他们放在那个时代来理解他,不要把古人的东西现代化,不要把古人权威化,金元四大家,但是都是比不上张仲景的。

(以上言论为被采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纪录中医”)

按:

金元:杂学化

明代:哲学化

清代:文学化

……

现代,如果也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想应该是“科学化”

每个时代的中医人都有着自己的困惑和迷惘

现代,尤甚

而从历史的教导中我们能学到的应当是——

警惕中医的科学化!

并且,不要拒绝科学化

我经常“嘲笑”那些足够当我父辈的中医人

他们对中医发展的担忧和无力感

其实和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有几分相似

发展的弯路可能是必经之路

而现在能做到的,是守好根

等孩子们长大成熟再来继承

这又让我想起了三申道人的故事(不知道的自己百度)

道长有一部道门秘传《黄帝内经》

可现代人读起来怕是《天方夜谭》

道长说“吾乃持守者,非是研索者”

“现在时机不对,若想被世人所接纳,得等两百年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