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能不能別把自己當大爺,吃完飯甩手就走,你當這是飯館呢?

你瞅瞅這屋裡,還能弄得再亂點嗎?跟豬窩似的!

天天就知道抽菸,就是想嗆死我們啊?早晚你的肺要出毛病!
 
能不能用點腦子、用點心工作啊?!你要是幹不好就直說,我換人!
 
這個事跟我一點關係沒有,是你自找的!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們耳聞目睹太多上述模式的情感表達,這種語言暴力使我們自卑、憤怒、失望.....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卻從最開始的“受害者”,漸漸變成“施暴者”中的一員。

無論是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老闆同事員工之間......大家總是帶著很多自己的主觀判斷與情緒,通過指責他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需求意願。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大家都是惡人嗎?

不,絕對不是!

相反的,我們大部分都是好人,我們從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任何關係。

但是,言語上的指責、攻擊、嘲諷、挖苦、妄加評論......對人們情感和精神上所帶來的傷害,甚至會比肉體上的傷害更為嚴重,更有破壞力且更加深遠。

德國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海涅說: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運用我們的語言,讓語言成為溫暖心靈的良藥,而不再是攻擊傷害他人的武器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2003年,盧森堡博士將自己創建的“非暴力溝通”出版發行,自此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不僅成了經久不衰的經典溝通“寶典”,更構建了人與人之間真誠互助的橋樑。

掌握“非暴力溝通”,

可以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可以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

可以突破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可以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

可以讓我們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就是“溫柔和氣地好好說話”嗎?

非暴力溝通就是“把自己的火氣強壓下去”嗎?

非暴力溝通就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嗎?

那恐怕很遺憾地告訴您,這是對“非暴力溝通”非常片面地理解!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溝通方式”,按照這種溝通方式進行傾聽、交談,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溫存,並且樂於發自內心的互相理解、幫助。

“非暴力溝通”會指導我們告別條件反射式地反應,客觀地觀察我們的所見所聞;用心體會我們的感受及需求,在理智與共情的狀態下使用語言。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NLP大師李中瑩曾經說過:“溝”者渠也,“通”者連也,“溝通”本身的意思就是藉助某種渠道使雙方能夠連通。

如何才能良好的連通上呢?

在非暴力溝通中,最需要關注的兩個關鍵就是:傾聽與表達。

在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時候,如果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或者認真不帶主觀情緒地傾聽他人,都是一個良好溝通的開端。

“非暴力溝通”雖然稱之為一種“溝通方式”,但它不僅僅侷限在“溝通方式”中,它更多的像是一種有意識的提醒,通過這種不斷地提醒我們可以更專注於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及瞭解他人的需求。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二、非暴力溝通四大要素

一位妻子對正在減肥中的丈夫說:

方式A:“就你這樣還減肥呢?這些日子天天大吃大喝,就這個吃法,不胖死才怪呢!”

方式B:“放假這7天中,你參加了4次聚會,在聚會上你比平時吃的要多很多。因為你現在正在減肥,我非常擔心你。我希望你這次能夠減肥成功,指標能夠正常。是否你這幾天加大些運動量,減少些食物的攝取?”

上述兩種表達模式,你覺得哪種更讓人舒服些?哪種對於“讓丈夫邁開腿、管住嘴”更有效呢?

我認為是第二種,在第二種溝通方式中,很好地運用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放假這7天中,你參加了4次聚會,在聚會上你比平時吃的要多很多”

感受:“我很擔心你”

需要:“我希望這次減肥成功,指標正常”

請求:“希望這幾天加大運動量,減少食物攝取”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1.觀察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生活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或看到一件事,我們不知不覺的就會在自己的腦中加以組合,用自己的認知將這件事“裝扮”起來,不帶有任何評判、指責、推測、情緒的進行客觀地分析,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如何區分“觀察”與“評論”,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將二者混淆的形式:

  • 01.用沒有責任的語言評論他人。

例:

×. 你太大方了!

√. 當我看見你把午飯的錢,給了別人的時候,我認為你有點太大方了。

  • 02.把對他人的思想、情感、願望的推測當作唯一的可能。

例:

×. 她無法完成這個工作。

√. 之前交給她類似的工作,她都失敗了。或者她自己說:這個工作自己無法完成。

  • 03.評論他人能力時,把評論當作事實。

例:

×. 亨利是個差勁的前鋒。

√. 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亨利沒有踢進一個球。

  • 04.使用形容詞或副詞時,把評論當事實。

例:

×. 索菲長的太醜了。

√. 索菲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

  • 05.在觀察中,加入過多的頻率副詞

例:

×.每次我一說這個事,你就跟我急。

×.你從來都沒給我買過禮物。

×.我需要你的時候,你總是很忙。

×.他很少認真聽我講話。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是平時極為常見的一些表達,而這些表達看似我們在描述一個事實,可大部分都是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推測、判斷、情緒。

不管這種表達是別人對我們,還是我們對他人使用,都會引起對方極大的不適,直接導致了牴觸情緒或者辯解的發生。可以說“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攪亂,你只需要這樣做:把我做的事情和你自己的反應混為一談!”

由於我們之前的錯誤思維長期影響我們,所以這種慣性的思維是我們在進行“非暴力溝通”時比較難以攻克的一個難點。

傾聽也是屬於觀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很多時候打開一個人的心結,認真傾聽更有力量、更具撫慰作用。

同時,傾聽之時,不要隨意打斷別人,即使對方說的不對,或是在你聽起來他是在扭曲事實,也不要打斷對方,讓他講完。

當我們學會客觀、冷靜地傾聽、觀察的時候,就是開啟一段良好溝通最正確的方式。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2.感受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是含蓄的、內斂的,從我們祖祖輩輩開始我們就不擅長探索自己的情緒,更不要說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會讓我們感覺很不好意思,甚至有些羞恥。

我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我們的願望實現的時候,我們開心、興奮、激動、興高采烈、陶醉、甜蜜、精力充沛、自信.......

當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也會沮喪、失望、寂寞、淒涼、悲傷、害怕、恐懼、苦惱、緊張........

是的,這就是我們人類豐富的情感,而可悲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正常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僅別人無法感受到你的情感,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我們變得如此的麻木!

學會使用那些具體的表達自己情感的詞彙,並大膽地將它表達出來,這才能讓別人瞭解你。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 智者示弱,愚者逞強。

有時候這種表達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在“示弱”,但請記得“要善於示弱。智者示弱,愚者逞強。

馬歇爾教授在書中講述了一則自己的故事: 

某天,馬歇爾教授給一些學生講解“非暴力溝通”,進入教室後他問候大家,哄亂的教室變得安靜下來,但沒有一個人給他回應。 

馬歇爾教授略感尷尬,但他仍若無其事地講課。 

這時,有些人拿出指甲鉗剪指甲,有些人開始互相竊竊私語,有些人把頭看向窗外......教授越發感到不自在,但仍繼續他的課程。

 突然有個黑人男孩問他:“你討厭黑人對嗎?” 

馬歇爾教授愣了一下,他試圖掩飾自己的緊張和不安,給學生們傳遞了一種錯誤的印象。

於是,他坦白地說:“我很緊張,不是因為你的膚色。而是因為我第一次和大家見面,我希望我能得到肯定。” 

他的示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們開始去了解他,並投入了更多的關注,而此次課程也最終取得了成功。

中國有句俗語“打腫臉充胖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這種“明明是....卻假裝......",這不僅是我們的虛榮心在作祟,更是內心的自卑的體現。

  • 區分感受與想法

感受也是需要真實、客觀的,我們儘量不要加入自己的判斷,通過下面幾個例子我們能看到“感受”和“想法”的區別:

錯誤示例:“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會覺得你一點都不在乎我。”

“你一點都不在乎我”是對他人態度的一種判斷,如果換成“我進來的時候,你沒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覺被冷落了,很不舒服。”這樣就傾向於“感受”。

正確示例:“你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真是太高興了。”

在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儘量使用具體、清晰的形容詞。

在我們的情感表達中,勇於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對方可以更好地瞭解你,體會、理解你,這會使後面的溝通更加真誠且有效。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3.需要

當我們能夠真實體會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就可以來順著這個感受尋根溯源,思考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

思考出來的結果,就是“需要”。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進來的時候,你沒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覺被冷落了,很不舒服。”

如果順著這個感受可以看出,說話的人實際上需要的是“被關注”。

在表達完“感受”以後,將需要說出來,可以使用這個句式:

  • 我(感到).......因為我........

這裡強調的是這個感受與我們自身的關係,這樣的表達方式可以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需要。

“你無法來吃晚飯,我很難過。因為我本來想跟你好好談一談換工作的事情。”

“你把這麼重要的文件留在了會議室,這太讓人失望了。因為我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件事。”

在我們表達自身感受的時候,使用這個句式,可以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就是說瞭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需要極大的智慧的。

但如果我們放下偏見、主觀臆斷、指責,用心地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就可能會發現自己及他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自己和他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而當我們知道了為什麼的時候,那基本上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就像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擁有“為什麼”的人,就能承受幾乎一切的“如何”!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4.請求

撥開了層層迷霧,我們終於到了“請求他人的幫助”這一要素上。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認識一個前提:非暴力溝通旨在幫助我們在誠實表達和認證傾聽的基礎上與他人建立聯繫。我們重視每個人的需求,但不會強求他人改變來迎合我們。

4.1.清楚地提出請求

郭德綱的相聲中有個段子,大致意思是:

一個人來到“自認為是朋友”開的餐廳裡,看著裝滿各式各樣海鮮的玻璃鋼,對這個朋友說:“我就愛吃點帶殼的!”

過不多久,這個老闆讓人給他端來一盤子瓜子!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從某個角度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概念: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理解是不同的,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表達的很清楚了,對方也馬上付出了行動,然而他給你的卻不是你想要的。

同時在準確清晰地提出我們的請求的時候,不要說“不.....",在這一點上,馬歇爾教授為我們分享了很好的案例:

一位妻子說到:“我請我丈夫少花些時間在工作上。

但是三個星期以後,他卻參加了一個高爾夫球比賽。”

這位妻子說出了不想要什麼(少花些時間在工作上),但是她並未明確提出她想要什麼。

於是她使用了正確的表達“請求”的方式,

她直接說:“我希望他能夠每週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人們通常會對“不......”有一種反感,會產生牴觸情緒,在表達“請求”的時候,儘量使用“大白話”直白地將自己希望對方做的事情表達出來。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4.2.區分請求與命令

  • 如果對方覺得“不答應”,就會受到我們的懲罰,對方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 如果對方把我們“請求”當作是“命令”,只會有兩種反應:服從or反抗,不管是哪種選擇,只要對方認為我們是在強迫對方,對方都不會願意發自內心地滿足我們的需求(很可能會是帶著情緒地敷衍)。
  • 如果我們在過去常常指責對方,當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出於習慣,對方很有可能仍舊把這個“請求”看作是“命令”(比如一個媽媽常常指責孩子,在媽媽是提出請求的時候,孩子仍舊很難轉變思維方式,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重新贏得孩子的信任)。
  • 當對方拒絕我們的“請求”時,我們需要知道:在提出請求的時候,對方完全有權利“同意”或“拒絕”。當對方拒絕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為什麼”對方拒絕上,也就是了解“拒絕”背後所包含的意義。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三、如何練習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它改變的是我們的思維模式。

我們會發現,它說的很對,為我們構建的藍圖也很美好,但是操作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經常被我們之前的慣性思維,或者說自己的暴脾氣帶跑。

但,只要我們願意去體會、去嘗試,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1.在意識中根植“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自己

就像馬歇爾教授說的那樣,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在這種提醒在腦海中想起的時候,會一遍遍地加深它的作用。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經常做不到,但是不要沮喪,如果你能想到“非暴力溝通”那就是成功。

當“非暴力溝通”慢慢滲入我們的意識中,你會發現自己更加冷靜、客觀、清醒了,這不僅僅是對他人的態度轉變,更使自己的心情變得平和,不再憤怒、怨氣沖天。

2.“四重奏”很好,但獨奏效果也不錯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它們組合在一起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奏出最美妙的樂章。

但是並不是說一定要這樣組合使用,每一個要素都可以單獨利用起來,你會發現,這四個要素不管使用哪一種,都是會讓自己更加真實、真誠的面對自己及他人,都是對改善兩人關係起到積極作用的。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當我們讓自己光芒閃耀,無意中,我們也允許了他人散發光芒。一旦我們從自我的恐懼、憤怒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存在,也會讓他人得到解放。——瑪麗安·威廉森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經對我說:你知道心理學的讓我最欣喜的是什麼嗎?

我說:幫助別人,瞭解別人唄。

她說:那還真不是!最主要的欣喜是能讓自己舒適,可以看到別人所有的行為背後的心理是什麼,你自己不舒服的心理是什麼,我們理解他人,更能理解自己。這樣便不會再難過,別人傷害不了你,你自己也傷害不了自己,內心更加強大,讓自己處在更為安全、舒適的狀態之中。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不一定有機會和條件去學習心理學,但“非暴力溝通”卻是同樣可以讓我們達到舒適狀態的一個容易實現和操作的方式。

它讓我們用溫柔的方式對待別人、對待自己,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求不再迷霧層層。

認識它、接受它、嘗試它,你或許能夠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那將是一方充滿平和、友善、包容的新天地,期待在那裡遇見更好地你和我!

說著傷人的話,說完再去後悔?丨非暴力溝通,專治不能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